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107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MgAl2O4纳米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其透明机理

齐建起 , 卢铁城 , , 雷牧云 , 黄存新

材料研究学报

用传统合成金刚石用的六面顶压机,使用工艺简单的高温焙烧法得到的MgAl2O4纳米粉体,采用超高压烧结法分别在较低温度800~U00℃和较高压强3~5 GPa下尝试进行了纳米透明陶瓷的制备,得到了平均粒径约为50~75 nm的MgAl2O4纳米透明陶瓷,发现烧结陶瓷的最佳温度为1000℃,最佳压力为4 GPa.样品的密度直接决定样品的透明度,粉体的性质对透明度也有很大的影响,透明陶瓷的纳米化使其在光学透过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关键词:

MgAl2O4纳米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其透明机理

齐建起 , 卢铁城 , , 雷牧云 , 黄存新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6.04.005

用传统合成金刚石用的六面顶压机,使用工艺简单的高温焙烧法得到的MgAl2O4纳米粉体,采用超高压烧结法分别在较低温度800~U00℃和较高压强3~5 GPa下尝试进行了纳米透明陶瓷的制备,得到了平均粒径约为50~75 nm的MgAl2O4纳米透明陶瓷,发现烧结陶瓷的最佳温度为1000℃,最佳压力为4 GPa.样品的密度直接决定样品的透明度,粉体的性质对透明度也有很大的影响,透明陶瓷的纳米化使其在光学透过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MgAl2O4 , 纳米透明陶瓷 , 超高压烧结 , 透明机理

压化学气沉积法氮氧化硅薄膜性能的研究

孟祥森 , 马青松 , 葛曼珍 ,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0.02.006

我们用压化学气沉积法(APCVD),以SiH4和NH3为先驱体,在较低的温度(<700℃)下制备氮氧化硅(Si-O-N)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氮氧化硅薄膜能使改性后平板玻璃硬度提高40%,并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这种薄膜在材料表面改性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氮氧化硅 , APCVD , 硬度 , 高温氧化性 , 表面改性

压烧结制备ZrB_2-SiC复陶瓷材料

张辉 , 闫永杰 , 黄政仁 , 刘学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的亚微米级和市售微米级ZrB_2粉体为原料,B4C和Mo为烧结助剂,在氩气气氛下,压烧结制得ZrB_2-SiC复超高温陶瓷材料.研究结果表明,亚微米级ZrB_2超细粉体的加入对ZrB_2-SiC复陶瓷的压烧结致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不太明显.当超细粉体占到粉体质量的30%时,材料的相对密度约为97%.复材料的三点抗弯强度为(327±56) MPa,弹性模量为(365±30) GPa,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12.30±0.75) GPa和(3.39±0.35) MPa·m~(1/2).另外,从材料的SEM照片明显看出,在压痕棱角尖端出现裂纹分叉现象,同时在裂纹延伸过程中发生偏转,断裂模式多为穿晶断裂,较少为沿晶断裂.

关键词: ZrB_2-SiC , 压烧结 , 力学性能 , 显微结构

Fe-3.15%Si低温取向硅钢不同化工艺下的组织及析出研究

李慧 , 冯运莉 , 齐雪京 , 苍大强 , 梁精龙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2.00644

利用OM,TEM,EDS与XRD技术,对Fe-3.15%Si低温取向硅钢热轧板不同化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析出及最终产品的磁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热轧板和化板经过冷轧后的冷轧板织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1120℃保温3 min二段式冷却的化处理工艺,化板表层显微组织均匀,沿板厚方向的显微组织的不均匀性显著,对后续过程中形成高取向的Goss织构最有利,取向硅钢的磁性能最高;采用二段式冷却的化冷却工艺最优,在此冷却工艺下析出的细小的析出物数量最多,且弥散分布在基体中,抑制剂的抑制效果最好,对成品获得高磁性最有利;热轧板、化板经过冷轧后的冷轧板织构均主要由{111}〈110〉和{111}〈112〉织构组成,但化板较热轧板冷轧后的冷轧板γ取向线织构密度明显增高,由此可以证实化处理有助于取向硅钢最终获得高取向的Goss织构.

