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纳米纤维素/磁性纳米球的原位合成及表征

刘志明 , 谢成 , 王海英 , 吴鹏 ,

功能材料

利用实验室自制芦苇浆纳米纤维素原位合成纳米纤维素/磁性纳米球.通过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固含量、孔隙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磁性粒子为纳米Fe3O4,纳米Fe3O4与纳米纤维素通过化学键合和物理吸附使得纳米Fe3O4充分分散在纳米纤维素中,形成纳米纤维素/磁性纳米球;纳米纤维素浓度为1.0%,搅拌速度为500r/min,总铁离子浓度为0.0065mol/L(磁性粒子理论质量相对于纳米纤维素质量分数为5%)最佳制备条件下,原位合成纳米纤维素/磁性纳米球,经真空冷冻干燥,所得纳米纤维素/磁性纳米球具有磁化强度73.39A·m2/kg(以每克灰分计)、矫顽力1599.96A/m的磁特性.

关键词: 原位合成 , 纳米纤维素(NCC) , 磁性纳米球 , 原子力显微镜

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的层层自组装及表征

刘志明 , 吴鹏 , 谢成 , 王海英 ,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3.01.010

采用基于氢键驱动力的层层(LBL)自组装技术制备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素(NCC)/聚乙烯醇复合膜.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ATR-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验证了该复合膜中NCC和PVA的单相分布情况,NCC晶格定向排列状态,以及NCC作为夹层的结构,并提出了机理假设论证了该结构复合膜的形成过程;通过拉伸强度、透光率和热稳定性测量,表明LBL自组装制备的PVA/NCC/PVA复合膜具有高的拉伸强度、高的透光率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其中拉伸强度较PVA膜提高了46.1%,透光率提高了5.44%,热分解温度提高了13.2℃,表明该法制备的PVA/NCC/PVA复合膜是一种良好的功能性薄膜.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 聚乙烯醇 , 层层自组装 , 氢键驱动力 , 透光率 , 拉伸强度

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和表征

王海英 , , 刘志明

功能材料

以纳米纤维素(NCC)为分散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还原硝酸银,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m(Ag)/m (NCC)=5%制备的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中NCC和银纳米粒子相互混合并未改变各自的晶型,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中银纳米粒子的晶粒尺寸为11.87nm,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所测银纳米粒子直径(10nm)相近;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的热稳定性较纳米纤维素稍有下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固含量分析、机理分析和抑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m(Ag)/m (NCC)=3%时制备的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且银纳米粒子在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中分散较均匀.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 银纳米粒子 , 抑菌活性

基于结构相似的CIE L?a?b?颜色信号向塞尔色序系统分级转换

叶程 , 刘真 , 吴光远 , 朱明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63106.0626

针对传统数学建模法无法实现CIELAB颜色信号向塞尔色序系统精确转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相似的分级转换算法。首先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CIELAB颜色系统与塞尔色序系统间的结构关系,接着在此基础上采用分级转换的方式先后得到CIELAB颜色信号对应的塞尔明度V、色调 H 和彩度C 三色标,并在第二级转换求色标H时使用了一种多次插值求最小色差的新方法,以保证算法的计算精度。对2735组检验样本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和可靠性,并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图像颜色信号处理系统中。

关键词: 跨媒体 , 图像信号处理 , 颜色空间转换 , CIELAB颜色空间 , 塞尔色序系统

压作用下煤岩材料超声致裂规律研究?

肖晓春 , 丁鑫 , 潘一山 , 吴迪 , 赵鑫 , 王磊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6.029

当超声波在煤岩固体材料中传播时,受其机械效应,煤岩基质固体颗粒间相互作用。从超声波的机械效应角度结合断裂力学,对压影响的超声激励破岩机制进行探讨,利用 RFPA2D 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对超声激励不同压下煤岩致裂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验证。研究表明:压降低了煤岩内部裂纹的断裂强度因子,改变裂纹尖端应力场;压对煤岩破裂具有抑制作用,在相同功率超声作用下,压越大,超声激励碎岩程度越低;数值实验表明,随着压增加,超声致裂煤岩影响区域逐渐减小,煤岩破坏形式由低压下的张拉和剪切破坏共同作用逐渐向高压下单一剪切破坏过渡。相同有效声压作用下,煤岩破裂过程中主应力随煤岩压升高而增大。

关键词: 超声激励 , 压作用 , 煤岩破裂 , 断裂强度因子

煤岩材料卸压过程破坏突变特性实验研究

黄启翔

材料导报

应用MTS815材料力学试验机和煤岩材料三轴瓦斯渗流试验装置,开展煤岩材料的卸压实验,并对卸压过程中煤岩材料的破坏突变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合瓦斯煤岩材料在卸压过程中破坏突变现象不明显.含瓦斯煤岩材料的卸压过程具有2个阶段;在2个阶段的分界点,轴向应力随压的变化呈现突变特征;瓦斯压力小于等于1.5 MPa时,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大,含瓦斯煤岩材料在卸压过程中的破坏突变特性更加不明显.研究结果对预测煤岩的破坏和预防煤与瓦斯突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煤岩材料 , , 瓦斯 , 突变

外板整体成形有限元仿真及试验研究

蒋浩民 , 程远明 , 陈新平 , 李川海 , 李淑慧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3.03.016

冲压成形过程的精确分析是实现大型车身覆盖件优质、精益制造的前提.在开展侧外板零件整体成形过程有限元仿真和网格应变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解析了零件的成形特征和变形过程的金属流动规律,确定了侧外板零件整体成形的关键力学性能指标和控制范围.结果表明:侧外板零件高应变部位的变形方式为胀形-深拉延变形,平面应变值很高;该零件稳定冲压所需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为σs/σb≤0.5、δ≥45%、n≥0.235、r≥2.0,其中n值和r值是影响侧外板零件成形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

关键词: 外板 , 整体成形 , 有限元仿真

改进车身顶盖前结合部焊接不平整的方法

李纯辉 , 韩东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0.01.014

探讨了解决车身顶盖前焊接不平整问题的工艺过程.介绍了腻子的选择,分析了刮腻子过程易产生缺陷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总结了刮腻子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 焊接 , 不平整 , 刮腻子

帕萨特轿车侧外板生产工艺改进分析

陈光 , 鲍文华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6.05.009

研究了影响帕萨特轿车侧外板力学性能的各工艺参数,提出罩式炉退火和平整工艺的改进措施以及动态调整电镀拉矫率的方法.为宝钢高性能汽车板的生产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轿车侧外板 , 力学性能 , 生产工艺

武钢1号高炉热风管耐火材料破损原因分析

徐国涛 , 向武国 , 黄新豪 , 张洪雷 , 刘黎

钢铁研究

对武钢1号高炉中修过程中管的破损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管砖的侵蚀与高炉内锌、镁及碱金属的蒸发有关,碱金属可以深入到砖的基质中形成钠钾的铝硅酸盐相,当碱金属量达到一定的量时,基质熔点低于送风温度就会造成基质熔融,而砖中氧化铝形成孤立的脱熔相.锌、镁和砖的基质形成反应层,破坏了原砖的组成结构,形成低熔物.风口附近的物相分析也表明:锌及碱金属大量富集在风口二套周围的炉料中,其排出高炉需要风量和温度等操作工艺的调节.

关键词: 高炉 , 热风炉 , , 耐火材料 , 破损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