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90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反应温度对蒙脱石载银量及其缓释性能的影响

徐光年 , 乔学亮 , 张文海 , 金俊成 ,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5.04.140260

以钠基蒙脱石(Na-MMT)为载体,氧化银与氨水反应形成的银氨络合物[Ag(NH3)2OH]为前驱体,通过离子交换和三乙醇胺(TEA)还原两步法制备了载银蒙脱石(Ag-MMT).用佛尔哈德法测定了载银蒙脱石(Ag-MMT)的载银量,探讨了反应温度对MMT载银量及其缓释性能的影响,并用FI-IR、XRD等技术手段对Na-MMT和Ag-MMT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蒙脱石与Ag+的质量比为20∶1、离子交换时间为lh、反应温度50℃,然后再加入三乙醇胺和聚乙烯吡咯烷酮,50℃下反应2h,MMT的载银量最大,银的利用率达到86.89%,释放时间最持久,并且MMT的层状结构没有被破坏.

关键词: 载银蒙脱石 , 制备 , 温度 , 缓释性能

真空蒸馏法处理铅新工艺研究

包崇军 , , 李晓阳 , 吴红林 , 邹利明 , 罗凌艳 , 柯浪 , 许娜 , 田林

贵金属

从理论上分析了采用真空蒸馏法分离铅中铅、银、铜、铋、锑的可行性,研究了蒸馏时间、蒸馏温度对铅中金属分离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系统压力在10~20 Pa,温度在800℃以上,保温时间≥2 h时,铅和铋的挥发率接近100%,银和锑的挥发率随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当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2 h时,所得残留物中铅、银、铜、铋、锑的含量分别为0.21%、45.31%、13.24%、0.0001%、33.6%,挥发物中铅、银、铜、铋、锑的含量分别为46.15%、0.236%、0.022%、8.87%、35.4%。

关键词: 有色金属冶金 , 真空蒸馏法 , , 金属分离

从氰化液(矿浆)中回收金技术进展

陈淑萍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2.02.011

目前,氰化浸金仍是从矿石中提取金最主要方法.从氰化浸出液(矿浆)中回收金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方法主要有锌粉置换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电沉积法等,而溶剂萃取法、液膜法等尚在试验研究中.文中叙述了从氰化液中(矿浆)回收金的各种方法的发展、机理、优缺点及行业应用和研究现状,并对回收方法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氰化 , 锌粉置换 , 吸附 , 回收金

简易试金法测定液中的金和钯

林海山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2.05.014

提出了一个实用而简便的测定液中金和钯的方法.在瓷坩埚中蒸干液,残渣与混合试剂熔炼,灰吹,贵金属合粒用酸溶解,原子吸收法测定金和钯.该方法准确,适用范围广.

关键词: 简易试金 , , ,

金银氰化浸出中高铅液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 王金超 , 姜传进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314

高铅金银矿粉氰化过程产生的高铅液,进一步采用锌粉置换时其中溶解的铅易被置换出来,从而使银泥品位大幅下降,且会对后续的冶炼作业带来困难。为解决液中高含量铅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降铅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浸出工艺碱度,液二次置换、Na2 CO3预先除铅,均可有效解决液中铅含量过高而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高铅 , Na2 CO3除铅 , 锌粉置换 , 氰化

载金炭压解吸化学提金工艺及其应用

王祥 , 冯玉怀 , 李海涛 , 王勇海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9.11.011

主要介绍了载金炭压解吸化学提金工艺和应用效果.载金炭经预处理后,在105℃、压解吸金,解吸液经化学沉淀生成海绵金.该工艺的应用实践表明,金解吸率可达99%以上,解吸贫炭金品位在80g/t以下.

关键词: 载金炭 , 解吸 , 化学提金 , 金品位 , 解吸率

从稀液中直接电沉积金的研究

张建武 , 张桂珍 , 吴仙花 , 盛桂云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6.10.010

用电极过程动力学对从氰化液中直接电沉积金过程进行分析,可得出提高Au(CN)-2离子与阴极碰撞几率和减小析H2副反应是提高电沉积金效率的关键因素.采用多孔电极、析出H2小的电极材料和分两段电解措施,使从低浓度含金贵液中直接电沉积金的效率达到98%以上.

关键词: 直接电沉积金 , 碰撞几率 , 析H2副反应 ,

大洋多金属锰结核酸浸液中铁锰元素的脱除

孙春宝 , 吕继有 , 李浩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研究了大洋多金属锰结核酸浸液中铁锰元素与铜、钴、镍有价金属的分离.根据溶液所含金属的特点,选用可以回收利用的MnO2作为Fe2+的氧化剂先将Fe2+氧化为Fe3+;采用黄铵铁矾法与Fe(OH)3相结合的二步法除铁工艺,并对溶液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操作参数进行优化,铁的沉淀率达到99.8%,净化后溶液中含铁量低于0.01 g/L,钴、铜、镍、锰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9.5%、93.3%、99.6%、99.3%;硫化沉淀分离锰和铜、钴、镍过程中,硫化钠适宜用量为理论用量的4.5倍,适宜pH值4.5,适宜温度80℃,沉淀时间1 h,铜、钴、镍的沉淀率在99%左右,而锰的沉淀率仅为0.46%.

关键词: 大洋多金属结核 , 溶液净化 , 沉淀法

锌粉置换法从含高铜、铅、锌液中回收金的研究及生产实践

卢辉畴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04.012

从含高铜、铅、锌液中直接用锌粉置换回收金,效果差.通过在锌粉置换作业中控制Pb(AC)2适宜用量,解决了铅、锌在流程溶液体系中积累、金置换率低及影响氰化浸出问题,保证了锌粉置换作业技术指标.

关键词: 锌粉置换 , Pb(AC)2 , 积累 , 置换率

中原油田23气田气井腐蚀原因分析

郑家燊 , 傅朝阳 , 刘小武 , 彭芳明 , 黄先球 , 赵景茂 , 吴灿奇 , 徐卫东 , 王选奎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XRD、XPS和EPMA对中原油田23-1、23-8气井油管腐蚀产物和管材进行分析,并试验了碳钢在CO_2介质中的腐蚀。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中的CO_2及凝析水是气井腐蚀的主要原因。管材的非金属夹杂物(MnS、Al_2O_3)含量超标,是加速油管在CO_2环境中局部腐蚀穿孔破坏的另一原因。还探索了应用缓蚀剂防止气井CO_2腐蚀的可能性。

关键词: 气井 , Oil pipe corrosion , Failure analysis , Inhibitor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91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