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梁
,
王永生
,
田玉林
,
王均英
,
黄文学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2.03.341
彭宁阱是用于直接测量原子核质量的精确设备.为了保证彭宁阱的测量精度,需在阱中心产生精准的四极静电场,而四极静电场是通过对彭宁阱的核心电极施加合适的电压产生的.采用公式推导法和最小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得到了LPT核心电极需加电压幅值.对于公式推导法,电压值完全从理论出发,经公式推导后计算得到;最小二乘法的出发点是使取样偏差的平方和最小,且通过仿真模拟考虑了电极的实际几何形状.由这两种方法得到的非四极项系数C4和C6,可用于估算因偏离理想四极电场所产生的实验误差.虽然这两种方法的出发点不同,但都可以在阱中心产生需要的四极电场.
关键词:
彭宁阱
,
质量测量
,
四极电场
,
电极电压
樊宇姣
,
袁子有
有色金属工程
doi:10.3969/j.issn.2095-1744.2015.05.017
新水村尾矿库恢复使用工程中,新建排渗设施为辐射井,理论计算表明所设计的排渗设施可满足该尾矿库排渗需要,但尾矿库实际恢复生产后,排渗设施未达到预期效果.从三维渗流分析、勘察结果、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对比三个方面,找出排渗设施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以此作为新增排渗设施的依据,并为今后尾矿库排渗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尾矿库
,
辐射井
,
渗流问题
,
浸润线监测
吴铿
,
于博洵
,
朱锦明
,
郑涛
,
周翔
钢铁
测定了常村煤工业试验中原煤的基础特性和主要成分,分析了喷吹常村贫煤工业试验前后的生产数据,研究了工业试验中煤粉在高炉内的利用率.结果表明:常村贫煤配入量为20%~40%,采用新的常村贫煤配比后,综合燃料比低于500 kg/t,焦比低于300kg/t,煤比达到200 kg/t的水平;高炉生产保持稳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高炉开拓新煤种和进行经济喷煤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高炉炼铁
,
贫煤
,
喷煤
,
工业试验
闫永生
,
李向文
,
李师白
,
卢昱润
黄金
doi:10.11792/hj20151106
复兴村金矿床是近年在吉林省东南部发现的一个小型的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矿区主要充水含水层为老岭岩群珍珠门组大理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为弱—中等富水,渗透性差,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第四系覆盖层薄,水文地质边界简单,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采用"降水入渗系数法"和"大井法"对3号矿体矿坑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排水建议,为后续的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提供必要的依据.
关键词:
复兴村金矿区
,
水文地质特征
,
涌水量预测
魏小勇
,
孙虎
,
石书校
,
孙中林
,
王龙
,
葛永森
,
石永文
黄金
doi:10.11792/hj20140605
目前复兴村金矿区已完成部分详查工作,未来的开采必然引发一系列工程地质问题。矿区地表风化强烈、裂隙发育,断裂构造较发育,岩石质量较好,岩体质量较差,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属于较差-中等。依据岩性、岩石力学性质将工程地质岩组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岩组,较坚硬薄层变质岩岩组、坚硬块状碳酸盐岩组、坚硬块状火山岩组,边坡及地下采空区围岩的稳定性是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对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预测并提出相应问题的防治建议,为后续的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提供必要的依据。
关键词:
工程地质
,
采空区
,
复兴村金矿区
付小方
,
侯立玮
,
袁蔺平
,
蒲跃华
,
郝雪峰
,
潘蒙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70215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经前人地质勘查和系统研究,查明了原生轻稀土矿资源储量,总结了成矿控矿地质条件,建立了稀土成矿的三层楼模式,重新预测了资源潜力,获得重要成果.另一方面,矿山在近30年的采选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尾矿弃渣,沿南河马厂村两岸广泛堆积.针对尾矿中稀土元素的含量、赋存状态、有多大资源量、能否再次综合回收利用等问题,2013年对其进行了综合调查评价,查明了尾矿中稀土元素和共(伴)生元素的特征及稀土氧化物的资源量.研究表明:尾矿中的稀土氧化物(REO)含量为0.8%~1.02%,稀土氧化物资源量已达中型规模,与之伴生的重晶石(BaSO4)、天青石(SrSO4)和Ga,Mn,Mo,Pb等元素具综合回收价值;尾矿中的稀土矿物分布粒级主要为+300目,主体为氟碳铈矿,-300目粒级的稀土矿物在铁锰胶体中呈吸附状态.通过试验证明,重选-磁选和湿法(硫酸)浸出工艺简易可行.流经水域受污染河段稀土资源流失严重,水样Pb含量为303~ 2809 μg·L-1,属于严重超标.本研究可为硬岩型稀土尾矿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实例.
关键词:
牦牛坪
,
马厂村
,
稀土尾矿
,
赋存状态
,
资源量
,
南河污染
,
综合利用
孟圆圆
,
公维光
,
郑柏存
,
孟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膨胀型阻燃剂(IFR)和自制的有机蒙脱土(OMMT)协同阻燃荆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进行阻燃改性,研究了阻燃剂和协同阻燃剂对LLDPE燃烧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极限氧指数(LOI)和热重分析(TGA)表征了LLDPE的阻燃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燃烧残余物的炭层形貌。结果表明,0MMT的加入增强了LLDPE/IFR体系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体系燃烧时的熔滴和浓烟现象;当IFR用量为30份,有机蒙脱土用量为2%时,体系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5.2%,燃烧残余物形成致密的炭层。
关键词: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
膨胀型阻燃剂
,
有机蒙脱土
,
协同阻燃
贾仕奎
,
王忠
,
陈立贵
,
李雷权
,
付蕾
,
包维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7.01.025
以聚乙二醇(PEG)作为相变组分,以高导热的膨胀石墨(EG)和富合羟基的剑麻纤维素(CSF)作为相变支撑组分,分别利用自制的超声辅助真空设备进行动态灌注或机械搅拌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PEG用量的定形相变储能材料(PCM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光学相机、差示扫描量热仪、Hot disk-导热仪、热重分析仪等技术测试了PEG基复合PCMs的微观形貌、定形性、储热性能、导热率及稳定性.结果表明,新颖的动态灌注法制备的PEG基复合相变材料呈现出更致密的微观形态,更好的储热性能和更高的导热率及热稳定性.同时,实验发现由于CSF大量的极性羟基和多孔隙结构,当CSF质量分数为30%,EG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极好的定形效果.
关键词:
剑麻纤维素
,
聚乙二醇
,
膨胀石墨
,
动态灌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