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68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超声波法制备多糖共混膜

, 廖晓玲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z1.045

以溶液共混法制备壳聚糖-β环糊精-苯甲酸钠三元共混膜,采用超声波技术将其共混.通过FT-I R,XRD,透光率T表征了其结构,同时测试了其吸水率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此三元共混膜各组分之间由于存在着氢键、离子键等强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β-环糊精的加入改善其性能并降低了成本,苯甲酸钠的引入提高了其抗菌性,CSβCB-1的共混膜,在7d内,对于大肠杆菌的抑制率,提高32.5%;CSβCB-2共混膜则提高41.9%.因此可望形成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环境友好功能膜材料.

关键词: 壳聚糖 , β-环糊精 , 共混改性 , 苯甲酸钠

C/C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研究

, 廖晓玲

材料导报

C/C复合材料综合了碳材料优良的高温性能和复合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它既可以作为功能材料,又可以作为高温结构材料使用,是目前唯一可用于2800℃高温的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是材料质量与安全保证的可靠手段,作为新型的结构材料,C/C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近年来有关C/C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研究的进展情况,并评价了可供C/C复合材料使用的无损检测技术.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 无损检测 , 微观结构

碳纤维/聚乳酸/壳聚糖三元多孔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及评价

, 廖晓玲

材料导报

利用溶液共混法以及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多孔碳纤维/聚乳酸/壳聚糖(CF/PLA/CS)三元复合生物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其表面形貌特征,并对其细胞相容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上述复合方法制备的三维多孔材料的孔径为20~500μm,孔分布均匀,孔与孔之间相互连通;碳纤维的分散、冷冻干燥温度对材料结构影响较大,随冷冻温度的降低,支架的孔隙变小、变规则,内部结构趋向均一,孔隙率有所降低;该材料与细胞具有较好的相容性,符合组织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碳纤维 , 聚乳酸 , 壳聚糖 , 多孔复合材料 , 冷冻干燥技术

两种新型改性橘子皮生物质吸附剂的显微组织评价

, 廖晓玲

材料导报

采用异丙醇-Ca(OH)2和冰醋酸-Ca(OH)2两种新方法改性制备了橘子皮生物质吸附剂,并同时制备了巯基乙酸改性橘子皮生物质吸附剂作对比样.借助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从微观组织形态上对比了未改性、巯基乙酸改性、异丙醇-Ca(OH)2改性和冰醋酸-Ca(OH)2改性橘子皮4种不同的生物质吸附剂,探讨了微观组织形态对吸附能力的影响,最后用钴离子吸附实验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橘子皮经冰醋酸-Ca(OH)2改性后吸附效果最好,其次为异丙醇-Ca(OH)2改性和巯基乙酸改性,最后为未改性橘子皮.研究结果为以橘子皮制备生物质吸附剂提供了理论及实验参考.

关键词: 改性 , 橘子皮 , 生物质吸附剂 , 显微组织

C/C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及损伤研究现状

廖晓玲 ,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z1.063

碳/碳复合材料作为理想的高温结构材料,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疲劳加载的情况,其疲劳行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近年来C/C复合材料疲劳行为的研究情况进行的综述,总结出了疲劳特点以及疲劳过程中材料微观结构的变化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发表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 疲劳行为 , 疲劳机理

三维多孔碳纤维/聚乳酸/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评价

, 廖晓玲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220

利用溶液共混法以及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三维多孔碳纤维/聚乳酸/壳聚糖(CF/PLA/CS)复合生物支架材料,通过相差显微镜和扣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了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得到了MTT生长曲线,评价了材料的毒性.结果表明,以实验组材料的浸提液培养细胞,8 d后细胞开始连片生长,没有观察到细胞变形、坏死现象;在实验组材料上培养4 d后细胞的SEM图像显示,细胞形貌正常,并已开始向孔隙深部生长;MTT法绘制的增值曲线表明,培养4 d后实验组的细胞增殖速度高出空白对照组30%.以上细胞形态学观察法和细胞增殖法评价结果表明,三维多孔CF/PLA/CS复合材料没有细胞毒性,并对细胞有良好的粘附、增殖能力,有望成为骨修复材料.

关键词: 三维 , CF/PLA/CS复合材料 , 生物体外测试 , 细胞相容性

人工神经网络在材料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 廖晓玲 , 刘希东

材料导报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复杂系统的建模中,已成为材料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建模方法.介绍了BP神经网络及其建模的重要特征,综述了神经网络技术在材料性能预测方面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材料 , 人工神经网络 , 性能

磷酸钙微球骨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李波 , , 廖晓玲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40010

磷酸钙微球具有良好的渗透性、高的比表面积、低致密度和较好的力学性能,在分离、催化、传感、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方面均有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磷酸钙陶瓷微球在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骨修复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实心、多孔、空心和花瓣状等四种不同结构磷酸钙陶瓷微球制备方法以及在骨修复领域中的应用,并归纳总结了各类微球具有的优缺点和改进的方向,为骨修复用磷酸钙微球的设计和制备提供较系统的参考.

关键词: 磷酸钙 , 微球 , 骨修复 , 综述

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空间变的统一表达式

黄胜前 , 杨永清 , 李晓斌 , 陈志伟

材料导报

单轴、双轴和三轴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变试验得到的变系数、变泊松比以及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的双轴、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变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计算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空间变,介绍了应力组合对有效变泊松比的影响和基于有效变泊松比的空间变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应力张量的弹性力学意义,引入了球应力变系数(ψ)m和偏应力变系数(ψ) d,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变系数的空间变计算统一表达式,可计算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和三轴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变.

关键词: 混凝土 , 单轴 , 双轴 , 三轴 , 应力状态 , 空间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收缩变性能试验

霍俊芳 , 李晨霞 , 侯永利 , 吕笑岩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长期变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等体积砂浆法(EMV法)与传统替代法配制再生混凝土,测试各组再生混凝土试件28 d龄期后自然条件下持荷的变形值和相同试验条件下试件的收缩值,并计算各组试件的变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变变化规律与对比普通混凝土相似.EMV法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变性能,具有较低的变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 配合比 ,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6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