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楚双霞
,
刘林华
工程热物理学报
以两个无穷大平板组成的系统为例,本文利用Karlsson和Candau对光谱辐射(火用)的定义,通过对系统内光谱辐射(火用)强度的数值求解,获得了灰体光谱辐射(火用)强度随波长和发射率的变化规律,比较了光谱辐射强度、光谱辐射(火用)强度的峰值所对应的波长与发射率的关系,最后从宏观热力学理论分析光谱辐射(火用)强度的定义式.结果表明光谱辐射(火用)强度的峰值波长和光谱辐射强度的峰值波长不一致,光谱辐射能有用度随发射率的增大而增大,光谱辐射(火用)损失与系统熵产间的关系满足宏观热力学中的Gouy-Stodola理论.
关键词:
辐射(火用)
,
灰体
,
波长
,
发射率
丁培超
,
王建新
,
孙振明
,
付洋
,
王超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02.004
通过对张里金矿床控矿地质条件调查与分析研究,认为丁家庄段泥云岩对金的富集沉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成矿的有利层位;次级萤子洼断裂控制着碱性岩盖-岩床的分布,并与SW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着含金隐爆角砾岩构造,是金矿成矿的重要构造条件;次火山相碱性角闪二长斑岩、粗面斑岩质隐爆角砾岩是金矿成矿与找矿重要的岩浆岩条件.通过提取综合找矿标志,开展了靶区和隐伏矿体预测工作,圈定A类靶区4处,B类靶区6处,C类靶区2处.
关键词:
张里金矿床
,
控矿条件
,
隐爆角砾岩
,
靶区预测
项新耀
,
郑广汉
工程热物理学报
依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下文简称一、二定律)阐述了能具有量和质的双重属性,能量与能质系于同一属体而不可分离.(火用)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赋予的用以表征能质的参数.能量传递必然伴随着能质((火用))的传递,(火用)传递如同热传递一样是客观存在的.由(火用)概念发展到(火用)传递有其必然性.
关键词:
能
,
(火用)
,
(火用)传递
孙晨
,
程雪涛
,
梁新刚
工程热物理学报
(火积)损失是热力学过程中系统(火积)的减少量,它等于流入系统的(火积)流与流出系统的(火积)流之差,也等于(火积)耗散和功(火积)之和.对于传热过程,(火积)损失即为(火积)耗散,为(火积)损失的不可逆部分,反映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于卡诺循环,(火积)损失即为功(火积),具有可逆特性,体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包括传热过程和热功转换过程的系统,(火积)损失即包括(火积)耗散也包含功(火积).(火积)损失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以热流和温度为横、纵坐标的T-q图上的面积描述.(火积)损失可应用于包含热功转换的过程以优化系统输出功,算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火积)损失率相对应.
关键词:
(火积)损失
,
(火积)耗散
,
功(火积)
,
T-q图
,
优化
郑捷宇
,
厉彦忠
,
司标
,
张杨
工程热物理学报
以内、外压缩空分流程为对象,通过AspenPlus模拟计算获得系统总(火用)损失,(火用)效率及压力(火用)、温度(火用)、跑冷(火用)、分离(火用)占设备(火用)损失的比例,探讨两类流程的区别.研究发现;压缩、精馏及换热设备损失是空分系统(火用)损失的主要来源;内压缩流程主换热器、过冷器的传热损失比例大于外压缩流程;相对传统的外压缩流程,内压缩流程在生产液体及高压产品方面表现更优.最后探讨了一种基于空分流程产品冷(火用)与膨胀节流过程产生冷量的变化关系来进行流程比较的方法.
关键词:
(火用)分析
,
(火用)损失
,
空分流程
,
内压缩流程
,
流程模拟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李清方
,
张国忠
,
徐栋
,
张建
,
杨德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利用数值方法模拟了新型高效水套炉火筒内天然气燃烧过程,分析了火筒内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和火筒内外壁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火筒负荷特性随燃料用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新型高效水套炉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火筒段的热负荷强度,以减小金属耗量,但火筒热负荷强度不宜超过96kW/m2;燃烧火焰主要集中在火筒中后部,火筒壳体烟气出口周围温度相对较高,属于压力薄弱环节容易烧穿,应采取加固措施.
关键词:
天然气燃烧
,
耦合
,
传热
,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