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917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膜蒸馏海水淡化用疏水性钇稳定氧化锆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表征

, 方宏 , 任春雷 , 杨萍华 , 陈初升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3.12322

采用相转化/高温烧结技术方法制备了多孔钇稳定氧化锆(YSZ)中空纤维膜,中空纤维膜的外径1.92 mm,壁厚为0.21 mm.SEM分析表明:纤维膜为典型的三明治结构,靠近膜内外表面为指状孔,中间区域为海绵状层.采用阿基米德法测得其孔隙率为54%.用泡点法测得其平均孔径为0.56 μm.通过表面接枝氟硅烷将其亲水性的表面改变为疏水性.真空式膜蒸馏实验表明YSZ中空纤维膜具有优异的盐水淡化性能.当膜的外侧与温度为80℃、浓度为4wt%的循环盐水接触,膜的内侧用真空泵抽至4×103 Pa时,膜的水渗透通量高达48.3 L/(m2·h),脱盐率大于99.7%.

关键词: 钇稳定氧化锆 , 中空纤维膜 , 微观形貌 , 真空式膜蒸馏

反星形可控整流在电解生产中的应用

张基娟 , 宋裕华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9.02.011

系统地介绍了反星形可控整流电路、波形和特点,以及反星形可控整流的锯齿脉冲电流在电解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可减轻阳极钝化,提高析出速度.

关键词: 反星形可控整流 , 锯齿脉冲电流 , , 电解 , 高电流密度

硫腙-四氯化碳萃取法野外测定矿石中的

王烨 , 曹立峰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09.015

矿石样品用氯化铵和氯化钠熔融分解后,用稀盐酸浸出,在掩蔽剂存在下,调节pH值,用硫腙-四氯化碳溶液萃取比色测定.通过在矿区野外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矿石中的,具有经济、快速、准确、易于掌握等特点.

关键词: 分解 , , 硫腙-四氯化碳 , 测定

硫腙-四氯化碳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

万连印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6.06.015

硫腙为显色剂,在试样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硫腙-四氯化碳溶液萃取,于波长625nm处测定剩余硫腙的吸光度,并根据硫腙与的定量关系采用间接法[1]测定试样中银的含量.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0.17%;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为0.26%;符合分光光度分析测定的要求.

关键词: 硫腙 , , 吸光度 , 工作曲线

硬化工艺对辉渗不锈钢膜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孔维欢 , 侯惠君 , 卢德宏 , 韦春贝 , 张玲玲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16.020

不锈钢辉渗处理获得的渗层硬度较低且不耐磨,因此设计硬化方案对渗不锈钢进行硬化,以改善其耐磨性.采用等离子氮碳共渗技术进行渗层的改性工作,对不同工艺下膜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及物相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其硬度及磨损性能.两种硬化工艺下测得的硬度及磨损试验数据如下:渗处理(×3 h)+渗氮碳处理(×10 h)工艺制备的试样表面硬度值为283HV0.025,15s,平均摩擦系数为0.4287,磨损失重为12.9 mg;渗氮碳处理(×10 h)+渗处理(×3 h)工艺制备的硬度值为544HV0.025,15s,平均摩擦系数为0.4266,磨损失重为11.5 mg.可以看出渗处理(×3 h)+渗氮碳处理(×10 h)工艺未提升渗不锈钢的表面硬度,渗氮碳处理(×10h)+渗处理(×3 h)工艺将渗不锈钢的表面硬度提升了近1倍.两种硬化工艺对渗不锈钢的耐磨性能略有改善.

