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52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自燃/球磨法制备NiZn系铁氧体

徐振佩 , 任晓燕 , 丛伟艳 , 郁黎明 , 钟敏建 , , 金仓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4.02.031

以金属硝酸盐和柠檬酸为原料,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NiZn系铁氧体前驱体粉末(Ni0.4Zn0.6Fe2O4,Ni0.2Zn0.6Cu0.2Fe2O4,Ni0.33Zn0.59Cu0.11Fe1.97O4(Bi2O3)0.002和Ni0.33Zn0.59Cu0.11 Fe1.97O4(Bi2O3)0.002(MnO2)0.02),然后经30小时高能球磨,从X-ray衍射谱中发现前驱体粉末虽然基本上是尖晶石结构,但是还有一些杂相,经过球磨,杂相明显减少,结构更加完整,颗粒减小.前驱体粉末Ni0.33Zn0.59Cu0.11Fe1.97O4(Bi2O3)0.002经30小时球磨后,在空气中退火,退火温度分别为400℃,600℃,800℃,900℃,1000℃.用X-ray衍射谱分析其物相,发现在800℃退火得到单相的尖晶石结构,无杂相.该样品的最佳退火温度低于1000℃.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测量制备态和退火态样品粉末的磁性,可以看出,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比饱和磁化强度σs逐渐增大,矫顽力Hc逐渐减小,当900℃退火后,比饱和磁化强度已接近块状NiZn系铁氧体.1000℃退火后,上述四种样品中Ni0.4Zn0.6Fe2O4具有最高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65.09emu/g.本文为NiZn铁氧体的低温烧结提供了有用的实验数据.

关键词: 溶胶凝胶自燃 , 球磨 , 比饱和磁化强度 , 尖晶石

磁场退火对 La0.7 Sr0.3 MnO 3低场磁电阻增强效应的研究

, 曹庆琪 , 王敦辉 , 都有为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01.031

为了提高 La0.7 Sr0.3 MnO 3的低场磁电阻效应,将样品进行了磁场退火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磁场退火并没有改变样品的磁矩,但对其磁各向异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零磁场下退火的样品相比,磁场退火样品的磁电阻明显提高.这种增强效应在低磁场下更加明显,在0.1 T 的外磁场下,磁退火样品的磁电阻比零场退火的提高了140%.利用自旋极化隧穿机制解释了这种增强的磁电阻效应.

关键词: 磁场退火 , 磁电阻 , 自旋极化输运

球磨条件对Fe-Ni纳米晶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 许士跃 , 钟敏建 , 汪仲诚 , 张建华 ,

功能材料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两组Fe100-xNix系纳米晶合金.采用不同的球磨条件:A组样品的球粉质量比为20:1,球磨机的转速为200r/min,对应着较高的球磨能量.B组样品的球粉质量比为14:1,球磨机的转速为160r/min.对应着较低的球磨能量.在相同的球磨时间(60h),不同的球磨能量下得到Fe-Ni系纳米晶合金的不同结构与磁性.前者基本上为单相Ni(FCC)的无序F}Ni固溶体而后者为α-Fe(BCC)与γ-Ni(FCC)混相合金.前者基本呈现超顺磁性的磁滞回线而后者却出现了Perminvar效应,呈蜂腰形磁滞回线.本文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球磨能量 , 固溶度 , 蜂腰型磁滞回线

新型纳米晶FexC系软磁合金粉末的制备及磁性研究

沈伟星 , 钟敏建 , , 张建华 ,

功能材料

用机械球磨方法(MA)制备纳米晶FexC系软磁合金粉末(其中x=1、3、4、8),球磨时间分别为60、120、180、255、300h.用X-ray衍射谱分析样品的物相及其晶格结构,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粉末样品的磁性.对不同球磨时间而言,发现当球磨时间在小于120h范围内,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样品的软磁特能不断提高,当球磨时间达120h时,材料有最佳的软磁特能,对不同球磨成分而言,随着C含量减少(Fe含量的增加),其磁性能进一步提高,当x=8时,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σs达178.24emu/g,矫顽力降为1.76kA/m.其优良的软磁特性可与传统的FeNi、FeCo合金粉末相比.当球磨时间大于120h,样品的软磁性能开始变差.从X-ray衍射谱的分析可看出,这是由于样品发生了相变,从单相体心立方结构的α-Fe(C)固溶体向FeC金属间化合物转变.x=1的样品,经255h球磨后,样品成为单相Fe5C2金属间化物,它具有单斜晶体结构.这说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材料由软磁性向硬磁性转化.同时发现样品随C含量增加时材料的抗氧化能力也提高了.并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 FexC系化合物 , 软磁性 , 金属间化合物

纳米晶Fe5C2/α-Fe双相复合材料结构与磁性的研究

钟敏建 , , 沈伟星 , , 张建华 , 马洪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5.04.013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具有单斜晶体结构的纳米晶、硬磁性、单相Fe5C2化合物粉末和软磁性好的纳米晶Fe55Ni45(f.c.c)过饱和固溶体粉末及纯α-Fe(b.c.c)超细粉末.并将上述硬磁和软磁粉末按一定的原子百分比混合后继续球磨10h,生成Fe5C2/α-Fe双相结构的复合材料.发现制备态复相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Ms高于制备态单相Fe5C2,而矫顽力Hc比制备态Fe5C2略低.当样品在相变温度以下进行低真空退火后其磁性得到更大提高.发现400C真空退火后,成分为(Fe5C2)94(Fe55Ni45)6的复相样品,其饱和磁化强度Ms和矫顽力Hc比制备态单相Fe5C2样品分别高出37%和48%,比退火态单相Fe5C2样品分别高出18%和12%.实验证实纳米晶Fe5C2/α-Fe双相复合材料具有较优的综合硬磁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磁记录介质,并对这一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 纳米晶 , 复合材料 , 硬磁性

减温降计算模型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温降 , 模型

渗透的机理

方彦彦 , 田野 , 王晓琳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1.06.020

渗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利用渗透原理的膜分离技术,能自发进行,无需外加压力即可实现,为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低能耗、高效率的解决途径.近年来渗透技术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相关的研究快速发展.文章详细总结了渗透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渗透的整个动力学过程,为渗透膜的设计和制备与驱动溶质的选择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渗透 , 渗透压 , 机理 ,

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失效的原因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冷轧机组测辊表面划伤的研究

陈松 , 符寒光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2.06.005

分析了宝钢1420冷轧酸轧机#机架后的测辊在正常轧制中产生的划伤问题,通过对测辊的表面状态、辊径、安装高度以及轴承的改进,彻底解决了因测辊表面划伤而直接导致带钢表面划伤的产品质量问题.

关键词: 酸轧机组 , , 冷轧带钢 , 表面划伤

汽车紧轮紧固螺栓断裂分析

柴武倩 , 杨强云 , 杨川 , 高国庆 , 崔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9024

对断裂的汽车紧轮紧固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以及断口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其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在搓丝加工过程中挤压量过大,使螺纹尖端产生较多微裂纹,同时螺纹根部也存在一些加工缺陷,并在之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在使用过程中,微裂纹和加工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螺栓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裂纹源的过早形成最终导致了螺栓发生疲劳断裂而失效.

关键词: 螺栓 , 微裂纹 , 缺陷 , 疲劳断裂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5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