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6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脱除大气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 李凯 , 林强 , 宁平 , 汤立红 , 王访 , 袁琴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1.024

随着人们对低温等离子体的不断深入了解,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具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治理大气污染也是目前很有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的技术.主要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应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低温等离子体在处理含氮氧化物工业废气、含硫工业废气、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并对低温等离子体脱除大气污染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 脱除 , 大气污染物

中国古代青铜的技术分析

郑利平

金属世界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08.02.021

青铜兵器是青铜时代耀眼的明珠,其中青铜最为引人注目.本文从青铜的成分组成、铸造工艺和表面 处理技术三方面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论述,为青铜器的防腐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青铜 , , 铸造技术 , 分析

真空蒸馏法处理铅新工艺研究

包崇军 , 蒋文龙 , 李晓阳 , 吴红林 , 邹利明 , 罗凌艳 , 柯浪 , 许娜 , 田林

贵金属

从理论上分析了采用真空蒸馏法分离铅中铅、银、铜、铋、锑的可行性,研究了蒸馏时间、蒸馏温度对铅中金属分离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系统压力在10~20 Pa,温度在800℃以上,保温时间≥2 h时,铅和铋的挥发率接近100%,银和锑的挥发率随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当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2 h时,所得残留物中铅、银、铜、铋、锑的含量分别为0.21%、45.31%、13.24%、0.0001%、33.6%,挥发物中铅、银、铜、铋、锑的含量分别为46.15%、0.236%、0.022%、8.87%、35.4%。

关键词: 有色金属冶金 , 真空蒸馏法 , , 金属分离

从氰化液(矿浆)中回收金技术进展

陈淑萍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2.02.011

目前,氰化浸金仍是从矿石中提取金最主要方法.从氰化浸出液(矿浆)中回收金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方法主要有锌粉置换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电沉积法等,而溶剂萃取法、液膜法等尚在试验研究中.文中叙述了从氰化液中(矿浆)回收金的各种方法的发展、机理、优缺点及行业应用和研究现状,并对回收方法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氰化 , 锌粉置换 , 吸附 , 回收金

简易试金法测定液中的金和钯

林海山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2.05.014

提出了一个实用而简便的测定液中金和钯的方法.在瓷坩埚中蒸干液,残渣与混合试剂熔炼,灰吹,贵金属合粒用酸溶解,原子吸收法测定金和钯.该方法准确,适用范围广.

关键词: 简易试金 , , ,

湖北出土战国青铜表面富锡层的材料学特征

何康 , 李洋 , 潘春旭

材料保护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对3把出土于湖北的战国青铜残片表面富锡层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其显微组织特征、合金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分析认为:(1)3把青铜残片属高锡青铜,表面存在一层由8相和非晶化合物构成的富锡层;(2)其双层结构中的惰性腐蚀层的特征表明富锡层是在长期埋藏环境中由于发生选择性腐蚀而形成的,排除了古代工匠人为处理的可能性。纳米压痕技术为古代金属样品微米级微区的力学性能的准确测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纳米压痕技术 , 材料学特征 , 战国青铜 , 湖北出土 , 富锡层 , 选择性腐蚀

金银氰化浸出中高铅液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王文强 , 王金超 , 姜传进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314

高铅金银矿粉氰化过程产生的高铅液,进一步采用锌粉置换时其中溶解的铅易被置换出来,从而使银泥品位大幅下降,且会对后续的冶炼作业带来困难。为解决液中高含量铅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降铅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浸出工艺碱度,液二次置换、Na2 CO3预先除铅,均可有效解决液中铅含量过高而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高铅 , Na2 CO3除铅 , 锌粉置换 , 氰化

减温降计算模型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温降 , 模型

生物配位体模型预测铜对水蚤毒性及其受水质参数的影响

陈瑞 , 吴敏 , 王万宾 , 吴爱民 , 赵婧 , 陈季康 , 潘波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4.2016072602

本研究以大型蚤毒性试验标准为参照进行水蚤的铜毒性试验,并以生物配体模型(BLM)为主要工具,实现对毒性数据的校正和毒性效应的预测.在不同水质参数下,实测铜的48 h LC50为141-566 μg·L-1,相应的BLM预测值为143-1208μg·L-1,表明BLM对铜的毒性预测良好.pH升高、DOC以及钙、镁、钠离子浓度的增加均对铜毒性有不同程度减弱作用,钾离子对铜毒性影响较小,BLM对这一现象的描述较好.利用Visual MINTEQ软件对不同水参数条件下铜形态分布进行模拟,辅助解释实验现象,发现钙、镁、钠、钾离子对铜形态分布影响较小.DOC的加入则使络合态铜含量增加,而pH升高导致游离态铜浓度下降,水合态铜浓度升高.本研究表明,预测铜对水蚤的毒性要充分考虑水质参数的影响,BLM在铜对水蚤的毒性预测方面表现了非常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水蚤 , 铜毒性 , 生物配体模型 , 水质参数

从稀液中直接电沉积金的研究

建武 , 桂珍 , 吴仙花 , 盛桂云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6.10.010

用电极过程动力学对从氰化液中直接电沉积金过程进行分析,可得出提高Au(CN)-2离子与阴极碰撞几率和减小析H2副反应是提高电沉积金效率的关键因素.采用多孔电极、析出H2小的电极材料和分两段电解措施,使从低浓度含金贵液中直接电沉积金的效率达到98%以上.

关键词: 直接电沉积金 , 碰撞几率 , 析H2副反应 ,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