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晶
,
余中
,
白力静
,
赵高扬
,
宗像惠
材料导报
二芳基乙烯化合物是最有可能实用化的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从溶液相和晶体相2个方面评述了二芳基乙烯配合物在光致变色性能、无损读取、分子识别/捕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金属离子参与配位不会阻止配合物的光致变色反应.通过金属离子与二芳基乙烯配体的合理自组装,可以调控配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
关键词:
二芳基乙烯
,
光致变色
,
配合物
,
晶相
王洪涛
,
张俊华
,
张天宁
,
姜玉玲
,
丁少峰
,
郭廷忠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8.2015123101
以惠济河水系开封段底泥为研究对象,沿河采集75个底泥样品,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并采用富集系数法分析重金属富集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惠济河开封段底泥Cd、Cr、Cu、Ni、Pb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24.51、67.86、290.65、28.46、115.34、1936.95 mg·kg-1,远高于我国潮土背景值.富集系数分析表明,底泥各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146.10) >Zn(19.62)> Cu(9.89) >Pb(3.83) >Cr(0.89) >Ni(0.88),其中Cd、Cu、Zn已显著富集污染,Cr、Ni无明显富集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底泥各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Cd>Cu>Zn>Pb>Ni>Cr,6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7259.21,属于很强生态风险,RI“很强”等级样点主要分布在黄汴河、化肥河、惠济河下游及马家河下游河段,镉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关键词:
开封市
,
惠济河
,
底泥
,
富集
,
潜在生态风险
刘河清
,
赵珊茸
,
徐畅
,
李坤
人工晶体学报
本文采用NaOH-KOH混合熔融物和KOH溶液对石榴子石晶体各种不同的结晶学方向的晶面(切面)进行腐蚀实验,建立了石榴子石碱腐蚀像的立体模型,并与酸(HF溶液)腐蚀像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碱腐蚀像与酸腐蚀像一样能很好的反映晶体的对称特点,并发现在{ 100}、{110}晶面(切面)上碱腐蚀像与酸腐蚀像相同,而在{120}、{221}、{111}、{211}晶面(切面)上,碱腐蚀像与酸腐蚀像不同.该研究可以用来对石榴子石族矿物进行结晶学定向,同时具有揭示矿物所处地质环境酸碱性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
石榴子石
,
腐蚀像
,
晶体定向
郭兴旺
,
许文浩
复合材料学报
为了探索适合复合材料蜂窝板缺陷检测的红外热像检测法及热像信号处理方法,对蜂窝板的脉冲热像检测(PT)、调制热像检测(MT)及几种热像信号处理方法的缺陷检测能力进行了比较。在脉冲热像检测中,用脉冲相位法进行热像序列处理,并与最佳原始热像进行比较。在调制热像检测中,提出用离散傅里叶级数法和相关系数法进行热像序列处理,并与经典的四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蜂窝板脱粘缺陷的检测中,调制热像法的检测效果好于脉冲热像法。在调制热像法的信号处理中,离散傅里叶级数法和相关系数法的应用效果均好于四点法。在最佳调制频率下,以"调制热像-离散傅里叶级数"法进行蜂窝板脱粘缺陷的检测具有最大的缺陷探测能力。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蜂窝板
,
调制热像法
,
脉冲热像法
,
无损检测
祝清德
,
王训四
,
聂秋华
,
姜晨
,
朱敏鸣
,
廖方兴
,
张培全
,
张培晴
,
吴越豪
硅酸盐通报