关键词: 抗菌不锈钢 , 复合工艺 , 显微硬度 , 耐磨性

海泡石载离子制备抗菌剂的工艺研究

刘菁 , 卢雨 , 杨飞 , 于敏

功能材料

针对含银离子无机抗菌剂的变色问题,研究了以海泡石为载体,银离子(Ag+)和锌离子(Zn2+)为抗菌成分,制备离子型无机抗菌剂的工艺方法.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海泡石所载抗菌离子的含量,对海泡石吸附Ag+及Zn2-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所制锌/海泡石进行了抗菌性和耐变色性测试和观察.结果表明,在本文实验条件下,当吸附溶液中的Zn2+与Ag+初始浓度摩尔比为10∶1时,海泡石所载的这两种抗菌离子的质量比也为10∶1以上,达到了增大海泡石载Zn2+量,减少其载Ag+量的目的.所制备的锌/海泡石有良好的抗菌性和耐变色性.

关键词: 海泡石载体 , 复合 , 工艺条件 , 抗菌性 , 耐变色性

原子MACE法制备多晶硅陷光结构及其性能的研究?

郑超凡 , 沈鸿烈 , 蒲天 , 蒋晔 , 李玉芳 , 唐群涛 , 吴斯泰 , 陈洁仪 , 金磊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7.01.042

采用一步原子金属辅助化学腐蚀(MACE)法,于室温下在多晶硅表面制备纳米陷光结构,研究了腐蚀时间及铜摩尔比对多晶硅表面反射率和形貌的影响.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多晶硅表面的反射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表面形貌.发现原子MACE法所形成的结构比单原子或铜单原子MACE 法所形成的结构更加平整且具有更低的表面反射率室温下经过铜两种金属原子协同催化腐蚀后,在铜原子摩尔比低于1/10时多晶硅表面形成了纳米多孔状与槽状结构共存的复合结构,在铜原子摩尔比高于1/5时多晶硅表面形成密集的纳米线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孔状与槽状的复合结构具有良好的陷光效果,当铜原子摩尔比为1/10,腐蚀时间为180 s时,多晶硅的反射率达到最低,仅为6.23%.

关键词: 黑硅 , 减反射 , 纳米结构 , 金属辅助化学法 , 原子

硫代米氏酮和显色反应的波长分光光度法研究

宝迪 , 郝向英 , 嘎日迪 , 孙力 , 王忠华 , 赵玉梅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2.02.011

在pH=3.5的缓冲介质中,Ag+与TMK-SDBS形成有色三元胶束络合物,可进行双峰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三元胶束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max=540nt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1×10 5 L-/(mol@cm),的质量浓度在0~0.8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该方法测定矿样和蒙药中微量,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 硫代米氏酮 , 分光光度法

封接温度对Low-e真空平板玻璃膜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奚小波 , 缪宏 , 王洪亮 , 张瑞宏 , 张剑峰 , 王红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高温封接工艺制备了Low-e真空平板玻璃,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封接温度下的试样膜层表面及断面微观形貌,并利用纳米压痕仪测试各试样力学性能以及各试样的临界载荷.结果表明,适当的封接温度可提高Low-e膜层的致密度,优化Low-e膜层的弹性模量、纳米硬度及膜层与玻璃基的结合性能,480℃下膜层的弹性模量、纳米硬度及临界载荷的综合性能较好;随封接温度升高,膜层的蠕变应力指数增大,超过500℃,该值增幅增大.

关键词: 真空平板玻璃 , Low-e膜 , 力学性能 , 纳米压痕 , 纳米划痕

高效液相色谱波长检测法测定维C翘片中4种组分的含量

董丽 , 孙祥德 , 李琴

色谱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维C翘片中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绿原酸4种组分含量的方法.研究优化了样品提取的溶剂与超声提取条件、色谱分离条件和检测波长等,采用了Sinochrom ODS-BP(4.6 mm×200 mm,5 μm)色谱柱,以0.05 mol/L KH_2PO_4(pH 3.0,含1%三乙胺)-乙腈(75∶25,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 nm和326 nm等分离检测条件.结果表明,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绿原酸的测定线性范围均比较宽,方法平均回收率大于99.4% ,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8% (n=5),而且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非常适合维C翘片类药物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 检测波长 , 维生素C , 对乙酰氨基酚 , 马来酸氯苯那敏 , 绿原酸 , 维C翘片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91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