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42CrMo钢火焰喷涂Ni60/WC涂层的电接触强化研究

李俊 , 范金辉 , , 朱世根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9.010

目的 研究电接触强化对氧乙炔火焰喷涂后42CrMo基体表面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以改善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提升基体表面性能.方法 利用氧乙炔火焰喷涂,在基体表面制备Ni60/WC涂层,再进行电接触强化.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式,对涂层及基体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物相分析,利用维氏显微硬度仪测量涂层到基体的硬度分布,并对电接触强化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热喷涂涂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经15kA电流强度电接触强化后,涂层的致密性显著提高,孔隙明显减少,与基体接触部分的界面缝隙消失,结合方式发生改变.涂层硬度均匀性改善明显,维氏硬度显著提高,由原来400HV提升至720HV左右.涂层内部形成了Cr元素聚集区,W元素扩散明显,形成了合金元素碳化物,对涂层起到弥散强化作用.结论 电接触强化能显著提高涂层性能与质量,改变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方式.

关键词: 氧乙炔火焰喷涂 , 电接触强化 , Ni60/WC涂层 , 界面结合强度 , 复合表面强化 , 42CrMo

感应重熔-热处理对镍基碳化钨涂层的影响

张生欣 , 狄平 , , 朱世根

中国表面工程 doi:10.11933/j.issn.1007-9289.2016.01.007

为了进一步挖掘镍基碳化钨涂层的潜能,在40Cr基材上利用火焰喷涂制备Ni60+35%WC复合涂层并对涂层进行感应重熔及热处理,利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测定了涂层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感应重熔使涂层与基材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致密,硬度、耐磨性显著优于基材.经淬火及回火后,涂层硬度有所提高.850℃淬火,400℃回火的涂层硬度最高,达到866 HV0.1,耐磨性也最好,磨损量仅为基材的43%.

关键词: 火焰喷涂 , 感应重熔 , 镍基涂层 , 耐磨性 , 显微硬度

电接触强化对Ni-P/Nano-WC复合刷镀层的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朱世根 , 丁浩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5.029

目的:提高Ni-P/nano-WC复合刷镀层的性能。方法利用电刷镀技术将Ni-P与nano-WC粉末共同沉积在40Cr基体表面形成纳米颗粒增强的复合镀层,再利用电接触技术对Ni-P/nano-WC复合镀层进行二次强化。利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能谱分析(EDS)和显微硬度测量等手段,分析电接触强化处理对Ni-P/nano-WC复合镀层的影响。同时利用滚动摩擦试验分析电接触强化前后复合镀层耐磨性的变化情况。结果电接触强化处理后, Ni-P/nano-WC复合刷镀层的孔隙和裂纹减少,复合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界面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发生焊合。XRD分析显示复合镀层的晶粒细化,镀层的晶粒尺寸由35.35 nm下降至26.28 nm。随着接触电流的加大,复合镀层的硬度也在逐步加大。经过20 kA电流的强化,复合镀层平均硬度由637HV0.1增加到885HV0.1,镀层硬度分布更加均匀;4 h的滚动摩损表明,随着接触电流的加大,试样的质量损失逐步减小,经20 kA接触电流强化后的Ni-P/nano-WC复合镀层质量损失为503 mg,比未经电接触强化的Ni-P/nano-WC复合镀层低40%。结论电接触强化技术能有效改善Ni-P/nano-WC复合镀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将镀层界面由机械结合变为冶金结合,同时提高镀层的耐磨性能。

关键词: Ni-P/nano-WC复合镀层 , 电接触强化 , 微观组织 , 冶金结合 , 硬度分布 , 耐磨性

n-WC-Al2O3/Ni-P复合电刷镀层的电接触强化及其耐磨性能

, 朱世根 , 丁浩

材料保护

为提高镀层的性能以及与基体的结合力,利用高能球磨技术制备出n-WC-Al2O3新型复合粉末,再通过纳米电刷镀技术将n-WC-Al2O3和Ni-P镀层共同沉积在40Cr基体表面,然后利用电接触强化技术对n-WC-Al2O3/Ni-P复合镀层进行再次强化.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电镜、热震试验和滚动磨损试验机等对电接触强化前后复合镀层截面、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以及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和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电接触强化后的n-WC-Al2O3/Ni-P复合镀层更加致密,与基体结合形式由机械结合变为冶金结合.未经电接触强化的复合镀层的4h滚动磨损质量损失为815 mg,而经电接触后的4h滚动磨损质量损失为502 mg,可见电接触强化处理使得复合镀层的耐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 n-WC-Al2O3 , Ni-P , 复合电刷镀层 , 电接触强化 , 微观形貌 , 耐磨性

