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多铁材料BiFeO3的制备与表征

宋伟 , 王暄 , 张冬 , , 韩柏 , 何丽娟 , 雷清泉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2.11741

以硝酸铁和硝酸铋为反应物, 柠檬酸为络合剂, 硝酸为催化剂,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的多铁性材料BiFeO3纳米粉体, 通过TG-DSC、XRD、FT-IR、SEM及AFM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纯净度进行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在溶胶过程中前驱液的pH值以及干凝胶的煅烧温度等合成条件对BiFeO3纳米粉体的制备和纯净程度都有一定的影响, 最佳的合成条件是前驱溶液的pH=7~8, 干凝胶的煅烧温度为600℃. 在该条件下得到的BiFeO3纳米粉体中无杂相Bi25FeO40和Bi2Fe4O9等, 纳米颗粒尺寸在100 nm左右, 分散性良好, 饱和磁化强度Ms=1.08 A·m2/kg, 剩余磁化强度Mr=0.13 A·m2/kg, 矫顽力Hc=15.76 kA/m.

关键词: 多铁性材料; 铁酸铋; 溶胶–凝胶; 纳米粉体

多铁材料BiFeO3的制备与表征

宋伟 , 王暄 , 张冬 , , 韩柏 , 何丽娟 , 雷清泉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2.11741

以硝酸铁和硝酸铋为反应物,柠檬酸为络合剂,硝酸为催化剂,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的多铁性材料BiFeO3纳米粉体,通过TG-DSC、XRD、FT-IR、SEM及AFM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纯净度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溶胶过程中前驱液的pH值以及干凝胶的煅烧温度等合成条件对BiFeO3纳米粉体的制备和纯净程度都有一定的影响,最佳的合成条件是前驱溶液的pH=7~8,干凝胶的煅烧温度为600℃.在该条件下得到的BiFeO3纳米粉体中无杂相Bi25FeO40和Bi2Fe4O9等,纳米颗粒尺寸在100 nm左右,分散性良好,饱和磁化强度Ms=1.08 A·m2/kg,剩余磁化强度Mr=0.13 A·m2/kg,矫顽力Hc=15.76 kA/m.

关键词: 多铁性材料 , 铁酸铋 , 溶胶-凝胶 , 纳米粉体

纳米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热刺激电流研究

任辉 , 杨春 , 田付强 , , 王暄 , 雷清泉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11.02.018

采用改进的热激电流设备得到不同实验条件下(不同极化场强、极化温度、极化时间)的TSC曲线,研究不同测试条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测试条件对测量的精确度有重要的意义;纳米粒子的存在有助于抑制聚合物分子链的运动和空间电荷效应.

关键词: 热刺激电流 , 陷阱 , 空间电荷 , 聚酰亚胺

基于电场力显微镜的聚酰亚胺表面电荷

王春香 , , 陈丽梅 , 陈佰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为了研究电介质材料在微纳米尺度下表面电荷产生的原因,为纳米电介质材料的发展提供实验分析基础,本文利用电场力显微镜(Electrostatic Force Microscope,EFM)在微纳米尺度下对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电荷的起因及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导电探针施加偏置电压,摩擦接触聚酰亚胺薄膜表面,在微纳米区域内可产生稳定的电荷分布;薄膜的接触电势差约为-4.0V;负电压更易在聚酰亚胺表面注入电荷;针尖运动速度对聚酰亚胺表面电荷的产生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电场力显微镜 , 表面电荷 , 聚酰亚胺 , 接触电势差

硫铵副产碳酸钙渣悬浮态分解工业试验研究

陈延信 , , 徐德龙 , 赵博

硅酸盐通报

磷石膏制备硫酸铵的副产品碳酸钙渣具有含水量高、粒度小、流动性差的特点,在高固气比悬浮预热分解工艺上,对其进行了悬浮态煅烧制取活性石灰的工业性试验研究,提出了产品中CaCO3分解率的测试分析方法,并验证了其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产品中CaCO3的分解率在97.7%以上,有效CaO的含量最高达到59%;同时用一级预热器出口气体温度、分解炉出口温度、石灰成品温度三个重要因素对高固气比悬浮预热分解系统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高固气比悬浮预热分解系统在分解碳酸钙渣时具有分解率高、能耗低的特点.

关键词: 碳酸钙渣 , 高固气比 , 分解 , 节能降耗

胶西北前家—洼家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预测

祝涛 , 杨斌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103

马虎沟测区位于灵北断裂带下盘,区内主干断裂为前家—洼家断裂,发育似斑状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和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范围约15 km2 ,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858件,测试元素包括Au、Ni、Pb、Co、Mo、Sn、Zn、Ti、Cr、As、Sb、Hg、Ag、Cu、Ba、Bi、B、Mn、V等19种. Au元素异常沿前家—洼家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分布特征明显. 分形分维统计表明,Au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本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标志为Au-Pb-Bi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2)和Y(i,3)异常. 结合地质分析,圈定找矿靶区5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家—洼家断裂带

猛 庄奋强

, 庄奋强 , 林涛 , 吴峰松 , 殷声

金属学报

根据电化学原理, 得到高阻值衬层穿透性裂纹的电沉积电流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利用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对高阻值衬层进行分析与检测, 由此可以定量确定裂纹的大小, 再通过观测在裂纹处所沉积的金属(或采用电极扫描技术)来确定裂纹的位置及表面形状, 最终可以实现对高阻值衬层的快速无损探伤.

关键词: 高阻值衬层 , null , null , null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