关键词: 低温取向硅钢 , 化工艺 , 组织 , 析出 , 织构

压烧结ZrB2-SiC复材料的抗氧化行为研究

闫永杰 , 张辉 , 黄政仁 , 刘学建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9.00631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的超细ZrB2粉体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不同含量Mo和Mo-B4C为烧结助剂时,ZrB2-SiC体系的压烧结工艺,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并系统研究了分别以4wt%Mo和4wt%Mo-2wt%B4C为烧结助剂制备的ZrB2-20wt%SiC复陶瓷在不同温度下的静态抗氧化行为,研究表明:仅以Mo作为烧结助剂时,在1300℃以上材料表面开始出现ZrO2颗粒析出而迅速氧化. 当添加Mo-B4C复合烧结助剂时,液保护层在1300℃开始出现,并随着温度升高逐步变厚且均匀,材料在1500℃氧化30min后,抗弯强度仍有室温强度的86%,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关键词: 超高温陶瓷 , pressureless sintering , oxidation resistance

压化学气沉积SiO2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马良 , 黄志荣 , 罗小秋 , 钱瑜明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源物质,空气为载气和稀释气,采用压化学气沉积法(APCVD)在HP40钢表面制备了SiO2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能谱仪、D\MAX-C型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仪等,研究了SiO2涂层的组织结构、表面形貌、物组成和显微硬度;并用热震实验法和剥离实验法研究了涂层与HP40基体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涂层厚度约为1 μm,由细小颗粒组成,颗粒比较均匀、大部分颗粒的粒径均在1 μm以下;涂层无明显孔隙,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较高;其显微硬度明显高于HP40基体.

关键词: 压化学气沉积法(APCVD) , silicon dioxide coatings , steel HP40 , bond strength

压化学气沉积SiO_2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马良 , 黄志荣 , 罗小秋 , 钱瑜明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源物质,空气为载气和稀释气,采用压化学气沉积法(APCVD)在HP40钢表面制备了SiO_2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能谱仪、D\MAX-C型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仪等,研究了SiO_2涂层的组织结构、表面形貌、物组成和显微硬度;并用热震实验法和剥离实验法研究了涂层与HP40基体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_2:涂层厚度约为1 μm,由细小颗粒组成,颗粒比较均匀、大部分颗粒的粒径均在1μm以下;涂层无明显孔隙,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较高;其显微硬度明显高于HP40基体.

关键词: 压化学气沉积法(APCVD) , SiO_2涂层 , HP40钢 , 粘结强度

压烧结ZrB2-SiC复材料的抗氧化行为研究

闫永杰 , 张辉 , 黄政仁 , 刘学建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9.00631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的超细ZrB2粉体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不同含量Mo和Mo-B4C为烧结助剂时,ZrB2-SiC体系的压烧结工艺,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并系统研究了分别以4wt%Mo和4wt%Mo-2wt%B4C为烧结助剂制备的ZrB2-20wt%SiC复陶瓷在不同温度下的静态抗氧化行为,研究表明:仅以Mo作为烧结助剂时,在1300℃以上材料表面开始出现ZrO2颗粒析出而迅速氧化. 当添加Mo-B4C复合烧结助剂时,液保护层在1300℃开始出现,并随着温度升高逐步变厚且均匀,材料在1500℃氧化30min后,抗弯强度仍有室温强度的86%,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关键词: 超高温陶瓷 , 压烧结 , 抗氧化

1,4-丁二醇压气脱氢制γ-丁内酯

郑洪岩 , 杨骏 , 朱玉雷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4.004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压下铜铬系催化剂对1,4-丁二醇气脱氢制γ-丁内酯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Ca、Ba助剂的Cu-Cr催化剂在180~200 ℃,液时空速0.3~0.7 h-1,氢醇摩尔比15~30的条件下,1,4-丁二醇转化率≥99.9%,γ-丁内酯产率≥96%. 通过XRD和TG/DTG表征发现,Cu0为催化剂的活性中心,Cr的存在促进了Cu的高度分散,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 助剂Ca和Ba的加入,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提高了γ-丁内酯的产率.

关键词: 丁二醇 , 脱氢 , γ-丁内酯 , Cu-Cr催化剂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10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