硫系光纤传像束作为一种红外图像的传输媒质,就是通过光纤将红外光学图像直接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不需要经过传统光纤通信中所需的光电信号转换过程.光纤束传像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图像像元间互不干扰的独立传输,扩充了光纤只能传输光信号而不能传输图像的功能.类似于可见光波段采用塑料光纤或石英光纤传像,红外图像的传输可以采用红外光纤传像束.在红外光纤和光纤传像束的发展过程中,红外硫系光纤传像束以其特有的红外光学应用优势和不可替代的成纤特性,具备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科研、军事、航天等众多科学技术领域的潜力.本文在归纳光纤传像束与其它传像系统相比所具有的优势的基础上,又讨论了影响硫系光纤传像束传像性能的多种因素,并阐述了硫系光纤传像束的特点、应用及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红外光纤传像束
,
像元
,
酸溶法
,
叠片法
,
分辨率
连晨光
,
赵珊茸
,
徐畅
,
孟杰
人工晶体学报
本文用KOH溶液对石英晶体进行腐蚀实验.对石英晶体不同结晶学方向的5个品面(切面)的腐蚀像进行观察,建立了石英碱腐蚀形貌的立体模型,并与酸(HF)溶液所腐蚀的同样5个面的腐蚀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碱腐蚀与酸腐蚀在柱面{1010}和菱面{1011}、{0111}上有很人不同,在柱切面{1120}、{2110}上有相同之处.但它们都反映各品面及晶体的对称特点.该研究对揭示矿物晶体在不同酸碱地质环境下腐蚀的特点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石英晶体
,
形貌
,
腐蚀像
刘颖韬
,
牟仁德
,
郭广平
,
杨党纲
,
唐佳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11868/j.issn.1005-5053.2015.6.014
为了跟踪和记录热障涂层缺陷产生、发展直至脱落的过程,对热障涂层试片组进行热循环实验,在实验前和不同实验阶段分别对各个试片进行闪光灯激励红外热像检测;对发现的可疑区进行了解剖分析,识别出微裂纹;利用含有自然缺陷和人工缺陷的试片对红外热像检测的检测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闪光灯激励红外热像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出直径小于0.5mm的脱粘缺陷,还能够识别出微裂纹态,这种状态用肉眼从涂层表面无法识别;闪光灯激励红外热像检测技术不仅可用于热障涂层的缺陷检测,还有希望用于热障涂层的寿命评估.
关键词:
无损检测
,
热障涂层
,
红外热像检测
,
缺陷检测
李英博
,
荆海
,
郭树旭
,
徐杰
,
郜峰利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4.01.010
根据数码像机的工作原理和显示驱动电路的结构,应用硬件设计出数码像机显示驱动电路.实现数据驱动和图像的清晰显示,达到数码像机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
数码像机
,
显示驱动电路
,
解调
,
视频处理
,
时序控制
,
源驱动
,
栅驱动
魏君成
,
杨永明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53003.0519
为补偿面阵测绘相机航摄成像过程中的前向像移,设计了采用压电陶瓷驱动器直接驱动焦平面组件的前向像移补偿系统,给出了前向像移补偿系统工作时序.压电陶瓷驱动器工作于位置闭环模式,通过斜坡递增设置压电陶瓷驱动器位置给定,使压电陶瓷驱动器驱动焦平面组件以期望速度移动,补偿前向像移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前向像移速度为2.5 mm/s时,前向像移补偿系统最大像移补偿残差为0.38μm;前向像移速度为3.5 mm/s 时,最大像移补偿残差为0.48μm,远小于1/3像元尺寸.相机最长曝光时间为20 ms时,前向像移补偿频率可达25 Hz,满足高频航测成像前向像移补偿需要.
关键词:
前向像移补偿
,
压电陶瓷
,
航测成像
李凤照
,
敖青
,
伦宁
,
孟凡妍
,
秦超
,
孟祥敏
钢铁研究学报
用TEM和HRTEM观察分析了贝氏体钢中贝氏体铁素体组织的精细结构和高分辨像.确定了多元微合金空冷贝氏体钢中贝氏体铁素体组织为细小弥散分布,且形状多样.其超亚单元尺度仅几个纳米.贝氏体铁素体条束由多个亚片条组成.HRTEM像显示最小亚片条宽度仅几个纳米,多个亚片条宽度平均值约为7.0nm.观察结果显示,贝氏体铁素体亚片条间呈现小角度晶界排列,两亚片条间的界面并不光滑,存在台阶,其高度仅几个纳米,亚片条间界面有断续排列的原子无序区,宽度1~2nm,长度2~3nm.贝氏体铁素体α与残余奥氏体γ' HRTEM像显示,两者存在K-S取向关系.FFT图像变换显示出的原子图像更为清晰.α区有刃型位错存在,α/γ'界面有几个至十几个无序区原子层,尺寸为2~3nm,在γ'区也发现有原子排列不规则区.
关键词:
贝氏体铁素体
,
亚片条
,
高分辨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