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周持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讨论了高聚物复杂流体的内部结构张量、热力学状态空间、自由能函数和非平衡热力学唯象定律,综述了唯象定律在处于流场力作用下的高聚物熔体的大分子构象结构、两相共混物的相结构、纤维填充高聚物复合体系的纤维取向结构的流变方程的应用,指出了一条建立流场中高聚物复杂结构流变方程的途径.
关键词:
高聚物
,
复杂流体
,
内部结构
,
唯象定律
,
加工流场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李广良
,
郭伟国
,
赵融
,
史亚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在飞机越界工程材料阻滞系统(EMAS)中,阻滞材料的压缩力学性能极为重要。本文对一种新型阻滞材料——轻质泡沫混凝土在室温下应变率从0.001/s到0.1/s的压缩力学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应变率范围内此材料力学性能对应变率不敏感;但此材料的密度对其力学行为影响很大。通过对压溃平台应力、密实应变和密度等参量的分析,结合系统的试验结果,建立了该材料的压缩唯象本构模型,通过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唯象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关键词:
轻质泡沫混凝土
,
唯象本构模型
,
工程压溃应力
,
密实应变
乔楚良
,
殷志云
金属学报
将研究晶态材料弛豫过程中粘度的唯象办法-四参数力学模型法与描述非晶材料的双能级模型统一起来, 同时运用激活能谱理论对非晶材料弛豫过程中的粘度进行了唯象研究, 得到了新的弛豫规律;并应用此规律对等温弛豫过程中的粘度进行了数值分析, 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关键词:
非晶材料
,
null
,
null
乔楚良
,
殷志云
,
潘留仙
,
刘建民
,
张建明
,
杨格兰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0.08.018
将研究晶态材料弛豫过程中粘度的唯象办法-四参数力学模型法与描述非晶材料的双能级模型统一起来,同时运用激活能谱理论对非晶材料弛豫过程中的粘度进行了唯象研究,得到了新的弛豫规律;并应用此规律对等温弛豫过程中的粘度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关键词:
非晶材料
,
粘度
,
结构弛豫
,
四参数力学模型
,
双能级模型
,
激活能谱
王谦
,
何生平
,
曾建华
钢铁
针对采用弱脱氧工艺冶炼超低碳钢,利用Factsage软件计算了顶渣氧化性与钢水氧活度之间的关系,进而计算了炉渣各组元对硫分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超低碳钢的生产,顶渣中w(FeO+MnO)至少应控制在15%以下,w(CaO)/w(Al2O3)控制在2.5~4.0。工业试验表明,通过顶渣改性将w(FeO+MnO)控制在15%以下可避免回硫现象的发生,成品硫质量分数小于0.005%,达到了钢种要求。
关键词:
弱脱氧; 硫容量; 硫分配比; 超低碳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