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前处理温度与氯化钠浓度对ZSM-5沸石能量耗散特性的影响

, 许骏 , 李一兵 , 徐晓庆 , 刘成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4.13447

高能量耗散密度材料的研发是防护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纳米多孔材料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其与液体的相互作用能够耗散大量外界能量,因此在车辆碰撞安全等领域具有出色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选取ZSM-5沸石/NaCl溶液系统,通过准静态实验研究该系统的能量耗散行为,并阐明其机理,同时参数化地研究了沸石的前处理温度(600~1100℃)及溶液的NaC1浓度(0~2 mol/kgH2O)对系统能量耗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准静态加载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能量耗散密度,达到12 J/g,且可重复使用;该系统的工作性能可在较大范围内调节,其能量耗散密度与沸石前处理温度正相关,与NaCl浓度负相关;其工作压强与沸石前处理温度及NaCl浓度均正相关.本研究为开发智能、可控和高效的能量耗散系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理论与实验依据.

关键词: 纳米多孔材料 , 能量耗散 , 前处理温度 , 离子浓度 , 安全防护

胶西北前家—洼家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预测

祝涛 , 杨斌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103

马虎沟测区位于灵北断裂带下盘,区内主干断裂为前家—洼家断裂,发育似斑状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和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范围约15 km2 ,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858件,测试元素包括Au、Ni、Pb、Co、Mo、Sn、Zn、Ti、Cr、As、Sb、Hg、Ag、Cu、Ba、Bi、B、Mn、V等19种. Au元素异常沿前家—洼家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分布特征明显. 分形分维统计表明,Au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本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标志为Au-Pb-Bi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2)和Y(i,3)异常. 结合地质分析,圈定找矿靶区5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家—洼家断裂带

大桥钢箱梁油漆与电弧喷铝涂装方案对比

王延东 , 杨笑宇 , 洪伟 , 贾平 , 晁宇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9.01.029

通过对涂层的形成原理及失效方式、耐腐蚀寿命、结合力、涂装施工工艺和防腐涂层维护5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油漆和电弧喷铝涂装方案的特点.针对荆大桥所处的腐蚀环境,指出在钢箱梁防腐蚀施工中,电弧喷铝比油漆重防腐方案具有更优秀的防腐蚀效果,进而说明电弧喷铝防腐涂装能够更广泛地应用到钢结构防腐施工中.

关键词: 大桥 , 钢箱梁 , 油漆重防腐 , 电弧喷铝

我国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系列核电品牌

中国材料进展

20年前,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投入商运,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中核集团总经理勤近日表示,中核集团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如今已形成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核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核电品牌。

关键词: 秦山核电站 , 自主知识产权 , 品牌 , 科技创新体系 , 中国大陆 , 中核集团 , 自主创新 , 总经理

招远金华山金矿区成矿构造分析及找矿方向研究

钱建平 , 王自国 , , 陈宏毅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0.01.003

通过对井下现场调查、构造编图和成矿期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等方面的成果综合分析,提出金华山金矿区控矿构造型式为前家-洼家主断裂及其平行次级断裂所夹的雁行张裂带.矿区构造控矿规律表现为:构造与矿化具有垂向上的分层性,构造张开中心与矿化富集中心具有一致性、成矿构造方位具有近南北向和北北东向的优选性、矿体总体产状的南东倾和南西侧伏的规律以及脉岩具有明显的控矿作用等.在此基础上对本区下一步的找矿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关键词: 成矿构造分析 , 控矿构造型式 , 构造控矿规律 , 成矿期构造应力场 , 金华山金矿区

奥氏体不锈钢孔蚀形态的研究

火时中 , 翁端 , 唐纯义

腐蚀学报(英文)

<正> 孔蚀形态主要包括孔蚀产物在孔口与孔内的聚集状况,孔口及孔内側壁的形状与尺寸芯靠资葱翁哂欣砺垡庖搴褪涤眉壑怠T诳资葱翁矫娴难芯肯喽此狄傩R丫?孔蚀生长初期的形态主要与金属晶体结构和蚀孔所处的位置有关。Vetter和strehblow发现,当蚀孔位于不同的晶粒上时。其边缘具有不同的晶向,处

关键词:

201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获奖科学家年轻化突出

中国材料进展

2011年8日下午,何梁何利基金2011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杰出科学家、国防科技大学杨学军教授荣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丁伟等35人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朝晖等15人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关键词: 科学家 , 基金 , 中共中央政治局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突出 , 国防科技大学 , 计算机领域 , 科学与技术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