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5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全连续冷连轧机自动速度控制系统

彭鹏 , 杨荃 , , 金军辉 , 袁树刚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6.03.010

全连续冷连轧机的自动速度控制系统要求通过活套分离开卷运行过程和轧制运行过程以实现全连续轧制.由于停机时间的减少,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介绍了在河北中钢八辊五机架全连续冷连轧机组中自动速度控制系统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 全连续轧制 , 冷连轧机 , 自动速度控制

减温降计算模型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温降 , 模型

子和胶子球

马维兴 , 姜焕清 , L C Liu , L S Kisslinger , L S Kisslinger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0.01.011

讨论了高能强子-强子散射过程中的坡子以及坡子的QCD内容.认为坡子有可能就是具有量子数IG=0+,JPC=2++的张量胶子球ξ(2 230).用雷其化胶子球模型计算了高能质子-质子散射截面和坡子-核子的耦合参数β.理论结果与实验的要求一致.

关键词: , 张量胶子球 , 雷其理论

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失效的原因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不同盐对瓷绝缘子污秽闪络特性影响的研究

周瑜 , 李军 , 仲秋 , 吴童生 , 李志玮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09.06.015

针对电力系统绝缘子污秽闪络产生的危害问题,采用升压法对涂污秽物的单片瓷绝缘子(XP-210)进行人工污秽试验,分析了不同盐(NaCl)、灰(硅藻土)对单片瓷绝缘子闪络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灰对单片瓷绝缘子人工污秽闪络电压都有影响,闪络电压与盐、灰均成幂函数关系,并且二者对闪络电压的影响是独立的.据此提出了划分电网污秽等级的建议.

关键词: 瓷绝缘子 , , , 人工污秽试验 , 污秽闪络

冷轧机组测辊表面划伤的研究

陈松 , 符寒光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2.06.005

分析了宝钢1420冷轧酸轧机#机架后的测辊在正常轧制中产生的划伤问题,通过对测辊的表面状态、辊径、安装高度以及轴承的改进,彻底解决了因测辊表面划伤而直接导致带钢表面划伤的产品质量问题.

关键词: 酸轧机组 , , 冷轧带钢 , 表面划伤

汽车紧轮紧固螺栓断裂分析

柴武倩 , 杨强云 , 杨川 , 高国庆 , 崔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9024

对断裂的汽车紧轮紧固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以及断口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其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在搓丝加工过程中挤压量过大,使螺纹尖端产生较多微裂纹,同时螺纹根部也存在一些加工缺陷,并在之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在使用过程中,微裂纹和加工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螺栓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裂纹源的过早形成最终导致了螺栓发生疲劳断裂而失效.

关键词: 螺栓 , 微裂纹 , 缺陷 , 疲劳断裂

厘米级盘形硅藻微粒单层排研究

张文强 ,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50152

硅藻土较好的保持了天然硅藻的多级微纳孔阵列、大比表面积等特征,将其分选应用于硅藻研究具有低成本、大量、可重复等优势.本研究采用物理沉降结合机械筛选的方式从硅藻土中提取出盘形硅藻壳微粒,尺寸分布在40~80 μm之间.借助空气-水界面颗粒漂浮自组装原理,探究疏水处理的硅藻土壳片快速大面积排工艺可行性.结果显示通过控制硅藻壳微粒在水面的浓度以及微粒自身形态,可以获得厘米级单层排结构,且实验制得最大硅藻壳微粒漂浮单层排面积达到23.7 cm2,捞取干燥完整硅藻微粒单层排面积达到5.0 cm2.

关键词: 硅藻土 , 盘形微粒 , 自组装 , 单层

喷釉管道釉层着性的研究

王勇 , 韩涛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1999.03.012

用热震试验、落球试验、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喷釉管道釉层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氧气-石油天然气火焰在碳钢管里表面热喷玻璃釉料可以获得均匀、无裂纹、着良好的釉层;釉层表面相结构主要为玻璃态,有少量晶相Na2MoO4(MoO3)y析出;氮气保护可以提高釉层的抗热震性、耐冲击性及金属与瓷层界面的致密性;金属与釉层界面之间10μm范围内形成了界面过渡区,对釉层着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喷釉管道 , 热喷涂 , 釉层 , 着性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