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0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单体加料方法对St/BA/DBMPA功能性复合阳离子乳液的影响

金枝 , 程时远 , 李小琴 , 鼓顺金 , 邹其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相同的配方条件下,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苯乙烯/丙烯酸丁酯/N,N-二甲基,N-丁基,N-(3-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溴化铵(St/BA/DBMPA)阳离子共聚物复合乳液,考察了单体加料方式对乳液粒子大小、形态、结构、表面性质的影响及对最终聚合物玻璃化温度和乳液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批量法和单体全滴加法对应的粒子形态规则、粒子分布均匀,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约为5 ℃);以P(St/BA/DBMPA)为种子,半连续法滴加St和BA混合单体对应的乳胶粒径最小,分布较宽,有两个Tg;以PSt为种子滴加BA单体,粒子呈明显的核-壳结构且形态不规则.

关键词: 无皂阳离子复合乳液 , 胶粒大小分布及形态 , 玻璃化温度 , 乳液的稳定性

P(St/BA/DBMEA)无皂阳离子乳胶粒大小及形态

金枝 , 邹其超 , 李小琴 , 程时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溴化铵)(P(St/BA/DBMEA))无皂阳离子乳胶粒的大小形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溶剂、pH调节剂、聚合方法等都影响粒子的大小分布,粒子并不呈现单分散分布而呈多分散分布,半连续法制备的复合乳液的PSt/PBA用pH 2.0磷钨酸(PTA)染色,粒子呈明显的核壳结构,用pH 6.4 PTA染色,未出现核壳结构,用OsO4染色发现核壳反转.

关键词: 无皂阳离子液 , 粒子的大小形态分布 , 透射电镜 , 核壳反转

稳定的无皂阳离子共聚物乳粒性质及乳液性能的研究

金枝 , 徐祖顺 , 程时远 , 陈正国 , 汪志强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1999.07.007

选用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少量的N,N-二甲基,N-丁基,N-(3-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溴化铵(DBMPA),以阳离子自由基型引发剂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合成了稳定的无皂阳离子共聚物乳液,用粒度分布仪表征了胶平均直径、数目,用离子交换-电导滴定分析胶粒表面性质;通过表面张力、DSC等分析了胶乳的稳定性和胶膜的结构性能.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 阳离子型单体 , 胶粒性质 , 胶膜性能

无皂阳离子乳液共聚合研究

金枝 , 程时远 , 黄世强 , 陈正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在无乳化剂条件下,加入少量的阳离子单体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溴化铵,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作用下,合成了一系列粒子分散均一、表面干净的阳离子乳液.深入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共聚单体浓度、离子强度及pH值对粒径、粒子数目、粒子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以上各因素来控制胶乳粒子的粒径、粒子数目,而粒子表面电荷密度是由共聚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决定.所合成的胶乳耐电解质、耐有机溶剂的性能很好,并通过DSC分析了胶膜的结构性能.

关键词: 共聚单体 , 无皂阳离子乳液共聚合 , 乳胶粒的表面性质

用SEC柱和胶束流动相分离小分子的模型

彭顺金 , 邹其超 , 金枝 , 方光荣 , 陈正国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0.02.003

使用体积排阻色谱(SEC)柱和胶束流动相成功地分离了一些小分子化合物,给出了分离模型.这种分离方式是基于胶束和水相在色谱过程中的不同迁移以及溶质在胶束和水相间的不同分配而实现的,其分离的机制与胶束电动色谱(mic 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MEKC)十分相似.理论处理的结果表明,溶质的保留体积与胶束浓度有关;通过溶质的保留体积可得到溶质在胶束和水相间的分配系数.还采用了两种不同的SEC柱分离了一些脂肪醇,验证了这一理论模型,测定了它们的分配系数,结果表明两种柱测得的小分子醇在胶束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体积排阻色谱法 , 胶束流动相 , 分离模型 , 分配系数

