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恩
,
索有瑞
,
丁晨旭
,
朱芳
,
孙菁
,
赵文臣
,
孙学军
,
尤进茂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6.05.007
合成了新的荧光衍生试剂1-[2-(对甲苯磺酸酯)乙基]-2-苯基咪唑[4,5-f]9,10-菲(TSEPIP),并将其作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在Eclipse XDB-C8色谱柱上采用梯度洗脱实现了11种长链(C20~C30)游离脂肪酸(FFA)衍生物的基线分离.利用柱后在线的串联质谱并以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的正离子模式实现了各组分的质谱定性.对土壤及3种苔藓(东亚毛灰藓、锦丝藓、羽平藓)中FFA组分的定量结果表明,苔藓植物从土壤中富集了大量的长链游离脂肪酸.荧光检测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60 nm和380 nm.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96,检测限为26.19~76.67 fmol.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对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
荧光衍生试剂
,
荧光检测
,
柱前衍生
,
长链脂肪酸
卢娟
,
胡玉才
,
刘陕陕
,
任雁
,
孙菁
,
高春燕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1.02.027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e0.6Zr0.3 Y0.1O1.95固溶体.采用XRD、分子荧光光度仪及透射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0O Zr}0 Y0.O01.95具有立方萤石结构,形成了单相的纳米级复合氧化物固溶体.将其作为固体酸催化剂应用于乙酸、正丁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酸醇比、反应时间和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乙酸转化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反应条件是:酸醇比1∶1,反应时间2.5 h,乙酸转化率为43.20%.作为一种固体酸,它具有较高的酸催化活性.催化剂易与反应液分离.反复使用几次后,其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关键词:
水热法
,
Ce0.6Zr0.3Y0.1O1.95固溶体
,
固体酸
,
酯化反应
祝涛
,
杨斌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103
马虎沟测区位于灵北断裂带下盘,区内主干断裂为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发育似斑状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和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范围约15 km2 ,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858件,测试元素包括Au、Ni、Pb、Co、Mo、Sn、Zn、Ti、Cr、As、Sb、Hg、Ag、Cu、Ba、Bi、B、Mn、V等19种. Au元素异常沿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分布特征明显. 分形分维统计表明,Au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本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标志为Au-Pb-Bi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2)和Y(i,3)异常. 结合地质分析,圈定找矿靶区5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
白青龙
,
张春花
,
夏道成
,
程传辉
,
范昭奇
,
杜国同
材料导报
介绍了酞菁、亚酞菁和超酞菁的典型结构及其吸收光谱,分别介绍了酞菁和亚酞菁的衍生物、缩合物的结构与最大吸收波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分析讨论了几种扩展的酞菁类似物的结构特点和它们吸收性能差的原因.
关键词:
酞菁
,
类酞菁
,
结构
,
紫外光谱
孙成才
,
霍冀川
,
雷永林
,
吴瑞荣
材料导报
主要综述了在近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合成过程中所使用的缩合剂及其特点、典型合成反应,并且综合分析了菁染料最大吸收波长、稳定性与其结构的关系,简述了近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应用途径,从中归纳出了近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功能菁染料
,
近红外吸收
,
合成
杨琴
,
杨永利
,
李丹
材料导报
微波合成与传统合成方法相比因具有效率高、节省能源、产品纯度高、安全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以金属酞菁的存在形式分类,分别从金属酞菁单体、金属酞菁聚合体、改性金属酞菁及金属酞菁复合材料4方面概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金属酞菁微波合成的研究进展,并与传统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对比,展望了微波合成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金属酞菁
,
微波合成
,
研究进展
王芳
,
吴锋
,
王敬
,
陈实
,
王国庆
功能材料
研究了酞菁钴(CoPc)作为电化学催化剂,对MH/Ni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添加方式,酞菁钴能够明显降低电池的内压升高速度,大幅度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以及耐过充能力,抑制合金的氧化腐蚀.添加酞菁钴的MH/Ni电池在容量衰减、内压、大电流放电等方面的性能均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
MH/Ni电池
,
酞菁钴
,
电化学催化剂
,
内压
门金凤
,
程海峰
,
陈朝辉
,
楚增勇
材料导报
吲哚七甲川菁染料以其特有的结构,已经成为在光谱增感、光盘存储、生物分析、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应用广泛的功能染料--.总结了吲哚七甲川菁染料的主要合成方法,概述了近年来吲哚七甲)ll菁染料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在夜视兼容照明技术方面的研究应用.
关键词:
吲哚七甲川菁染料
,
近红外吸收
,
合成
,
应用
曾羽燕
,
张旭东
,
曾秀娜
,
董凡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0.04.014
制备了用于配制水性木器色漆的水性酞菁蓝色浆,研究了颜料、润湿分散剂、消泡剂、防冻剂、防霉杀菌剂等原料对色浆及色漆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有关助剂的种类和用量.研制的水性酞菁蓝色浆固含量35.62%,细度20 μm,VOC含量112 g/L,用其配制的水性木器涂料达到有关标准要求.
关键词:
水性色浆
,
酞菁蓝
,
助剂
,
木器漆
张东玖
,
楚增勇
,
邢欣
,
程海峰
材料导报
方酸可与含供电子基团的物质,如芳胺、酚、含氮杂环化合物等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一系列吸收波长在近红外区的新型方酸菁染料.该类染料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和近红外吸收性能.影响方酸菁染料近红外吸收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方酸菁染料的基本结构(对称型与非对称型)、取代基的种类(端基包括胺、富电芳环、活泼双键以及活泼甲基)及染料在不同溶剂中的聚集行为.
关键词:
方酸菁染料
,
近红外吸收
,
基本构型
,
吸收波长
,
光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