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东
,
李文先
,
冯淑艳
,
张晶
,
敖博洋
稀土
合成并表征了双苄基双亚砜高氯酸铕二元及三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率和元素分析,配合物的组成为:[EuL2.5·(ClO4)](ClO4)2·3H2O和[Eu2 L4·phen(ClO4)2](ClO4)4·12H2O(L=C6H5CH2SOCH2SOCH2C6H5).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均产生了Eu3+的特征荧光发射光谱,且三元配合物比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增强1.87倍.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稀土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双苄基双亚砜稀土二元、三元配合物-BSA体系的猝灭过程可能是静态猝灭,并且各配合物与BSA均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能够被BSA储存和运输,因此,有望成为蛋白质荧光探针.
关键词:
高氯酸铕
,
双苄基双亚砜
,
邻菲啰啉
,
BSA
,
荧光
,
二元三元配合物
朱必学
,
阮文娟
,
袁瑞娟
,
曹小辉
,
朱志昻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10.017
由5-氯-2-羟基-苯甲酮(HCBP)与邻苯二胺(PHEN)的1个胺基缩合得到一苯二胺半体(HCBP-PHEN),再将该半体分别与α,ω-二(3′-羟基-4′-甲酰苯氧基)取代烷(即1,2-二(3′-羟基-4′-甲酰苯氧基)乙烷、1,4-二(3′-羟基-4′-甲酰苯氧基)丁烷、1,6-二(3′-羟基-4′-甲酰苯氧基)己烷和1,10-二(3′-羟基-4′-甲酰苯氧基)癸烷)反应,得到系列新型双二元席夫碱化合物.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讨论了烷基链长度和溶剂对双二元席夫碱谱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二元席夫碱随桥连烷基链增长,其分子内两端亚席夫碱单元间采取伸展式构型,两端亚席夫碱单元性质愈与其相应单二元席夫碱的相似.
关键词:
双二元席夫碱化合物
,
合成
,
谱学性质
邱海鹏
,
宋永忠
,
史景利
,
翟更太
,
刘朗
无机材料学报
用煅烧石油焦作填料,煤沥青作粘结剂,钛粉和硅粉作添加剂,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一系列双组元掺杂再结晶石墨.考察了不同质量配比的添加剂对再结晶石墨的热导率、电阻率和抗弯强度的影响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纯石墨材料相比较,掺杂15wt%钛粉再结晶石墨的传导以及力学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掺杂钛粉15wt%、硅粉<2wt%时,双组元再结晶石墨的常温热导率随着硅粉的掺杂量的增加有所提高.当掺杂钛粉及硅粉分别为15wt%和2wt%时,再结晶石墨RG-TiSi-152的常温热导率可达494W/m·K.但是当掺杂钛粉15wt%、硅粉>2wt%时,随着硅粉的继续增加,再结晶石墨的常温热导率反而降低.而双组元掺杂钛硅再结晶石墨的导电以及力学性能却随着硅粉的掺杂量的增加而降低.XRD分析表明,对于双组元掺杂钛硅再结晶石墨而言,钛元素最终在材料中以碳化钛形式存在,而硅元素则大都以气态形式被逸出,XRD物相图谱中未发现硅及其碳化物的存在.材料RG-TiSi-152的微晶尺寸La以及晶面层间距d002分别为864和0.3355nm.
关键词:
热导率
,
electrical resistivity
,
doped titanium and silicon
,
recrystallized graphite
白凤武
,
卢文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分析了球型微粒含有糊状区的固液相变问题,根据实验数据拟合了相变过程的定压比热和固相质量分数,并用轴对称双倒易边界元方法计算了球体的融化过程.在满足集总参数法使用条件下,验证了其求解过程的正确性,为求解该类糊状区相变问题提供一高效快速的求解方法.
关键词:
双倒易边界元方法
,
糊状区相变
郭文
,
卢文强
,
刘秋生
,
马重芳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发展了非线性边界条件相变传热过程的轴对称双倒易边界元方法,数值模拟了金属熔滴在快速冷却条件下的快速凝固过程.分别研究了在微重力落管和落塔中及喷射成形过程中金属熔滴的快速凝固过程,得到了过冷度,再辉时间,温度变化及相变界面随时间的变化等数值结果.
关键词:
快速凝固
,
双倒易边界元方法
,
过冷度
邱海鹏
,
宋永忠
,
史景利
,
翟更太
,
刘朗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3.02.017
用煅烧石油焦作填料,煤沥青作粘结剂,钛粉和硅粉作添加剂,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一系列双组元掺杂再结晶石墨.考察了不同质量配比的添加剂对再结晶石墨的热导率、电阻率和抗弯强度的影响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纯石墨材料相比较,掺杂15wt%钛粉再结晶石墨的传导以及力学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掺杂钛粉15wt%、硅粉<2wt%时,双组元再结晶石墨的常温热导率随着硅粉的掺杂量的增加有所提高.当掺杂钛粉及硅粉分别为15wt%和2wt%时,再结晶石墨RG-TiSi-152的常温热导率可达494W/m@K.但是当掺杂钛粉15wt%、硅粉>2wt%时,随着硅粉的继续增加,再结晶石墨的常温热导率反而降低.而双组元掺杂钛硅再结晶石墨的导电以及力学性能却随着硅粉的掺杂量的增加而降低.XRD分析表明,对于双组元掺杂钛硅再结晶石墨而言,钛元素最终在材料中以碳化钛形式存在,而硅元素则大都以气态形式被逸出,XRD物相图谱中未发现硅及其碳化物的存在.材料RG-TiSi-152的微晶尺寸La以及晶面层间距d002分别为864和0.3355nm.
关键词:
热导率
,
电阻率
,
掺杂钛硅
,
再结晶石墨
周国栋
,
陈树海
,
黄继华
功能材料
基于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理论建立了双陶瓷层热障涂层不透明和半透明物理模型,采用有限元ANSYS软件模拟了稳态温度场。结果表明双陶瓷层在不透明时,随总厚度或顶层厚度增加,顶层上表面温度近似线性增加,第2层和粘结层上表面温度近似线性降低。在陶瓷层半透明条件下,衰减系数对各层温度有一定影响。在衰减系数很大时,各层温度与不透明情况类似;在衰减系数较小时,顶层上表面温度略低于不透明时,第2层上表面温度略高于不透明时,粘结层上表面温度先快速后缓慢降低并保持不变,且远高于不透明时,界面反射能降低各层温度。
关键词:
热障涂层
,
双陶瓷层
,
隔热行为
,
热辐射
邱海鹏
,
宋永忠
,
刘朗
材料研究学报
以煅烧石油焦、煤沥青、锆粉及硅粉为原料,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一系列掺杂再结晶石墨。研究了掺杂组元对再结晶石墨的热导率、电阻率和抗弯强度的影响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掺杂锆使再结晶石墨的基本物理性能及其微晶结构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在含锆石墨材料中,适当掺杂硅可提高材料的热导率, 但是当锆的掺杂量为9 %、硅的掺杂量大于2 % (质量分数)时,再结晶石墨的常温热导率降低。双组元掺杂锆、硅使再结晶石墨的导电率和力学性能下降。在再结晶石墨中, 掺杂的锆以碳化锆的形式存在,掺杂的硅大都以气态形式逸出,只有微量的硅以碳化硅的存在。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null
,
null
,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