粒径可控阳离子型聚苯乙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陈浩 , 邹其超 , 余欢 , 金枝 , 柴仕淦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077

在采用阳离子型双子( 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不使用任何助乳化剂的条件下,通过改进微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窄分布粒径可控的阳离子型聚苯乙烯(PS)纳米乳液.改进微乳液聚合的主要特点是:大部分苯乙烯以预乳液的形式恒速滴入引发聚合的微乳液中,使用具有高乳化性能的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能明显降低乳胶粒粒径.实验结果表明,少量阳离子单体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作为共聚单体能够明显减小Z均粒径、降低粒度分布,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均能影响制备乳胶粒的粒径及其粒度分布.乳化剂和引发剂用量分别为苯乙烯质量的5% ~ 10%和1.0% ~1.5%、反应温度为70~75℃时,能够制备粒径小分布窄的阳离子型聚苯乙烯纳米粒子.Z均粒径与苯乙烯质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表明,Z均粒径可以通过苯乙烯用量来控制.不同聚合工艺下制备的聚合物粒度分布曲线表明,改进微乳液聚合工艺(半连续预乳化工艺)在制备窄分布的聚合物纳米粒子方面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关键词: 微乳液聚合 , 阳离子型 , 纳米粒子 , 粒径可控 , 粒度分布

苯乙烯-氧乙烯-苯乙烯三嵌段聚合物的受限结晶行为的反气相色谱分析

陈胜洲 , 邹其超 , 金枝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2.01.003

采用反气相色谱法研究了苯乙烯-氧乙烯-苯乙烯三嵌段结晶聚合物(PS-PEO-PS)的结晶熔融相变,测定了PS-PEO-PS的结晶度、熔点以及熔程,探讨了正构烷烃探针分子的碳链长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S-PEO-PS的微相分离对PEO链段的结晶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其晶体结构中存在由多种不完善PEO结晶和PS非结晶构成的中间层;正构烷烃探针分子的碳链长度对测定PS-PEO-PS的熔点和熔程无影响,但对结晶度测定和PEO结晶熔融相变的检测影响较大,所测得PS-PEO-PS的结晶度随正构烷烃探针分子碳链的增长而降低,合适的短链正构烷烃探针分子能真实反映中间层的存在以及中间层中不完整PEO结晶的多重熔融相变。

关键词: 反气相色谱法 , 苯乙烯-氧乙烯-苯乙烯三嵌段聚合物 , 结晶行为 , 探针分子

减温降计算模型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温降 , 模型

铝合金枝晶生长的数值模拟

许庆彦 , 冯伟明 , 柳百成 , 熊守美

金属学报

提出一种新的模拟铝合金枝晶生长的随机性方法,建立了简化的枝晶形状的物理与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形状函数来描述晶粒的外部轮廓.基于简化的晶粒形状,采用坐标变换技术来描述过冷液相中晶粒的生长过程及其对周围节点的捕获过程.根据上述思想,开发了等轴晶生长的模拟程序,并进行了二维计算.为了验证模拟结果,浇注了金属型和砂型试样.模拟结果表明,金属型铸造晶粒尺寸较小,砂型铸造的较大.模拟结果与金相观察结果相符.

关键词: 随机性模拟 , null , null

镁合金枝晶形貌的相场方法模拟

缪家明 , 荆涛 , 柳百成

金属学报

针对hcp晶系的镁合金, 建立了其二维枝晶生长的相场模型. 根据该模型编写模拟程序, 得到了具有六重对称性的晶粒形貌, 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温度场对其枝晶臂形成的影响; 根据该模型耦合热扰动进行镁合金微观组织模拟, 从计算结果中观察到了枝晶臂相互竞争、改变优先生长方向、颈缩、熔断、融合等现象; 计算得到的枝晶形貌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 同时还研究了参数的选取对镁合金枝晶发育的影响.

关键词: 相场 , Magnesium Alloys , Dendritic Morphology , Numerical Simulation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