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38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还原温度对MoP催化剂加氢精制性能的影响

李凤艳 , 赵志芳 , 赵天波 , 李翠清 ,

催化学报

通过程序升温还原磷钼酸盐前体的方法制备了无负载磷化钼(MoP)催化剂,并采用XRD,BET,XPS和高压连续微反技术,考察了催化剂的性质,研究了还原温度对催化剂HDN,HDS和HYD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温度为600~800℃范围内,成功制备出磷化钼催化剂.高压连续微反结果表明,MoP的催化特性与其比表面积、还原度和表相组成有关,比表面积、还原度适中和表相Moδ+/Pδ-比适中的磷化钼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650~700℃为最合适的还原温度,高于或低于该温度时所制备的MoP催化剂活性均大幅度下降.在合适的条件下,MoP催化剂对噻吩HDS,吡啶HDN和环己烯HYD的转化率可分别达到94.3%,100.0%和90.3%.

关键词: 磷化钼 , 程序升温还原 , 加氢脱硫 , 加氢脱氮 , 加氢精制

W-MCM-48中孔分子筛的微波合成与表征

张扬健 , 赵杉林 , , 王振龙

催化学报

在微波辐射下快速合成出W-MCM-48分子筛,通过XRD,FT-IR和N2吸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合成条件对W-MCM-48相对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下快速合成出的W-MCM-48分子筛结晶及热稳定性良好,且孔道规整;W离子进入了分子筛的骨架;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最佳合成条件为n(Na2O)/n(SiO2)=0.25,p=0.48MPa,t=2h.苯乙烯催化氧化实验表明,W-MCM-48具有一定的催化性能.

关键词: , MCM-48 , 中孔分子筛 , 微波辐射 , 合成 , 表征 , 苯乙烯 , 催化氧化

碳化钼的制备与表征

靳广洲 , 樊秀菊 , , 高俊斌 , 朱建华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7.00504

以MoO3为前体, CH4/H2为还原碳化气, 经程序升温还原碳化反应制备了Mo2C样品, 并用TG-DTA、XRD、BET、SEM、XPS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MoO3在CH4/H2气氛中的还原碳化历程为MoO3→MoO2→MoOxCy→Mo2C, 适宜的还原碳化温度为675℃. 实验条件下制得的碳化钼晶相为β-Mo2C, 表面呈现出形状规整、大小相对均一的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约3.9μm. 碳化钼表面有两种不同价态的钼原子, 分别归属于Mo--C 物种的Mo2+和Mo--O物种的Moδ+ , 以前者为主; 碳物种由四种不同价态的碳原子组成, 分别归属于C--Mo、C--C、C--H和C--O物种, 以前者为主. 随还原碳化反应温度的升高, 制备的碳化钼颗粒增大, 比表面积下降, C--C物种和C--H物种增加, 表面积炭增多. 由于积炭的覆盖和保护作用, 碳化钼表面的Mo原子主要以Mo2+ 的Mo--C物种存在, 只有少部分被氧钝化.

关键词: 氧化钼 , molybdenum carbide , preparation , characterization

镍助剂对碳化钼催化剂的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靳广洲 , 朱建华 , 樊秀菊 , , 高俊斌

催化学报

将MoO3和Ni-Mo混合氧化物在CH4/H2气氛中程序升温还原碳化制备了相应的碳化钼和碳化镍钼催化剂,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其物相分别为β-Mo2C和Ni-Mo2C.考察了Ni助剂对碳化钼催化剂的制备及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助剂的加入降低了碳化钼催化剂所需的还原碳化温度,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并对其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Ni助剂添加量以Ni/Mo原子比为0.3为宜,此时Ni和Mo之间的催化协同效应达到最佳.当反应压力为3.0 MPa,反应温度为330℃,空速8 h-1,H2/原料液体积比为500:1时,625℃还原碳化制备的碳化镍钼催化剂对0.6%二苯并噻吩/环己烷溶液的二苯并噻吩转化率达到96.25%,较相应的碳化钼催化剂提高了1.57倍.

关键词: , 三氧化钼 , 碳化钼 , 二苯并噻吩 , 加氢脱硫

碳化钼的制备与表征

靳广洲 , 樊秀菊 , , 高俊斌 , 朱建华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7.03.026

以MoO3为前体,CH4/H2为还原碳化气,经程序升温还原碳化反应制备了Mo2C样品,并用TG-DTA、XRD、BET、SEM、XP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oO3在CH4/H2气氛中的还原碳化历程为MoO3→MoO2→MoOxCy→Mo2C,适宜的还原碳化温度为675℃.实验条件下制得的碳化钼晶相为β-Mo2C,表面呈现出形状规整、大小相对均一的片状颗粒,平均粒径约3.9μm.碳化钼表面有两种不同价态的钼原子,分别归属于Mo-C物种的Mo2+和Mo-O物种的Moδ+,以前者为主;碳物种由四种不同价态的碳原子组成,分别归属于C-Mo、C-C、C-H和C-O物种,以前者为主.随还原碳化反应温度的升高,制备的碳化钼颗粒增大,比表面积下降,C-C物种和C-H物种增加,表面积炭增多.由于积炭的覆盖和保护作用,碳化钼表面的Mo原子主要以Mo2+的Mo-C物种存在,只有少部分被氧钝化.

关键词: 氧化钼 , 碳化钼 , 制备 , 表征

胶西北前家—洼家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预测

祝涛 , 杨斌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103

马虎沟测区位于灵北断裂带下盘,区内主干断裂为前家—洼家断裂,发育似斑状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和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范围约15 km2 ,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858件,测试元素包括Au、Ni、Pb、Co、Mo、Sn、Zn、Ti、Cr、As、Sb、Hg、Ag、Cu、Ba、Bi、B、Mn、V等19种. Au元素异常沿前家—洼家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分布特征明显. 分形分维统计表明,Au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本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标志为Au-Pb-Bi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2)和Y(i,3)异常. 结合地质分析,圈定找矿靶区5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家—洼家断裂带

红背叶片的延迟发光研究

王维江 , 邢达 , 谭石慈 , 韩俊英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0.04.005

采用超弱发光图像探测系统对红背叶片及其它一些植物样品进行了延迟发光图像探 测.结果表明,延迟发光与生物样品的种类及所处的代谢阶段有关,可提供植物光合作用、细胞分裂 和能量转换的重要信息.叶绿素在植物延迟发光中起重要作用,但细胞分裂对延迟发光也有影响. 植物经白光诱导后的发光衰减接近双曲线规律,与生物光子的相干理论相吻合.另外,实验结果也 能较好地用双指数曲线拟合,表明延迟发光可能来源于植物细胞内两个不同的随机发光系统.

关键词: 延迟发光 , 红背 , 叶绿素 , 像增强器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3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