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君
,
尹敬群
,
谌开红
,
饶国华
,
江民涛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11.04.001
通过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液沉淀浮选进行溶液化学研究,探讨了体系pH、沉淀剂及浮选剂对沉淀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液杂质可通过优先沉淀浮选以氢氧化物或焦磷酸盐或聚磷酸沉淀形式全部有效除去,最后将优先沉淀浮选除杂后浸出液中和提高pH值,再用沉淀浮选方法有效提取稀土.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
浸出液
,
沉淀浮选
,
溶液化学
田君
,
朱百鸣
,
尹敬群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2.02.005
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江西丰城劣质燃煤的燃烧特性和稀土助燃添加剂对该煤燃烧催化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劣质燃煤具有反应活化能高,分解反应不完全等特性.稀土燃煤添加剂能改变燃烧反应历程,大大加速煤燃烧反应速率,显著降低劣质煤燃烧反应活化能,因而有很好的助燃作用.揭示了稀土助燃添加剂的催化作用机理.
关键词:
劣质燃煤
,
热重法
,
稀土助燃添加剂
,
燃烧反应动力学
潘红伟
,
张瑞忠
,
樊明玉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8.01.005
运用地质观测和统计分析研究,讨论了山东大尹格庄金矿床NWW向大尹格庄断裂的控矿作用.研究表明,大尹格庄断裂对矿化类型、强度和矿体产状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NWW向大尹格庄断裂以北的Ⅱ号矿体群以金矿化为主,断裂南部Ⅰ号矿体群以银矿化叠加早期金矿化为特征.此外,研究还发现,大尹格庄断裂本身也存在金矿化,这对深化对该区矿床成因的认识和指导找矿预测都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大尹格庄断裂
,
NWW向断裂
,
控矿构造
,
大尹格庄金矿
曾雄智
,
皮建辉
,
梁宋平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6.007
敬钊毒素-Ⅰ(JZTX-Ⅰ)是一种能够抑制心肌钠通道失活的新型蜘蛛神经毒素,该文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与色氨酸荧光测定技术研究了JZTX-Ⅰ的磷脂膜结合活性.脂质体共沉淀实验表明,JZTX-Ⅰ具有不依赖于带负电荷磷脂组成的生物膜结合活性.当加入由酸性或中性磷脂构成的脂质体后,JZTX-Ⅰ能够分别产生6.4和4.7 nm的蓝移以及7.4和8.0 nm的红移激发漂移,显示JZTX-Ⅰ能够插入磷脂膜,同时该分子疏水表面的色氨酸残基处于一个运动受限的界面区域.荧光淬灭实验进一步证实,与脂质体结合能够减少该毒素分子表面色氨酸残基的溶剂暴露.该研究结果为阐明JZTX-Ⅰ的离子通道门控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
荧光谱
,
单层小脂质体
,
敬钊毒素-Ⅰ
杨斌
,
王慧
,
陈燕
,
阚靖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303
大尹格庄金矿床位于招平断裂带中段,矿床蚀变分带明显,大尹格庄断裂为一条导矿断裂,对矿体空间分布及侧伏具有明显的制约。蚀变岩岩石化学分析显示,黄铁绢英岩和绢英岩化碎裂岩中的Si有一部分来自钾长石化花岗岩,钾长石化花岗岩、绢英岩化碎裂岩和黄铁绢英岩中均有Fe、Mg、Mn的显著带入。在绢英岩化碎裂岩和黄铁绢英岩中普遍而显著聚集的元素还有Au、Ag、As、Mo、Bi、B、Ba、Rb、Sr等,在靠近招平断裂带的胶东群变质岩局部则有Mn、Co、Ni、Cr等元素的显著聚集。大尹格庄金矿床的电解成矿机理可以概括为:金矿体构成了“天然电解池”的阴极,在阴极附近发生的主要反应是SO2-4的还原与黄铁矿等硫化物矿物和自然金等金矿物的结晶反应,及绢英岩化水岩反应,以碳酸盐化和褐铁矿化为代表的蚀变岩构成了“天然电解池”的阳极。电解成矿机理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胶西北蚀变岩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有关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
电解成矿机理
,
水岩反应
,
找矿标志
,
大尹格庄金矿床
,
招平断裂带
高帮飞
,
杨立强
,
王庆飞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7.01.003
大尹格庄金矿床为招平断裂带中部的大型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招平断裂带控制.文中利用显微构造特征、显微运动学标志观测以及显微裂隙统计计算,来探讨大尹格庄金矿床控矿构造的变形、演化及与金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尹格庄金矿床控矿构造以脆-韧性变形为特征;显微运动学标志揭示控矿断裂发生过左行剪切向右行剪切的转变;显微裂隙统计计算表明,成矿前后主应力方位发生NWW→NE→NW的转变,伴随着构造差应力大→小→大的变化.金成矿作用发生在剪压变形向剪张变形转换阶段.
关键词:
显微构造
,
脆-韧性变形
,
应力场转换
,
大尹格庄金矿床
,
胶东
全妙华
,
曾雄智
,
皮建辉
,
邓梅春
,
梁宋平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4.011
应用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方法化学合成了敬钊毒素-V(JZTX-V)分子N-端酪氨酸残基剪切体(Y1-JZTX-V),并且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对不同条件下的氧化复性结果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该剪切体的最佳氧化复性条件:0.1 mol/L Tris-HCl缓冲液、pH 7.50、1 mmol/L还原型谷胱甘肽(GSH)、0.1 mmol/L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样品浓度为0.05 mg/L、复性温度为4 ℃.膜片钳电生理实验结果显示敬钊毒素-V剪切体Y1-JZTX-V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上表达的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TX-R)与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电流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0±2.5)nmol/L和(39.6±3.2)nmol/L.与天然的敬钊毒素-V相比,该剪切体对大鼠DRG细胞上的TTX-S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但对TTX-R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却大大降低,表明敬钊毒素-V分子N-端的酪氨酸残基是一个与TTX-R钠通道结合活性相关的氨基酸残基.
关键词:
化学合成
,
敬钊毒素-V剪切体
,
复性
,
钠离子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