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来洲
,
张尊举
,
陈闵子
,
赵静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7.05.011
采用改良的热诱导聚合技术,在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分离膜表面接枝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羧酸基团.采用热重(TG)、差示扫描量热(DSC)、X衍射(XRD)、红外光谱(IR)、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X衍射光电子能谱(XPS)对改性PVDF微滤分离膜(PAA-PVDF分离膜)进行表征,研究了改性PVDF分离膜对Cu2+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热诱导聚合技术在PVDF分离膜表面成功接枝了羧酸基团,PAA-PVDF分离膜对Cu2+的去除效果优良.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
微滤膜
,
热诱导接枝聚合
,
丙烯酸
,
铜离子
张尊举
,
李国会
,
董亚荣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2.10.013
采用水淬渣作为吸附剂对含铜电镀清洗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对于pH为5.02,ρ(Cu2+)为20.06mg/L的含铜电镀清洗废水,常温下,采用6g/L水淬渣,作用t为20min,Cu2+去除率达99%,出水p(Cu2+)小于0.15mg/L,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关键词:
电镀废水
,
水淬渣
,
吸附
,
Cu2+
徐安武
,
杨晓勇
,
林辉
,
王昌燧
,
王吉怀
,
梁中合
,
陈星灿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1999.03.001
利用岩相鉴定分析及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大口尊陶器的矿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微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大口尊古陶器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该遗址出土大口尊陶器的产地及古文化交流概况.
关键词:
大口尊古陶器
,
ICP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产地
,
古文化交流
郑华安
,
闫化云
,
佟琳
,
谢思宇
,
李飞
腐蚀与防护
某海上气井连续氮气气举作业61.5h后,发生连续油管断裂,观察发现连续油管外壁腐蚀严重。通过宏观和微观分析、理化性能检验、X射线衍射和模拟试验,对腐蚀油管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气举作业所用氮气携带的O2和井内CO2共同作用造成了连续油管腐蚀破坏,氧腐蚀是造成短时间内连续油管严重腐蚀的主要因素。针对此结论和现场工况,采取除氧防腐蚀措施,解决了现场作业中连续油管的腐蚀问题。
关键词:
氮气气举
,
连续油管
,
氧腐蚀
,
二氧化碳腐蚀
陈普信
,
张连明
,
李荣勤
,
郑岩
,
王选奎
,
郭学辉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0.03.009
文东油田气举井由于其所处的生产环境及本身流态特点,腐蚀严重且具有其特殊规律.本文描述了气举井的腐蚀现状;分析了腐蚀影响因素;对气举井缓蚀剂性能进行了评价;介绍了腐蚀防护工艺.为相关油田(油井)腐蚀研究及防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气举井
,
腐蚀研究
,
缓蚀剂
,
开发与评价
,
防护技术
王选奎
,
黄雪松
,
陈普信
,
胡庆祥
,
郭学辉
,
郑家燊
,
傅朝阳
,
刘小武
,
彭芳明
腐蚀与防护
采用XRD、EPMA和硫酸盐还原菌(SRB)检测对中原油田气举井文13-127套管及文13-257井油管腐蚀产物及管材和两口井的水质进行分析,并试验了碳钢在含CO2介质中的腐蚀.研究结果表明,CO2及高矿化度产出水是气举井腐蚀的主要原因,油管丝扣处存在的缝隙、套管钢材中夹杂物的局部分布及流体冲刷是加剧油套管局部腐蚀穿孔破坏的另一原因.同时还探索了应用缓蚀剂防止气举井CO2腐蚀的可能性.
关键词:
气举井
,
油套管
,
腐蚀产物
,
失效分析
,
缓蚀剂
王鑫
,
郭烈锦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模拟集输-上升管路系统的实验装置上,对消除严重段塞流现象的气举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上升管下部注气的方法可以消除严重段塞流现象,实现管道出口气液的稳定流动,减小系统的最高压力,同时可以防止上游水平管内出现高频率的长液塞流动.分析发现,当注入气体流量增大到上升管中流型转变为块状流型时就可以消除严重段塞流现象,而气举法所需的最佳注入气量可以采用流型图来判断和计算.
关键词:
两相流
,
严重段塞流
,
段塞流
,
气举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