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923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低功耗液晶电视LED背光源设计

华广胜 , , 郑效盼 , 李智 , 孙彦军 , 王贺陶 , 王伯长 , 王飞 , 颜凯 , 鹿堃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12604.0460

通过合理选材并优化机械结构,设计了一款低功耗的118 cm(47 in)LED背光源.对膜材进行筛选,采用1层扩散膜、2层棱镜膜和1层双层增亮膜(DBEF)进行搭配,保证了背光源的亮度.根据试验确定了LED之间的距离、LED发光面到导光板(LGP)入光面之间的距离和LED发光面与LGP入光面两者的垂直距离.依据上述试验数据进行样品制作并与同类产品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在满足同等光学特性的前提下,所设计的LED背光源具有低功耗的优点.

关键词: 低功耗 , LED背光 , 光学膜材 , 机械结构

一种低能耗的CCFL液晶电视背光源设计

邓毅 , , 郑效盼 , 金雄 , 李智 , 鹿堃 , 王伯长 , 孙彦军 , 王飞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12604.0480

讨论了混光腔高度、反射膜边角角度、CCFL灯管数量和间距、灯管与反射膜之间距离以及扩散板类型对模组光学利用率和光学效果的影响.以119.4cm(47 in)CCFL液晶电视为例,使用Solidworks模拟出一组较优化的机械光学参数,并根据模拟参数完成了样品的制作与相应参数的测试.

关键词: 能耗 , CCFL液晶电视 , 机械光学结构

彩色液晶显示器件色差补偿优化

红明 , 徐征 , 董学 , 陈明 , 金雄 , , 邵喜斌 , 李成圭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42906.0916

为了改善彩色液晶显示器件的色差,提升画面品质,针对(128,192,192)灰阶图形下色差的问题,对色差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模拟了 RGB 三色像素透过率对该图形下色差的影响.通过分别调整 RGB 彩膜膜厚,不仅相对调整了三色像素下的液晶盒层厚,而且还调整了三色像素的透过率,改善了 RGB 的 Gamma 曲线,对色差进行了补偿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增加 G 像素和减小 B 像素的液晶盒层厚,对色差有明显补偿改善效果;同时,当 RGB 膜厚保持不变时,色差与液晶层厚呈正比关系,液晶层厚每减小1%时,色差约降低0.2.当 RGB 三色液晶盒层厚从(3.47,3.38,3.4)μm 分别调整到(3.5,3.45,3.36)μm 和(3.5,3.44,3.28)μm 时,(128,192,192)灰阶图形下样品色差平均值从13.8分别降低到12.8和12.通过分别调整 RGB 彩膜膜厚,相对调整了三色像素下的液晶层盒厚和液晶量调节,可以一定程度优化补偿色差.

关键词: 色差 , 液晶显示 , 层厚 , 灰阶

双模相干与Bell态原子多光子作用的原子居数演化

张成强 , 谭霞 , 夏云杰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6.06.015

应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非关联双模相干与Bell态原子多光子相互作用过程中原子粒子居差的时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当两原子初始处于1/√2(|+,-〉-|-,+〉)态时,原子粒子居差恒为零;当两原子初始时刻的状态为其它三个Bell态时,原子粒子居差的时间演化强烈依赖于原子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强度、-原子间的耦合系数以及原子的跃迁光子数.随着原子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增强,原子跃迁光子数的增加,原子居差的时间演化中,Rabi振荡的频率都会明显加快,并且当原子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强度足够大时,原子居差的崩塌-回复现象就会消失.

