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90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LaFe1-xCuxO3光催化降解水溶性染料的活性

傅希贤 , , 王俊珍 , 杨秋华 , 白树林 , 曾淑兰 , 颜彩凡

催化学报

采用柠檬酸法合成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LaFeO3,并按不同比例进行掺杂,制备了LaFe1-xCuxO3(x=0.01~0.09)系列样品.以高压荧光汞灯为光源,测定了该系列样品对酸性红3B等水溶性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采用红外、紫外、光声光谱及正电子寿命谱等技术分析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及掺杂对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后LaFeO3的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这主要与B离子的d电子结构有关.

关键词: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 LaFe1-xCuxO3 , 掺杂 , 水溶性染料 , 光催化降解 , 正电子湮没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O3和LaCoO3的光催化活性

杨秋华 , 傅希贤 , 王俊珍 , , 曾淑兰

催化学报

采用柠檬酸法合成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O3和LaCoO3,并以其为光催化剂对水溶性染料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了不同光源和不同光照时间对降解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aFeO3和LaCoO3均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而LaCoO3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LaFeO3,这主要与Fe3+和Co3+离子的电子构型以及Fe-O间和Co-O间的结合能有关.此外,对LaFeO3和LaCoO3分别进行了光声光谱分析,发现LaCoO3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均有吸收峰,而LaCoO3的吸收峰的波长范围较窄,这进一步证实了LaCoO3的光催化活性应高于LaFeO3.

关键词: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 LaFeO3 , LaCoO3 , 光催化降解 , 水溶性染料 , 电子构型

钙钛矿型LaFeO3和SrFeO3的光催化性能

杨秋华 , 傅希贤 , 桑丽霞 , , 王俊珍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3.03.004

采用柠檬酸法合成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O3和SrFeO3,并以其为光催化剂对不同水溶性染料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SrFeO3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LaFeO3,这与A位离子(La3+,Sr2+)的电子构型的不同有关.

关键词: LaFeO3 SrFeO3 光催化活性 水溶性染料

醇-水溶液共沉淀法制备纳米尖晶石型ZnFexCr(2-x)O4

王秀宇 , 杨桂琴 , 严乐美 , , 崔小亮 , 孟建华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4.01.021

在醇-水体系中采用沉淀法制成复合氢氧化物,再经高温煅烧制成纳米尖晶石型ZnFexCr(2-x)O4粉体材料,并用XRD,TEM和IR等方法对纳米晶进行表征.通过与传统的水溶液共沉淀法相比较,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样品粉体粒径尺寸小、分布范围窄和团聚少.

关键词: 醇-水共沉淀法 尖晶石 纳米晶ZnFexCr(2-x)O4

聚乙烯醇缩丁醛/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古凤才 , 王莉 , 赵竹暄 , 刘荫藩 , , 严乐美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3.05.015

采用共混法在聚乙烯醇缩丁醛材料中引入纳米SjO2粒子制备了均匀的PVB/SiO2复合材料.以UV-VIS,FT-IR,XRD,SEM等现代测试手段表征了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由于纳米SiO2粒子的引入,使PVB/SiO2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紫外线屏蔽性能.同时,材料的韧性得到明显提高,其断裂伸长率为纯PVB材料的8倍.该材料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 共混法 , 纳米二氧化硅 , 聚乙烯醇缩丁醛

La1-xSrxFeO3光催化降解水溶性染料

杨秋华 , 傅希贤 , 王俊珍 , 白树林 ,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0.06.002

用柠檬酸法合成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O3,并按不同比例进行掺杂,制备了La 1-xSrxFeO3(x=0.01、0.02、0.03、0.04、0.05).以荧光汞灯为光源测定了样品对不同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根据红外、紫外、光声光谱等技术对催化剂的分析结果,讨论了光催化性能及掺杂Sr2+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后LaFeO3的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关键词: LaFeO3 , 掺杂 , La1-xSrxFeO3 , 水溶性染料 , 光催化活性

胶西北前家—洼家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预测

祝涛 , 杨斌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103

马虎沟测区位于灵北断裂带下盘,区内主干断裂为前家—洼家断裂,发育似斑状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和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范围约15 km2 ,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858件,测试元素包括Au、Ni、Pb、Co、Mo、Sn、Zn、Ti、Cr、As、Sb、Hg、Ag、Cu、Ba、Bi、B、Mn、V等19种. Au元素异常沿前家—洼家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分布特征明显. 分形分维统计表明,Au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本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标志为Au-Pb-Bi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2)和Y(i,3)异常. 结合地质分析,圈定找矿靶区5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家—洼家断裂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9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