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99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铝管表面有机硅烷及其掺杂钝化研究

梁永煌 , 满瑞林 , 肖围 ,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0.10.016

采用单一烯烃烷氧基硅烷、硅烷掺杂长链有机酸酯分别对铝管表面进行钝化,得到硅烷膜和杂化膜.硫酸铜点滴实验、析氢实验和盐雾试验对其耐蚀性测定表明,杂化膜的耐蚀性优于硅烷膜和常规铬酸盐钝化膜.电化学Tafel极化曲线测定显示,钝化膜的存在使铝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显著降低,有效降低了铝的腐蚀速率.金相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发现,杂化膜由大量无定形的固体颗粒不均匀沉积而成,表面显得致密均匀.经检测,硅烷掺杂钝化液中不含重金属和氟化物,满足欧盟RoHS指令要求,安全环保,该配方和工艺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 烯烃烷氧基硅烷 , 杂化膜 , 耐蚀性 , 安全环保

中国钧官瓷釉的实验与研究

张义 , 宁建新 , 王洪伟 , 孙晓岗

硅酸盐通报

钧官瓷作为中国钧瓷领域中的最高水平,它不仅仅是唐钧瓷釉和早期钧瓷釉的扩展和延续,更是一个时代的创造.在给世人留下宝贵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一些需待解决的问题.诸如,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产生原因,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机理等等,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研究唐钧花釉、宋代天青、天蓝釉的基础上,采用了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并分别采用了现代及传统的制作工艺以及柴烧、煤烧和气烧的烧成方法最终成功烧制出完美的钧官瓷艺术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和不同的制作工艺,采用不同的烧成方式恢复钧官瓷釉的艺术效果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实验证实了钧官瓷釉不同特征的形成原因与工艺过程的相应关系,为钧官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依据,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钧官瓷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形成原理及其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原因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 钧官瓷 , 菟丝纹 , 蚯蚓走泥纹 , 分相 , 乳光

金矿岩爆危险程度评估与防治措施——以崟、枪马、鸿金矿为例

王军强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7.06.007

根据小秦岭地区崟、枪马和鸿3个金矿的地质条件和开采状况,从岩石冲击倾向性、井巷附近地质构造条件、地应力状况和井巷布置几方面综合评估了其岩爆的危险程度,并针对岩爆威胁区域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为矿山安全生产借鉴.

关键词: 岩爆 , 冲击倾向性 , 防治 , 小秦岭地区

山东牟平家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王铎融 , 王力 , 陈扬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506

家沟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牟平—即墨断裂带内,控矿构造为陡倾断裂和裂隙密集带,赋矿围岩为莱阳群的灰白色砾岩,共出露4个矿体. 对区内主成矿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研究表明,矿石中的包裹体主要有纯CO2包裹体、气液二相包裹体和含CO2三相包裹体3种类型;矿石中的包裹体普遍富含CO2 ,成矿流体为CO2 -NaCl -H2 O 体系,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5.0 %~14.42 %)、低密度(0.64 ~0.96 g/cm3 )的特点. 主成矿温度集中在220~240 ℃,成矿压力范围为40~62 M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5 .01~6 .34 km. 结合前人研究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认为,家沟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以幔源流体为主,后期有少量的岩浆流体参与. 确定其矿床成因类型为受陡倾断裂和裂隙密集带联合控制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 矿床成因 , 家沟金矿床 , 山东牟平 , 胶莱盆地

山东省牟平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

张竹如 , 唐波 , 聂爱国 , 李明琴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1.07.001

家沟金矿床位于山东省牟平,为胶莱盆地中发现的颇具工业规模的金矿床.含矿地层为下白垩统莱阳群下段砾岩,矿床由多个矿体组成,矿石为含金砾岩.含矿地层富金(Au=100.2×10-9).围岩矿石稀土总量232.87×10-6~352.2×10-6,LREE/HREE=1.88~12.71,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似、同步.含矿地层是矿源层,燕山晚期(110~125Ma)构造岩浆活动导致该矿床形成定位,该矿床为沉积改造层控矿床.南地口、大崮头是此类矿床的新的找矿地段.

关键词: 家沟金矿 , 胶莱盆地 , 含金砾岩 , 稀土配分 , 改造成矿 , 层控矿床

浅谈城金矿露天转地下开采问题

王志学 , 邢万芳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10.007

城金矿属高品位、急倾斜、椭圆形柱状矿体,矿石不稳固,矿岩界限不清.露天转地下开采后应用空场采矿法开采,致使预留的护顶矿柱冒落,采场与露天坑相通,露天边坡大量冒落的废石混入已采下矿石造成严重贫化.为此,重新确定适应该矿体开采的采矿方法,安全生产,减小贫化,提高效益成为矿山的当务之急.文中针对露天转地下开采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介绍了推荐方案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开采 , 椭圆形柱状矿体 , 损失贫化 , 分段崩落采矿法

城金矿改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探讨

王彦慧 , 张宏达 , 于宏业 , 王天野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1.11.006

文中介绍了城金矿地下矿与选矿厂进行改扩建的可行性,为矿山正常生产与不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 改扩建 , 预可行性 , 研究

城金矿230~330m之间矿体的采矿方法探讨与实践

张宏达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1.01.006

文中通过寻找适合城金矿矿岩稳固程度及开采技术条件的最佳采矿方法,对该矿应用非胶结充填采矿方法作一探讨,并对在230~330m之间矿体应用该方法取得的成绩予以总结.

关键词: 胶结充填 , 浅孔留矿采矿法 , 分段崩落采矿法 , 探讨与实践

分层进路采矿法在达矿业公司破碎矿体开采中的应用

袁永忠 , 张琳 , 段鹏举 , 张志强 , 徐杰

黄金 doi:10.11792/hj20131108

缓倾斜破碎矿体高效开采是值得研究的采矿技术难题之一.以达矿业公司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缓倾斜破碎矿体分层进路采矿法的回采工艺过程.试验应用取得了矿块生产能力50 t/d、采矿损失率8.6%较好的技术指标,且达到了安全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 破碎矿体 , 缓倾斜 , 分层 , 进路 , 采矿法

公司矿坑充水条件及综合防治水措施

田显高 , 肖华栋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7.01.006

针对三公司矿体赋存状况及开采现状,在原有地质勘探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历年来大量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对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充水条件的认识不断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水措施并组织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保证矿山安全、防止突水淹井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公司 , 水文地质 , 充水条件 , 突水特征 , 防治水措施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9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