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健
,
薛长山
,
王海东
,
杨凤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0.05.011
乌拉嘎金矿西坑矿石中金属硫化物嵌布粒度较细,部分金以微细粒包裹于硫化矿物中.在小型试验基础上,对西坑矿石选冶工艺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原处理能力的条件下,提高磨矿细度-0.074 mm到 82 %以上,采用一次粗选、二次扫选、对粗精矿分级及分级溢流经二次精选、一次扫选工艺流程,获得金精矿和中矿;中矿采用氰化炭浸提金工艺生产合质金,金精矿采用焙烧-焙砂氰化炭浸提金工艺生产合质金及硫酸.该选冶联合工艺流程的应用,使金的理论回收率达到74.17 %,比2007年金总回收率提高了15.86 %.
关键词:
磨矿细度
,
浮选
,
氰化
,
焙烧
,
金回收率
王艳荣
,
张国刚
,
郑晔
,
张晗
,
赵国惠
,
孙中健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8.02.009
某含高砷、银铜矿石采用混合浮选工艺处理,所得银铜精矿由于含砷较高,银精矿出售时其中的铜不计价,矿石中伴生的铜矿物资源被浪费.通过对该矿石进行降砷试验研究,采用复合抑制剂HD-01,对砷矿物进行选择性抑制,利用矿石中铜、银矿物自然可浮性较好的特点,进行微捕收浮选新工艺试验研究,在不影响银回收率的情况下,使银铜精矿中含砷降到2.32%,达到银精矿出售含砷质量要求标准,使53%的铜矿物得到综合回收,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为铜、砷分离浮选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复合抑制剂
,
微捕收浮选
,
分离浮选
,
砷
,
银
,
铜
祝涛
,
杨斌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103
马虎沟测区位于灵北断裂带下盘,区内主干断裂为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发育似斑状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和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范围约15 km2 ,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858件,测试元素包括Au、Ni、Pb、Co、Mo、Sn、Zn、Ti、Cr、As、Sb、Hg、Ag、Cu、Ba、Bi、B、Mn、V等19种. Au元素异常沿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分布特征明显. 分形分维统计表明,Au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本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标志为Au-Pb-Bi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2)和Y(i,3)异常. 结合地质分析,圈定找矿靶区5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
梁建华
,
姚国伟
,
郑少军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4.03.01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克拉霉素合成工艺中关键中间E2',4″-双(三甲基硅)-红霉素A-9-(1-异丙氧环己基)肟、Z-2′,4″-双(三甲基硅)-红霉素A-9-(1-异丙氧环己基)肟和E-2′,4″-双(三甲基硅)-6-甲基红霉素A-9-(1-异丙氧环己基)肟、Z-2′,4″-双(三甲基硅)- 6-甲基红霉素A-9-(1-异丙氧环己基)肟及其相关的6种工艺杂质进行了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DIKMA公司的Inertsil ODS-3(150 mm×4.6 mm I.d., 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为95∶5),流速1.5 mL/min;检测波长UV 205 nm;柱温40 ℃。在进样量为6~60 μg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可以基线分离,为研究区域选择性甲基化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
克拉霉素
,
肟
,
醚化
,
硅烷化
,
甲基化
,
异构体
,
区域选择性
楼森
,
胡永乐
,
强文江
,
芦玉峰
,
胡新东
,
范成洲
材料保护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是一种优质、高效、低成本的再制造工程关健性技术.为此,综述了高速电弧喷涂层在腐蚀环境中的防护作用及其应用状况,展望了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钢结构防腐蚀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
涂层
,
腐蚀防护
,
钢结构
罗贤竟
,
俞健
腐蚀学报(英文)
砷对70/30黄铜在1NNaNO_2水溶液中应力腐蚀开裂的抑制作用罗贤竟,俞健(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200437)发表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1;11(1):83.获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三届全国青年腐蚀科技论文讲评会优秀奖罗贤觉,84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现在上海材料研究所从事应力腐蚀方面的工作.砷对70/30黄铜在1NNaNO_2水溶液中应力腐蚀开裂的抑制作用@罗贤竟,俞健$上海材料研究所....
关键词:
王光雍
材料研究学报
<正> 由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组织,并得到11个部门联合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材料在大气、海水、土壤环境中腐蚀数据积累及腐蚀与防护研究”,1991年6月27日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和联合验收。参加鉴定和验收会的领导有中国科学院李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胡兆森,副主任孙枢,顾问师昌绪,国家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李瑞。会议邀请14位专家,组成两个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