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1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块体纯铜的多尺寸晶粒混合结构及力学性能

范爱玲 , , 黄浪 , 丁艳凤 , 李辉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5.008

为了获得具有较好塑性的电沉积块体纯铜,主要研究500℃以上不同退火制度下的微观结构(晶粒大小、位错组态等)演变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500 ~ 560℃之间退火保温2h的过程中,试样有正常晶粒长大和异常晶粒长大现象.530℃,2h退火后,试样强度与500℃退火后的相比反常升高,但同时保持较好的塑性,与金属材料常规退火处理后性能变化趋势不一致,原因在于其内部形成均匀的多尺寸晶粒混合结构以及位错、孪晶等缺陷的变化.这种混合结构中的超细晶晶界可阻碍位错运动使材料保持一定的强度,同时嵌于超细晶晶粒基体中的微米晶可吸纳更多的位错使材料承受较大塑性形变.晶粒内部位错缺陷减少,促使晶粒可进一步承载由于拉伸变形产生的位错缺陷,提高塑性;同时孪晶数量增多,孪晶片层厚度增加.孪晶界也可阻碍位错运动而提高材料的强度,较厚的孪晶片层可以吸纳位错从而提高材料塑性.孪晶数量及片层厚度的变化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研究结果可为超细晶纯铜在电子行业较高温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多尺寸晶粒 , 混合结构 , 位错 , 块体纯铜

基于XRD的径向分布函数法研究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的结构演变

林雪 , 王成国 , 于美杰 , 徐勇 , 林治涛 ,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13.1.013

采用X射线和径向分布函数研究分析了聚丙烯腈( PAN)基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的结构演变.结果表明,PAN原丝中存在着与石墨类似的结构,该结构是石墨微晶结构形成的重要基础;PAN大分子链最近邻链间间距为0.688nm;碳化温度在500 ~ 1250℃范围内的碳化纤维中的第三近邻距离均大于石墨晶体的第三近邻距离,表明碳纤维中没有形成平面构型的六元环石墨烯层片;在整个碳纤维的制备过程中,纤维结构经历了长程有序-长程无序、短程有序-长程有序的演变.

关键词: 碳纤维 , 聚丙烯腈 , X射线衍射(XRD) , 径向分布函数 , 结构

连续炭纤维增强受电弓滑板致密化及其性能

袁华 , 王成国 , 卢文博 , , 陈旸 , 谢奔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2.07.002

滑动受流条件下,树脂基滑板材料的温升会影响滑板使用的稳定性.采用炭化-液相浸渍法对滑板进行热稳定性及致密化处理,系统分析了热处理前后滑板性能的变化,并对致密化效果进行评价,利用磨损表面扫描图像分析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经过800℃热处理后,滑板的耐温性提高;热处理及浸渍后,受电弓滑板试样电阻率明显减小,热处理之后电阻率降低约100%;冲击强度降低,摩擦因数增大,体积磨损量增加;经过4次致密化处理后,滑板的气孔率下降约45%;冲击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有所提高;未热处理的受电弓滑板在摩擦过程中主要的机械磨损形式是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热处理后磨粒磨损是主要磨损形式.

关键词: 炭纤维 , 液相浸渍 , 电阻率 , 气孔率 , 摩擦磨损机理

工艺参数对钨丝表面无氰镀金质量的影响

范爱玲 , 丁艳凤 , , 马捷 , 魏建忠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为了实现钨螺旋线表面镀金薄膜质量可控,研究了无氰电镀过程中工艺参数如电流密度、镀液温度和沉积时间对镀金层质量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镀金层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影响镀金薄膜的表面平整度及晶粒大小;镀液温度影响无氰镀液稳定性,从而影响薄膜的表面光泽度及平整度;电沉积时间对镀层覆盖效果影响较大.沉积时间过短,镀层覆盖效果差;时间过长,边角效应严重.沉积时间宜控制在1.5 h内.

关键词: 钨螺旋线 , 镀金 , 电流密度 , 镀液温度 , 沉积时间

PAN基碳化纤维静电耗散材料的表面电阻率研究

, 王成国 , 袁华 , 于美杰 , 林雪 , 高晓冬

功能材料

制备了一种以氟碳树脂为基体,聚丙烯腈(PAN)基短切碳化纤维为导电填料的抗静电复合涂层。讨论了纤维的含量、长度、涂层厚度及外加电压对涂层表面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电阻率和碳化纤维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符合逾渗理论,当纤维长度为4mm时,此体系的渗滤阈值为2.5‰(质量分数),其表面电阻率为10^6Ω,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表面电阻率随纤维长度的增加而降低,但降低的程度愈来愈小;涂层厚度在不超过134μm的情况下,对表面电阻率的影响较小;涂层的表面电阻率在高外加电压下较低外加电压下小;碳化纤维/氟碳树脂复合涂层的导电机理是由导电通道、隧道效应和场致发射3种导电机理竞相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碳化纤维 , 氟碳树脂 , 表面电阻率 , 静电耗散材料 , 抗静电

利用真空氮化炉制备六方氮化硼粉体工艺研究与表征

乐红志 , 田贵山 , 纪娟 ,

硅酸盐通报

本研究用一种操作简单、适合规模化、低成本的方法制备六方氮化硼粉末.研究了硼、氮元素的物质的量比值,烧成制度,助熔剂的添加量对产物物相成份和颗粒形貌的影响,并对酸洗和碱洗对产物中杂质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制备的产物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发现用该工艺制得的六方氮化硼纯度可达95.6%,去杂后纯度可达99%以上,晶粒直径约为0.2~0.5 μm,厚度在60~70 nm,晶粒尺寸比较均匀.

关键词: 六方氮化硼 , 真空氮化炉 , 颗粒形貌

等离子喷涂NiCr和Cr3C2-NiCr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叶辉 , 郭平 , , 李强

电镀与涂饰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Q345钢上制备镍铬(NiCr)合金涂层和碳化铬—镍铬(Cr3C2-NiCr)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对它们进行了800℃×100h循环氧化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S)等设备,对比研究了NiCr和Cr3C2-NiCr涂层的高温氧化行为,探讨其高温氧化机理.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NiCr和Cr3C2-NiCr涂层都具有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其中Cr3C2-NiCr涂层发生了Cr的选择性氧化,涂层表面及层片界面形成了连续、致密、生长缓慢的Cr2O3氧化膜,该氧化膜有效地抑制了合金元素以及外界氧的扩散,对涂层及基底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NiCr涂层表面存在Cr2O3氧化膜的选择性分布,局部区域还存在以生长较快的NiO为主的氧化物,氧可以通过该氧化层扩散至涂层内部.因此,Cr3C2-NiCr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优于NiCr涂层.

关键词: 镍铬合金 , 碳化铬 , 复合涂层 , 等离子喷涂 , 高温氧化

减温降计算模型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温降 , 模型

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失效的原因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冷轧机组测辊表面划伤的研究

陈松 , 符寒光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2.06.005

分析了宝钢1420冷轧酸轧机#机架后的测辊在正常轧制中产生的划伤问题,通过对测辊的表面状态、辊径、安装高度以及轴承的改进,彻底解决了因测辊表面划伤而直接导致带钢表面划伤的产品质量问题.

关键词: 酸轧机组 , , 冷轧带钢 , 表面划伤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