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基于加权相位分离的二维互相关弹性成像方法研究

亚琨 , 焦阳 , 吕铁军 , 顾天明 ,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6.01.102

弹性成像能够检测组织的弹性信息,进而描述组织生理、病理状态,对疾病的检测和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改善二维弹性算法的轴向分辨率,本文对一维和二维弹性成像算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加权相位分离和二维互相关的混合位移估计算法,首先利用二维时域互相关技术进行粗估计,然后再利用加权相位分离技术(WPS)对结果进行精估计.同时,通过仿真和仿体实验对算法的精确性和效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有效地提高运行效率和图像信噪比,上述研究对高性能弹性成像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弹性成像 , 运动估计 , 二维互相关 , 先验估计 , 加权相位分离

豫西山地区金矿床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研究

刘祥龙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08.005

通过对豫西山地区金矿床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的分析研究,将该地区金矿床类型划分为大方山A型、大方山B型、半宽型及申家窑型4种类型,并重点对山地区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矿化富集规律进行了总结,为该区进一步的金矿地质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山地区 , 金矿床特征 , 富集规律

提高山金矿选矿指标的技术措施

苗立雨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03.013

简要分析了山金矿现行混汞-浮选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改措施,提高了选矿金总回收率12.52%,提高浮选金精矿品位6.13g/t,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选矿指标 , 技术改造 , 经济效益

武钢U71Mn系列重轨生产成套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钢铁研究

近日,武钢"高速铁路用U71Mn系列重轨生产成套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由湖北省科技厅组织、工程院院士崑教授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

关键词: 国际领先水平 , 生产成套技术 , 重轨 , 武钢 , 科技成果鉴定 , 工程院院士 , 铁路用 , 科技厅

豫西地区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对金矿床的控制

孙卫志 , 李磊 , 谢劲松 , 刘德民 , 张灯堂 , 杨小芬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803

豫西地区近EW向展布一条变质核杂岩带,自西向东由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山变质核杂岩和熊耳山变质核杂岩等多个变质核杂岩组成。豫西地区的小秦岭金矿田、山金矿田和熊耳山金矿田,在空间上分别对应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山变质核杂岩和熊耳山变质核杂岩,金矿床产于变质核杂岩不同层次的拆离断层内。研究区金矿床的成矿年龄集中分布于133~122 Ma和115.3~114.34 Ma 2个时期,且以前一个成矿时期为主,与变质核杂岩SEE-NWW向区域性伸展阶段(135~123 Ma)和后期垮塌伸展阶段(116 Ma)能够很好的吻合,说明豫西地区变质核杂岩平行于造山带的SEE-NWW向区域性伸展阶段是金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垂直于造山带的后期垮塌阶段是金矿床的另一个成矿阶段。通过对研究区典型矿床的成矿特征,结合对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演化、控矿机理的研究,揭示出变质核杂岩对研究区金矿床的类型、规模、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控制作用,指导该地区的金矿找矿工作。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 金矿床 , 控矿作用 , 豫西地区 , 华北陆块南缘

豫西寺家沟金矿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

冯昂 , 宋立强 , 杨林楠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705

豫西山地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但长期以来仅发现了山金矿床等几个小型金矿床,规模远不及同一成矿带上的熊耳山和小秦岭地区,迫切需要实现找矿突破。通过分析寺家沟金矿区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而探讨其成矿潜力。矿区内圈出1∶2.5万次生晕异常5处,Ⅲ号异常内发现了 K1、K5等矿脉(体),资源量达中型金矿床和中型银矿床;Ⅳ号异常发现宽平4号脉,资源量达中型银矿床,Ⅴ、Ⅵ、Ⅶ号异常尚未得到验证。研究表明,Ⅵ号异常与Ⅲ号异常规模相当、Ⅶ号异常与Ⅳ号异常规模相当,均具中型矿床潜力;Ⅵ、Ⅶ号异常中发育北西向陡倾矿化断裂破碎带,与邻区已知矿脉相对应,矿化潜力大。综合分析认为,寺家沟金矿区具有达到大型金银矿床的潜力。

关键词: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找矿远景 , 寺家沟金矿床 , 山地区 , 豫西

油井缓蚀剂研究与应用

忠兴

腐蚀学报(英文)

油井缓蚀剂研究与应用忠兴(中原油田设计院,濮阳457001)1.前言中原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油井系统腐蚀严重,直接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l’].为了解决油井系统腐蚀问题,在中科院腐蚀所的专种“基础f,联合开发研制了!MC—SDeZS油井缓蚀剂.该剂以合成炔氧甲基胺和炔氧甲基季法盐衍生物,以这两种衍生物为主体成分复配辅助成分而成的水溶油分散吸附成股型缓蚀剂l’1.通过室内高温高压模拟评价试验.ZI口油井加药试验及测试表明l‘],平?...

关键词: null , inhibitor , IMC-80-2S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