关键词: 量子光学 , 崩塌-回复 , 原子居差 , 双模相干 , 多光子相互作用

法制备镍基碳纳米管发射阴极及其性能研究

崔雪梅 , 王艳 , 邓敏 , 丁桂甫

功能材料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制备碳纳米管发射阴极的方法———植法,详细描述了植法工艺,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植法得到的样品的表面形态,讨论了球磨工艺、碳管和聚合物分散剂不同质量配比,及聚合物介质刻蚀时间的长短对最终场发射阴极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植法制备的发射阴极具有良好的发射性能,如低的开启电压(约为1.7V/μm),高的电流密度(在3.6V/μm下,电流密度可以达到26mA/cm2)。该方法结合了传统直接生长和丝网印刷法制备碳纳米管阴极的优点,实现了碳纳米管与金属基底可靠结合的结构,广泛适用于以该结构作为核心功能单元的器件。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聚酰亚胺 , 发射阴极 , 发射性能 ,

以碳为基底生长碳纳米管薄膜的发射研究

郝邦元 , 田时开

材料导报

由碳纤维丝机织而成,由于碳纤维天然的尖端,可以增强碳纳米管发射的增强因子,使碳纳米管薄膜具有更好的发射性能.在碳上磁控溅射Ni催化剂,用催化热解法生长出碳纳米管薄膜,测试其发射特性,得到碳纳米管薄膜开启场强为1.4V/μm,最大发射电流密度可达23mA/cm2.在电流密度为1OmA/cm2时有较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 发射

双金属复合管固-液铸轧复合工艺环形流器设计及其流模拟

黄华贵 , 季策 , 董伊康 , 杜凤山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307.001

为解决双金属复合管固-液铸轧复合(SLCRB)工艺覆层熔体金属的环形均匀稳定流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带有三级环形阶梯分流和锥形缓冲的环形流器,并且基于商用软件 Fluent 建立了稳态流过程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流器结构和铸轧速度对系统流的影响,给出了获得均匀、稳定出口流流器内部结构和流条件,并用水模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流器内通道高宽比不小于1有利于均匀分流,并且锥形缓冲区的均流缓冲作用至关重要。以1.2 m/min的铸轧速度成功制备了外径为38 mm、内径为26 mm的铅-铝双金属复合管,覆层金属厚度均匀、界面结合效果良好。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管 , 固-液铸轧复合 , 环形流器 , , 计算流体动力学

导流及气方式对膜生物反应器内部流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罗南 , 王捷 , 贾辉 , 耿全月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2.04.011

运用数值模拟,研究膜生物反应器中曝气管路气位置及导流板对反应器内流分布的影响,并对3种气水比(10:1、15:1、20:1)进行了优化研究.将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对齐”气优于“间隔”气;导流板对反应器内流特性有较明显的影响,导流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反应器内气含率的分布状况,提高氧传质效率,增大膜面剪切速度.在相同条件下,其平均膜面剪切速度分别是不加导板的“对齐”和“间隔”气方式的1.5和1.9倍.当气水比为15:1时,各种气方式反应器内气含率分布均较大,流场内的涡流均非常明显,整个场内形成了循环流动,膜面剪切速度也达到最大.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 数值模拟 , 导流曝气 , 膜污染

存在内禀退相干时SU(1,1)光中原子的居数反转

谭霞 , 张成强 , 夏云杰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7.01.013

通过求解系统的Milburn方程,研究了两能级原子与双模SU(1,1)相干态光相互作用系统中原子的居数反转,分析了内禀退相干、双模光子数差和平均光子数对原子居数反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模光子数差不为零时,原子居数反转具有明显的崩塌和回复现象;当平均光子数减小时,崩塌和回复现象将逐渐消失;存在内禀退相干时,仍存在崩塌和回复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演化,Rabi振荡的包络值将衰减到零.

关键词: 量子光学 , SU(1,1)相干态 , Milburn理论 , 居数反转

逆胶束介导化学发光法测定烟酸替诺

石文兵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9.027

在酸性条件下,烟酸替诺分子中氮原子被质子化后与阴离子AuCl-4形成离子缔合物,该缔合物被三氯甲烷带入鲁米诺的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C)逆胶束中,离解出来的AuCl-4立即与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与烟酸替诺的含量呈线性关系. 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烟酸替诺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01~15×10-6 g/mL,检出限(3σ)为0.4×10-9 g/mL,对浓度为1.0×10-6 g/mL的烟酸替诺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RSD为1.26%. 方法简单、灵敏,已成功用于针剂中烟酸替诺的测定.

关键词: 逆胶束 , 烟酸替诺 , 化学发光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92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