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3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一维ZnO-Cu2O核壳纳米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陆霁云 , 杨志 , , 余元 , 亚非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2.010

利用光催化材料可以将水体中含有的有机染料有效地降解和去除,因此制备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光催化材料成为了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简单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并结合化学液相反应法大量制备了高质量的一维ZnO-Cu2O核壳纳米复合结构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该一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利用甲基橙作为有机染料,氙灯作为光源对其光催化性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纤锌矿结构的一维ZnO纳米线表面成功包覆了立方结构的Cu2O纳米颗粒,形成了平均直径约为35nm的一维纳米复合结构,其在60min内使甲基橙的脱色率超过了91%,光降解速率常数K达到了2.45h-1,在紫外至可见波长光照射下具有非常好的光催化效果.

关键词: ZnO-Cu2O , 核壳结构 , 一维纳米材料 , 光催化

含钒超细晶粒WC-(Ni,Fe)系硬质合金复合粉的研制

, 吴庆华

金属学报

用超声喷雾制备的(W, Ni, Fe, V)系纳米级复合氧化物粉末, 在管式还原炉内以不同流量的液化石油气还原碳化, 制备含V的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粉末. 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确定粉末的成分、物相组成及粉末颗粒形貌和粒度范围, 将合金粉末热压成合金试样, 观察V元素的分布及对WC晶粒长大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硬质合金 , null , null

纳米钨粉坯的低温固相烧结特征

林涛 , , 赵放 , 李会谦 , 吴成义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6.05.028

用高压软模成形法将纳米钨粉和常规钨粉制成压坯,测定了两种压坯在H2中的烧结收缩动力学曲线;研究真空烧结时烧结温度与烧结密度的关系,用SEM和定量金相研究了烧结后的组织.结果表明:纳米钨粉坯在H2中烧结时开始收缩温度为250℃,450~1450℃收缩速率较快,最大值在1200℃;1500℃×20 min烧结的相对密度可达96.4%.在真空中100℃×20 min烧结时,相对密度可达96.7%,合金平均粒径为5.8 μm.常规钨粉坯在H2中烧结时于1400℃开始收缩,1500℃烧结相对密度为66.2%;2 250℃真空烧结的相对密度为96.9%,但平均晶粒尺寸为223 μm.

关键词: 纳米钨粉 , 收缩动力学 , 烧结

硬质合金用纳米级(W,Ni,Fe,V)系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制备

, 吴庆华

金属学报

用H2WO4, NiCl2, 可溶性盐的碱性水溶液与FeCl2水溶液快速混合的方法, 在超声喷雾热转换装置中制备(W, Ni, Fe, V)系纳米级复合氧化物粉末. 通过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分析, 研究了复合粉末的物相组成、颗粒形貌及粒径范围. 结果表明, 采用上述两种溶液快速混合及超声喷雾热转换的方法, 可以制备出成分均匀的复合氧化物粉末.

关键词: 硬质合金 , null , null

高效蓝色磷光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发光性能研究

, 曲凌波 , 鲁俊超 , 颜士明 , 樊志琴 , 杨培霞

人工晶体学报

设计与合成了一个新颖的以二(2-二苯基磷基)苯基醚(POP)为辅助配体、2-苯基吡啶(PPY)为第一配体的蓝色磷光铱配合物[Ir(ppy)2(POP)]PF6.配合物[Ir(ppy)2(POP)]PF6的晶体结构表明金属铱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C,C原子采取顺式构象,N,N原子采取反式构象.配合物在聚集态下展示了明亮的蓝光发射,发射主峰位于490 nm,在464 nm处有一个小的肩峰;此外,400 nm处有一个弱的发射带,通过测试配合物的激发态寿命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该发射是来自于配体的T1→S0的跃迁,属于荧光;而490 nm处的发射则属磷光.

关键词: 磷光 , 铱配合物 , 蓝光

聚焦型太阳能集热器中腔体吸收器的热性能研究

, 翟辉 , 代彦军 , 王如竹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采用菲涅尔透镜一半圆式腔体吸收器的聚焦型太阳能集热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计算.在相同天气情况下,针对具有不同形状玻璃盖层(半圆盖型YG,平板型PB,V型)和未加盖层(开口型KK)时的腔体吸收器在35~90℃温度范围内进行瞬时热效率测试得出热效率曲线,并且在室内测量了此温度范围内不同工况下的热损失.实验结果表明,半圆盖型(YG)吸收器热损失系数最小.本文还借助于CFD软件Fluent建立4种腔体模型,计算了腔体吸热面温度为90℃时的热损失,最后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发现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偏差小于10%).

关键词: 腔体吸收器 , 瞬时热效率 , 热损失

CoO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磁性研究

, 薛德胜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3.05.008

用聚乙烯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氧化钴(CoO)纳米颗粒. 分析了胶体浓度、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制备CoO纳米颗粒工艺的影响. 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物相进行了测试,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初步探讨了CoO纳米颗粒在室温下的磁性. 结果发现胶体浓度为2∶1时有利于形成CoO纳米颗粒, 在氢气环境下对干胶进行煅烧时生成CoO纳米颗粒的温度范围在225~350℃之间. CoO纳米颗粒的结构为NaCl结构. 在较低温度下烧结干胶时发现颗粒尺寸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变化不大. 用此方法制备的CoO纳米颗粒直径最小约为12 nm. 在室温下表现为类似于超顺磁性的特征.

关键词: CoO , 纳米颗粒 , 溶胶-凝胶

玻璃基生物骨水泥内部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形成研究

付强 , 周萘 , 黄文旵 , 王德平 ,

功能材料

以CaO-SiO2-P2O5系统生物玻璃和磷酸铵调和液混合制得玻璃基生物骨水泥(GBC),利用XRD、FTIR和SEM对GBC的产物晶相、化学组成和内部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GBC中的玻璃相逐步向羟基磷灰石(HAP)微晶转化,生成的磷灰石为弱结晶度的类骨状碳酸羟基磷灰石微晶,这些微晶主要分布于玻璃粉末的界面之间,端面尺寸在30~50nm,这表明GBC中所生成的HAP晶体与人体骨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会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对力学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GBC的抗压强度逐步增加,在30天时可达到80MPa.因而GBC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

关键词: 玻璃基生物骨水泥 , 类骨状羟基磷灰石 , 生物活性

锡槽入口的槽底设置对锡液流速和温度分布的影响

, 童树庭 , 周天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5.03.029

本文利用κ-ε两方程模型建立了锡槽流场和温度场三维模型,通过对不同槽底设置时的锡液流动和温度情况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了锡槽深度的变化形式对锡槽前端液流的紊乱性的影响,分析了槽底设置对锡液在拉薄区的横向温度分布的影响,指出锡槽入口处槽底深度设置存在一个最优设置区间,建议采用坡度在i=+0.75左右的槽深处设置.

关键词: 锡槽 , 紊乱性 , 拉薄区 , 坡度

PAIV萃淋树脂色层分离-ICP-MS法测定高放废液中的微量钕

, 王建晨 , 辛仁轩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0.04.004

研究了高放废液中金属元素在PAIV(酰胺荚醚)萃淋树脂色层柱上的吸附及淋洗性能.选择合适的淋洗条件,能使微量钕和大量杂质元素分离,用ICP-MS法测定钕含量,扣除空白,钕回收率为96.8%~106%.

关键词: 高放废液 , PAIV树脂 , 色层柱 , 测定 ,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