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3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渗透物小分子在致密高聚物膜内传递行为的研究(Ⅱ)动态吸附行为

陈翠仙 , 韩宾兵 , , 李继定 , 蒋维钧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0.02.002

推导出了整个扩散区的扩散方程和动态吸附初期的吸附方程,实验研究并分析了CH2Cl2、CH3OH、CH3CH2OH和H2O 4种渗透物小分子在不同厚度的聚酰亚胺高聚物膜内的动态吸附行为,并计算出了反常扩散指数dw.

关键词: 扩散方程 , 动态吸附 , 反常扩散指数

渗透物小分子在致密高聚物膜内传递行为的研究(Ⅰ)扩散行为的分类和描述

陈翠仙 , 韩宾兵 , , 李继定 , 蒋维钧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0.02.001

综述了渗透物小分子在致密高聚物膜内传递的溶解扩散模型及其不足,用自由体积理论和逾渗理论分析了渗透物小分子在致密高聚物膜内的扩散行为,提出了扩散分区图,并分析了渗透物分子大小、温度和致密高聚物膜性质对扩散的影响.

关键词: 渗透物小分子 , 致密高聚物膜 , 扩散 , 逾渗理论 , 自由体积

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用化材料和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刘宇艳 , 孟秋影 , 谭惠丰 , 杜星文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02.018

化技术和化材料是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的一项合材料;热塑性(和轻度交联热固性)复合材料;铝/聚合物层合板.本文介绍了这几种材料的典型化技术,分别介绍了化体系的特点、研究现状以及该化技术相应的优势与局限性.

关键词: 空间充气展开结构 , 化材料 , 化技术

空间目标基光学观测模式分析

余建慧 , 苏增立 , 谭谦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6.06.004

对空间目标的监视可采用地基和基两种方式实现.与地基观测相比,基观测在空域覆盖性和监视时效性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空间目标基观测技术已成为当今空间领域的前沿性技术.目前,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大力发展空间目标基观测技术.基光学观测可采用光学栅栏、特定区和地球同步带搜索方式实现空间目标的捕获;可通过恒星跟踪和天文定位方法获取空间目标的位置信息;可采用等待或跟踪方式实现对目标的成像.

关键词: 遥感 , 基光学观测 , 光学探测 , 光学成像

高炉轮轴承损坏原因分析与处理

李增生 , 王义 , 陈先利 , 秦国良

金属世界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09.06.018

安钢炼铁厂7#高炉主卷扬上料系统关键设备--轮,在安装使用不久出现轴承严重损坏,造成高炉不能正常上料.经过对轮内部结构及轴承本身等方面进行改进后,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 高炉 , , 轴承 , 润滑

外源稀土在黄土中形态分布和生态效应研究

荆国芳 , 钱晓晴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2.02.011

模拟土壤施用稀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黄土中各组份吸附稀土的能力为:无定形FexOy、紧结有机物>松结有机物>MnOx>晶形FexOy>永久负电荷;进入黄土的外源轻稀土,主要累积于紧结有机态(29.90~49.72%)、无定形氧化铁吸附态(26.81~46.76%),而累积于松结有机态的轻稀土受外源稀土的加入量影响较小(24.93~28.72%).当外源稀土用量在0.684~2.735mg/kg*季时,大豆地上部稀土无明显增加,而用量达13.674mg/kg时,地上部明显增加.黄土外源稀土的最佳用量为0.684mg/kg,此时,大豆增产43.82±15.08%、油菜增产17.92±9.07%.

关键词: 稀土 , 形态 , 生态效应

印度普乐粉矿烧结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

蒋定中 , 王富生

钢铁

介绍了印度普乐粉矿的烧结、冶金性能试验研究情况及普乐粉矿在马钢烧结和炼铁生产中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 普乐粉矿 , 烧结试验 , 生产实践 , 降低成本

利公司生物质能的应用实践

徐建龙 , 刘子龙 , 徐春华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0.08.001

辽宁利金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对原供热系统进行改造.通过余热回收机组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质能,满足了公司冬季生产及生活供暖,提高了可再生能源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能源成本,改善了周边的环境质量.该回收机组环保、节能、运行可靠,年节约成本约83万元,减少CO2排放量约2300t,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关键词: 余热 , 生物质能 , 低碳 , 利公司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塑性细观损伤本构模型的验证

吴国民 , 殷雅俊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5.05.003

验证已建立的刚性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塑性细观损伤本构理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将上述本构理论的数值计算结果与SiC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单轴拉伸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此本构模型得到的应力-应变理论曲线与拉伸实验所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该本构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因此已建立的塑性细观损伤本构模型可用于数值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大、小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延展性、空洞和颗粒体积分数演化规律等作了讨论.

关键词: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 细观损伤 , 塑性本构理论 , 空洞演化

板材轧制过程轧制力塑性有限元快速计算

张光亮 , 张士宏 , 刘劲松 , 张海渠 , 李长生

钢铁研究学报

为了满足板材轧制过程在线控制快速计算的要求,首先建立了板材轧制平面应变塑性有限元能量泛函。其次,通过合理的简化建立了只考虑变形区的快速有限元模型,且对有限元建模的关键问题包括中性点、第一类速度奇异点和刚性区等进行了处理。最后,开发了板材轧制快速计算有限元程序,并且利用现场轧制数据测试了快速有限元程序的计算速度和精度,结果表明计算速度和精度满足在线快速计算的要求。

关键词: 板材轧制;塑性有限元法;在线控制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