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昕
,
尹情生
,
陈殿良
,
董学军
,
周丽春
,
张慧
,
范平生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4.03.017
建立了动物血清、肝组织中维拉帕米(verapamil,VRPM)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安定为内标,采用峰高内标法计算结果.流动相为醋酸盐缓冲液-甲醇-三乙胺(体积比为40∶60∶1)混合溶液,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8 nm. VRPM在犬血清和肝组织中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0 μg/L和50 ng/g.犬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的VRPM质量浓度为0.1~10.0 mg/L及0.25~10.0 μg/g时,该浓度与响应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犬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的VRPM回收率分别为91.60% ~98.68% 和90.80% ~97.09% .该方法精密度高,简单快捷.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维拉帕米
,
血清
,
肝组织
,
犬
潘红伟
,
张瑞忠
,
樊明玉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8.01.005
运用地质观测和统计分析研究,讨论了山东大尹格庄金矿床NWW向大尹格庄断裂的控矿作用.研究表明,大尹格庄断裂对矿化类型、强度和矿体产状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NWW向大尹格庄断裂以北的Ⅱ号矿体群以金矿化为主,断裂南部Ⅰ号矿体群以银矿化叠加早期金矿化为特征.此外,研究还发现,大尹格庄断裂本身也存在金矿化,这对深化对该区矿床成因的认识和指导找矿预测都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大尹格庄断裂
,
NWW向断裂
,
控矿构造
,
大尹格庄金矿
吕向东
,
刘焕峰
,
陈凯
,
黄凤忠
,
周洪财
,
王成华
,
祝英剑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4.02.017
吉林乾安大情字油田自2000年投入开发生产以来,采输设备腐蚀与结垢问题暴露的日趋明显和严重.对油井产出水浸蚀性物质分析,水质均为高矿化度盐水,通过苏林法和赖兹纳稳定指数法判定油井产出水为氯化钙结垢型水质,是油田采输设备的腐蚀结垢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腐蚀
,
结垢
,
原因分析
高帮飞
,
杨立强
,
王庆飞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7.01.003
大尹格庄金矿床为招平断裂带中部的大型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招平断裂带控制.文中利用显微构造特征、显微运动学标志观测以及显微裂隙统计计算,来探讨大尹格庄金矿床控矿构造的变形、演化及与金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尹格庄金矿床控矿构造以脆-韧性变形为特征;显微运动学标志揭示控矿断裂发生过左行剪切向右行剪切的转变;显微裂隙统计计算表明,成矿前后主应力方位发生NWW→NE→NW的转变,伴随着构造差应力大→小→大的变化.金成矿作用发生在剪压变形向剪张变形转换阶段.
关键词:
显微构造
,
脆-韧性变形
,
应力场转换
,
大尹格庄金矿床
,
胶东
王大众
,
王德智
,
徐伟
,
高振峰
,
祝英剑
腐蚀学报(英文)
针对大情字油田黑46、黑79区块注水井压力上升速度快、时间短,部分注水井欠注或停注,导致地层水驱供给能量不足,油井产量下降,严重影响油田整体开发效果的问题.研究出适于该油田注水井降压增注的DQ-Ⅲ型复合酸酸化配方体系,经过2004年2口井现场试验表明,该配方体系具有降压明显、增注效果好、有效期长的优点,为解决油田这类注水井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方法,同时也为其它低渗透注水开发油田的注水井降压增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
低渗透
,
null
,
null
王大众
,
王德智
,
徐伟
,
高振峰
,
祝英剑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5.04.023
针对大情字油田黑46、黑79区块注水井压力上升速度快、时间短,部分注水井欠注或停注,导致地层水驱供给能量不足,油井产量下降,严重影响油田整体开发效果的问题.研究出适于该油田注水井降压增注的DQ-Ⅲ型复合酸酸化配方体系,经过2004年2口井现场试验表明,该配方体系具有降压明显、增注效果好、有效期长的优点,为解决油田这类注水井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方法,同时也为其它低渗透注水开发油田的注水井降压增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
低渗透
,
污染
,
降压增注
,
酸化
李江
,
姜磊
,
吴锋
,
夏自锋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409
以大尹格庄金矿-616 m水平8204采场为工程依托,对采场进行稳定性分析及结构参数优化。为此,对8204采场进行工程地质调查、矿岩力学性质试验,并应用Q系统和RMR分级法对采场岩体质量进行评价。基于Mathews稳定性图表法、临界跨度图表法和数值模拟,对采场尺寸和最大跨度进行优化。分析认为,8204采场的最佳跨度为12 m,并将其结果应用于现场。结果表明,采用采场暴露面尺寸为12 m ×100 m的结构参数进行回采,采场顶板及围岩并未发生垮落及剥落现象,采场稳定性良好。
关键词:
采场稳定性
,
Q系统
,
岩体质量评价
,
Mathews稳定性图表法
,
数值模拟
,
采场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