赖雅文
,
杭建忠
,
孙小英
,
金鹿江
,
施利毅
,
孙东博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22.002
采用钛酸四正丁酯(TBOT)、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PS)为原料,分别与两种不同烷基链长度的硅烷(正己基三甲氧基硅烷(C6 TMS)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C12 TMS))通过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两种含钛有机硅杂化溶胶 BTS 和 CTS.实验研究了TBOT 含量和烷基链长度对涂层热稳定性、耐热老化、折射率、透过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涂层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均在98%以上;通过调节 Ti 含量, BTS 与 CTS 系列涂层的折射率分别在1.5584~1.6137和1.5721~1.6515内连续可调.热重分析与耐热老化测试结果显示,杂化涂层的热稳定性和耐黄变性能与烷基基团碳链长度成正比,与 Ti 含量成反比.文章还对引起杂化涂层黄变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高折射
,
长链烷基硅烷
,
黄变
,
杂化涂层
孙东博
,
杭建忠
,
孙小英
,
金鹿江
,
施利毅
,
赖雅文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7.03.038
采用水性纳米ZrO2溶胶与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水性有机无机杂化防腐涂层.实验研究了ZrO2/GPTMS摩尔比对涂层耐盐雾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涂层的耐腐蚀性能随着摩尔比的增加呈现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5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最强,耐盐雾时间达到1 500 h,是未涂覆涂层样板耐盐雾时间的20倍左右,电化学交流阻抗为107 Ω·cm2,腐蚀电流密度为5.84×10-10A/cm2.从1∶5涂层的SEM照片发现,涂层中纳米ZrO2粒子分散均匀,无团聚现象.另外,TG分析表明,涂层的热稳定性能随着摩尔比的增大而增加.
关键词:
水性纳米ZrO2
,
有机无机杂化
,
溶胶-凝胶
,
防腐
姜银举
,
赵增武
,
董小明
,
安文虎
稀土
对于白云鄂博主东矿铁精矿粉,采用直接还原-渣金熔分法将其中的稀土富集在脉石形成的熔渣中,测定了熔渣的化学成分、结构、熔化温度,考察了熔渣的微观形貌及其组成,探明了熔渣中稀土的富集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海绵铁渣金熔分后脉石形成的熔渣的熔化温度为1350℃,熔渣中稀土元素显著富集,且稀土以氧化物形态优先结晶析出,稀土富集区中稀土氧化物的含量在60%左右.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
,
直接还原
,
熔渣
,
稀土
,
富集
杜永胜
,
范秀娟
,
李保卫
人工晶体学报
以白云鄂博东尾矿及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得到了CaO-MgO-Al2O3-SiO2 (CMAS)系特种微晶玻璃.制备流程包括熔融、退火、核化及晶化过程.基于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研究了微晶玻璃的晶相结构及分子振动模式、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原子力显微镜对微晶玻璃的耐磨及断裂特性进行了表征;利用差热分析研究了共生晶核剂对微晶玻璃核化及晶化过程的作用机理.结论表明:随着尾矿含量的逐渐降低,微晶玻璃的析晶特性及性能先增强后减弱.微晶玻璃的耐磨性主要由晶相决定,其断裂特性属于沿晶断裂,热膨胀系数的变化规律与析晶特性相一致.
关键词:
白云鄂博东尾矿
,
微晶玻璃
,
熔融法
,
热膨胀系数
,
断裂特性
杜永胜
,
张红霞
,
陈华
,
张雪峰
,
赵鸣
,
李保卫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6.027
利用白云鄂博东尾矿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添加少量石英砂、氧化钙等化学原料,制得了高性能的CaO-MgO-Al2 O3-SiO2(CMAS)系尾矿微晶玻璃,研究了微晶玻璃制备过程中的核化及晶化处理条件对其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 DTA、XRD、SEM 及 HRTEM 等测试手段对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当的核化处理温度可使微晶玻璃中产生磁铁矿晶核,这些晶核可作为异质表面促进主晶相辉石相的析出。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晶玻璃的密度、抗折强度及耐酸度与微晶玻璃晶化温度有关,晶化温度为850℃的微晶玻璃试样结晶程度最高、综合性能最优。更高的晶化温度导致微晶玻璃中空隙及缺陷的产生,反而降低了其物化特性。
关键词:
微晶玻璃
,
晶化温度
,
结晶相
,
辉石
祝涛
,
杨斌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103
马虎沟测区位于灵北断裂带下盘,区内主干断裂为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发育似斑状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和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范围约15 km2 ,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858件,测试元素包括Au、Ni、Pb、Co、Mo、Sn、Zn、Ti、Cr、As、Sb、Hg、Ag、Cu、Ba、Bi、B、Mn、V等19种. Au元素异常沿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分布特征明显. 分形分维统计表明,Au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本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标志为Au-Pb-Bi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2)和Y(i,3)异常. 结合地质分析,圈定找矿靶区5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
杨学明
,
杨晓勇
,
陈天虎
,
张培善
,
陶克捷
,
中国稀土学报
重点解剖了一条距白云鄂博REE-Nb-Fe矿床东矿, NE方向3 km并切割白云鄂博群H1及H2岩性段的细粒方解石碳酸岩岩墙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碳酸岩的稀土元素含量变化大,最高可达20%(质量分数),已构成稀土富矿石.碳酸岩的轻稀土元素高度富集,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发生了极度分馏,但无铕异常显示.形成这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可能机制为:碳酸岩浆直接来源于岩石圈富集地幔的低程度部分熔融作用(F<1%), 残留地幔矿物组合以富含柘榴石为特征; 碳酸岩浆在地壳深部岩浆房中的分离结晶作用.碳酸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布型式均与白云鄂博REE-Nb-Fe矿床的赋矿细粒白云石大理岩十分相似.然而,碳酸岩的主要元素以钙质为特征,不同于赋矿细粒白云石大理岩,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碳酸岩岩墙没有遭受大规模的白云岩化作用,而赋矿细粒白云石大理岩则可能是碳酸岩经白云岩化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
稀土
,
碳酸岩
,
分离结晶作用
,
热液作用
,
白云鄂博
陈宏超
稀土
通过对白云鄂博矿中稀土赋存情况的分析,选取随铁开采的稀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粒度、药剂作用以及温度、浓度、pH值等因素对稀土选别的影响,总体分析白云鄂博矿稀土的分选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对白云鄂博矿的稀土选别工艺与因素控制提出科学的见解.最终确定,粒度20 μm~ 50 μm、温度不低于60℃、粗选浓度55% ~65%时,白云鄂博矿稀土浮选作业条件最好.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
,
稀土
,
因素
,
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