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伟
,
张丽萍
,
张喃
,
郭晓军
,
贺江
电镀与涂饰
研制了一种无溶剂环氧导静电涂料,给出了该涂料的配方并测试了涂层性能.讨论了活性稀释剂、导电填料、颜料及浸泡介质对涂层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涂料安全环保,性能符合国标要求.
关键词:
导静电涂料
,
环氧
,
无溶剂
,
活性稀释荆
,
导电填料
,
颜料
,
浸泡介质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梁晶
,
张新迎
,
冯素玲
,
范学森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482
用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在生理条件下一种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2-氨基-7-甲基-4-(4-硝基苯)-5-氧代-4H,5H-吡喃并[4,3-b]吡喃-3-腈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制. 求得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探讨了微量金属离子对实验体系结合常数的影响,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这种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 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 测定了这种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能量给体-受体间的作用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并用同步和三维荧光技术讨论了其衍生物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结果表明,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使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二者主要凭借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
关键词:
吡喃并[4
,
3-b]吡喃衍生物
,
牛血清白蛋白
,
荧光光谱
,
相互作用
刘灯峰
,
陈朗秋
,
李宏伟
,
曾森
,
旷娜
,
田静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20592
以葡萄糖为原料,经乙酰化、选择性脱C1位乙酰基、转化成三氯乙酰亚胺酯、与受体醇偶联和脱保护5步反应合成了11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利用核磁共振、偏光显微镜和热失重分析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疏水烷基链长n为6~10时,均具有发泡和乳化性能,特别是正壬基-β-D-吡喃葡萄糖苷(n=9)具有更加优异的发泡和乳化性能;当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疏水链的长度n≥7时,均具有热致液晶行为,特别是正十二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n=12)和十四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n=14)能够形成更加稳定的液晶态.
关键词:
葡萄糖
,
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
发泡
,
乳化
,
热致液晶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孟庆华
,
方永增
,
王珍
,
黄德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研究了萘并吡喃的光致变色原理及结构特征,通过萘并吡喃类化合物光致结构互变时的关键化学结构点,分别考察了在萘环上引入含氮推电子基团,在3位苯环上引入含氮推电子基团,在吡喃部位稠合引入金属茂结构,通过碳原子或杂原子桥连的3-位苯环的稠合,对拓展π结构后的萘并吡喃化合物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也做了探讨.此外,还考察了引入取代基的共面控制及对共轭体系的影响.
关键词:
萘并吡喃
,
π结构
,
共面
,
光致变色
陈艺丹
,
王佳梦
,
王广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7.03.233
萘并吡喃及其衍生物是经典的光致变色材料,具有很低的背景颜色、优良的光致变色抗疲劳性、易于调控的变色动力学、开环体具有宽的吸收等优点,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作者课题组利用萘并吡喃构建光致变色荧光开关的研究进展,通过将荧光基团和萘并吡喃以掺杂模式、共聚物和有机小分子等形式构建光致变色荧光开关,研究了它们在溶液和薄膜中的荧光开关性能,初步探讨了萘并吡喃荧光开关在非破坏性读出和荧光成像等方面的应用潜能.
关键词:
光致变色
,
荧光开关
,
萘并吡喃
,
非破坏读出
周清清
,
张宪哲
,
刘和文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20329
合成了含有3个螺吡喃单元的大环分子,采用点击化学方法实现高效的闭环反应,大环分子产率为64%.使用红外、核磁和质谱等方法检测和表征了反应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质谱分析结果证实环化结构.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观察到大环产物和线性螺吡喃前体分子在pH值接近4时的酸致变色效应.与线性螺吡喃前体分子的最大紫外吸收峰位置(476 nm)相比,螺吡喃大环分子在最大紫外吸收峰位置(464 nm)发生蓝移.螺吡喃大环分子比线性前体分子具有更大的摩尔消光系数,其pH响应性能更加优异.
关键词:
大环分子
,
螺吡喃
,
点击化学
,
pH响应
,
紫外可见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