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沿林
,
庞丹阳
,
葛愉成
,
江栋兴
,
郑涛
,
王全进
,
李智焕
,
李湘庆
,
艾颖
,
张高龙
,
王佳
,
陈志强
,
胡青元
,
A.Ozawa
,
Y.Yamaguchi
,
C.Wu
,
R.Kanungo
,
D.Fang
,
I.Tanihata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01
实验测量了25 MeV/u 的6He+9Be反应中的单、双中子转移微分截面.利用反应耦合道模型初步分析了实验数据, 计算大体重现截面值.转移反应对末态有相当的选择性, 并且双中子转移截面主要来自到基态的一步过程.后角度截面的上升可能与连续态的耦合有关.
关键词:
晕核
,
转移反应
,
反应耦合道模型
庞丹阳
,
叶沿林
,
江栋兴
,
郑涛
,
王全进
,
李智焕
,
李湘庆
,
陈志强
,
胡青元
,
张高龙
,
王佳
,
A.Ozawa
,
Y.Yamaguchi
,
C.Wu
,
R.Kanungo
,
D.Fang
,
I.Tanihata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03
分析了北京大学核物理实验小组在日本RIKEN实验室完成的25 MeV/u 6He和9Be的弹性散射实验数据, 得到了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角分布.利用双折叠模型, 并通过拟合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得到了此弹靶体系在此能量下的弹性散射光学势.
关键词:
中子晕核
,
弹性散射
,
双折叠模型
,
光学模型
,
微分截面角分布
王佳
,
叶沿林
,
江栋兴
,
郑涛
,
王全进
,
李智焕
,
李湘庆
,
张高龙
,
庞丹阳
,
吴翠娥
,
陈志强
,
胡青元
,
A.Ozawa
,
Y.Yamaguchi
,
R.Kanungo
,
D.Fang
,
I.Tanihata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02
25 MeV/u 6He+9Be反应的实验中利用多个探测器望远镜对反应产物进行了测量, 对实验中各个角度测量到的4He进行观察, 将其中两个有高能峰成分的探测器划分成三部分, 得到不同角度4He的单举能谱和破裂产生4He的微分截面.
关键词:
中子晕核
,
破碎反应
,
微分截面
,
6He
谢徽
,
高帮飞
,
陈志广
,
黄荣伟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103
内蒙古常福龙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区域EW向韧性断裂的次级NWW剪切带系统内。金成矿发生在燕山晚期,处于区域构造体制挤压-伸展-挤压的转换期以及2期近南北向大规模构造推覆作用的间歇期,张性构造环境为剪切带流体汇聚与成矿作用创造了条件。剪切带构造控矿主要表现为主断裂构造透镜体控矿、主断裂局部张性部位控矿和次级张性断裂-裂隙控矿3种基本型式,构造-流体共同作用分别形成了蚀变岩型、角砾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化(体),形成了常福龙剪切带型金矿床构造-蚀变网络基本格局。可以考虑利用构造-蚀变网络结构上的自相似性,指导矿山深边部找矿勘查以及剪切带系统内新矿体的预测。
关键词:
剪切带型金矿床
,
构造体制转换
,
构造-蚀变网络
,
自相似性
,
常福龙金矿床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