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1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

田建军 , 张学军 , 田艳红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N-(4-羟基苯基)马来酰亚胺(HPM)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无模板法中的Ozawa-Flynn-Wall法和Friedman法求得了表观活化能。根据Malek法,两参数Sestak-Berggren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固化反应机理函数,并求得了表观指前因子。其固化动力学模型为dα/dt=3.196×108exp(-85797.5/RT)α^0.033(1-α)^1.0747。结果表明,模型曲线和实验曲线基本吻合,但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模型曲线开始偏离实验曲线。这是由于固化反应中官能团反应活性控制和扩散控制的相互竞争结果。

关键词: N-(4-羟基苯基)马来酰亚胺 , 氰酸酯树脂 , 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 , 固化动力学 , Malek法

热处理工艺对Mg-7Al-xY镁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王武孝 , , 申情 , 杨建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线衍射分析和维氏硬度测试仪等手段,研究热处理工艺对Y变质的Mg-7Al合金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4工艺处理后β-Mgl7A112相几乎全部溶入α-Mg基体中,而高熔点的稀土化合物Al2Y相在试验温度下不能分解和固溶;T6工艺处理使β-Mgl7A112相以层片状和点状共存的方式再次析出,改善了其原本粗大的网状形貌,时效温度越高,β-Mgl7A112相的层片状析出量越少,且Y的加入会抑制和推迟β-Mg17A112相的析出;Mg-7Al-xY合金最佳热处理工艺为400℃×8 h+200℃×6 h,当Y的质量分数为0.5%时,合金的硬度由铸态的62.2HV升高到时效态的85.95HV,比铸态提高了23.75%。

关键词: Mg-Al合金 , 变质剂Y , T4与T6热处理 , β-Mg17Al12相 , 硬度

不锈钢网目数对电化学合成聚苯胺膜电性能的影响

代红蕾 , 田艳红 , 张学军 , , 马小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在不同目数不锈钢网基底上合成了聚苯胺(PANI)薄膜。通过红外测试研究了聚苯胺的化学分子结构,SEM观察了不同不锈钢网基底合成聚苯胺的表面形貌,通过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聚苯胺电极材料的电性能。红外测试显示在不锈钢网表面有聚苯胺的生成,SEM图谱可知,随着目数的增加,聚苯胺的形态也随之改变,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当不锈钢网的目数在200 mesh时,比容量最高,达380F/g。此外,当目数达500 mesh时,电极材料在大电流充放电时,容量保持率最好。

关键词: 电化学电容器 , 聚苯胺 , 循环伏安法 , 不锈钢网

一种基于胶原蛋白改性的阳离子絮凝剂的制备及表征

王学川 , , 周亮 , 任龙芳

功能材料

以胰蛋白酶为水解剂对明胶进行水解后,利用鞣制化学中的铁鞣机理使Fe(Ⅲ)络合在水解后所得胶原蛋白分子上,从而制备出了胶原蛋白改性阳离子絮凝剂,并将其用于废弃钻井液的絮凝处理,以CODCr去除率、悬浮物含量为指标,考察了不同络合反应条件对废弃钻井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利用IR、XRD、荧光光谱等对产物进行检测与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此种絮凝剂制备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h,体系pH值为2.6,m(胶原)∶m(Fe2(SO4)3)=1∶1.4,温度35℃。所制备的絮凝剂用于废弃钻井液的絮凝时,其CODCr去除率为73.1%,悬浮物含量从2115mg/L降至330mg/L。

关键词: 絮凝剂 , 废弃钻井液 , 胶原蛋白 , 硫酸铁

Al(Ⅲ)改性胶原蛋白絮凝材料的结构表征及对废弃钻井液絮凝的研究

王学川 , , 周亮 , 强涛涛

功能材料

利用鞣制化学中铝鞣机理,将Al(Ⅲ)络合在明胶水解得到的胶原蛋白分子上,制备Al(Ⅲ)改性胶原蛋白絮凝材料,利用XRD、荧光光谱和XPS对产物结构及作用机理进行表征与分析。将所制备的絮凝剂用于油田废弃钻井液的絮凝,以其CODCr去除率和悬浮物含量为指标,考察了絮凝条件对废弃钻井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蛋白分子与Al(Ⅲ)间发生了配位反应,制备出了Al(Ⅲ)改性胶原蛋白絮凝剂。其用于废弃钻井液絮凝时,用量为20.7g/L,pH值为6~9,温度为20~40℃。絮凝后,废弃钻井液CODCr去除率达80.1%,悬浮物含量从初始的2115mg/L降至190mg/L,絮凝效果明显。

关键词: 胶原蛋白 , Al(Ⅲ) , 絮凝剂 , 废弃钻井液

电化学氧化对高强高模碳纤维表面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田艳红 , 张学军 , 代红蕾 , 田建军

复合材料学报

利用循环伏安多重扫描法分析了不同电解质的氧化能力及其氧化特点,讨论了在表面氧化处理中不同电解液体系对高模高强碳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适合高强高模碳纤维表面处理的工艺条件,并通过Raman光谱、XPS与SEM的表征,研究了电化学氧化对高强高模碳纤维表面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NH4H2PO4溶液相比,用NH4H2PO4与CH3COONH4复合的电解质溶液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能大幅度提高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而且纤维表面sp^2杂化碳原子相对含量也较多,在提高了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ILSS)的同时,还较好地保持了高强高模碳纤维本体力学性能。当CH3COONH4与NH4H2P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ILSS与未处理纤维相比提高了168%,而碳纤维拉伸强度却下降很小,此复合电解质溶液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对高强高模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的电解质体系。

关键词: 高强高模碳纤维 , 电化学氧化 , 循环伏安 , 拉伸强度 , 电解液体系

减温降计算模型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温降 , 模型

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失效的原因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冷轧机组测辊表面划伤的研究

陈松 , 符寒光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2.06.005

分析了宝钢1420冷轧酸轧机#机架后的测辊在正常轧制中产生的划伤问题,通过对测辊的表面状态、辊径、安装高度以及轴承的改进,彻底解决了因测辊表面划伤而直接导致带钢表面划伤的产品质量问题.

关键词: 酸轧机组 , , 冷轧带钢 , 表面划伤

汽车紧轮紧固螺栓断裂分析

柴武倩 , 杨强云 , 杨川 , 高国庆 , 崔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9024

对断裂的汽车紧轮紧固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以及断口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其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在搓丝加工过程中挤压量过大,使螺纹尖端产生较多微裂纹,同时螺纹根部也存在一些加工缺陷,并在之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在使用过程中,微裂纹和加工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螺栓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裂纹源的过早形成最终导致了螺栓发生疲劳断裂而失效.

关键词: 螺栓 , 微裂纹 , 缺陷 , 疲劳断裂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