江苏得高薪诚聘

材料保护

江苏得电镀化学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化学、新能源化学、生物化学以及相关特殊化学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因业务发展需要,公开诚聘以下人员:

关键词: 江苏 , 高新技术企业 , 能源化学 , 生物化学 , 业务发展 , 化学品 , 电化学

湍流强度线激光雷达测量的反演算法研究

马后永 , 靖旭 , 张守川 , 吴毅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1.01.014

湍流强度线激光雷达通过测量各层的大气相干长度来获得湍流强度线.从测量的大气相干长度直接反演湍流强度线会出现很大的噪声增益.介绍了一种通过求导并结合理查森迭代方法来反演湍流强度线,并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反演两种典型系数下的Hufnagel-Valley(H-V)C2n模式线,两参数下反演线和原始线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8%和10.6%,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激光雷达 , 反演算法 , 数值模拟 , 光学湍流

DCIM激光雷达测量湍流线反演算法及数值仿真研究

黄克涛 , 吴毅 , 侯再红 , 靖旭 , 程知 , 崔利果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4.03.015

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Hufnagel-Valley模型的差分光柱像运动(DCIM)激光雷达测量湍流线的反演算法,推导了数据平滑处理函数,通过对HV 5/7模型线数值仿真得出:真值反演时,反演线与理论模型线最大相差约0.004个量级,反演线计算的(r)0、整层θ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在0.5%以下;有10%随机误差时, 20 km以下反演线与理论模型线最大相差约0.5个量级, 20 km以上误差增大,反演线计算的(r)0和整层θ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约在10%和5%以下,满足实际激光大气传输应用;数据平滑处理函数不会影响反演线随高度的变化特性.最后仿真验证了反演算法的普适性,可用于DCIM激光雷达测量不同地区的湍流线.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湍流线 , 反演算法 , 激光雷达 , 数值仿真

热连轧机刚度差及其对板非对称的影响

郑旭涛 , 张杰 , 李洪波 , 马珩皞 , 张鹏武 , 胡海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444

针对某2250 mm宽带钢轧机出现的带钢断面板非对称性问题,提出综合1次楔形与3次楔形的不对称度概念来描述和评价板的非对称性。其次,采用压靠法获得轧机的弹跳曲线,并利用基于影响函数法的非对称辊系变形模型,计算分析轧机刚度差对带钢板非对称性的影响。在生产中,通过轧机设备关键零部件维修和定量预设定轧辊倾辊量达到对因轧机刚度差而引起的板非对称性进行控制和消除,从而保证宽带钢板的对称性和轧制稳定性。

关键词: 热连轧机 , 非对称 , 刚度 , 辊系变形模型 , 轧辊倾斜

车载测风激光雷达风线同步观测实验

刘秉义 , 冯长中 , 陈玉宝 , 高玉春 , 陈超 , 张冰 , 靳磊 , 闫宝东 , 刘智深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3.01.010

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能够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风场测量,中国海洋大学成功研制了可以测量风线和三维大气风场的车载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并已交付中国气象局使用.为了检验该激光雷达的测量性能,2011年春季开展了车载激光雷达与探空气球风线同步观测实验,获取了55组比对数据.介绍了此次同步观测实验,给出了激光雷达和探空气球风线数据的比对个例,并对所有比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步比对结果显示,激光雷达与探空气球风线数据的风速均方根偏差为2.76 m/s.通过分析比对偏差,证明了激光雷达风线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遥感 , 线 , 多普勒激光雷达 , 测风激光雷达 , 同步比对

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空间变的统一表达式

黄胜前 , 杨永清 , 李晓斌 , 陈志伟

材料导报

单轴、双轴和三轴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变试验得到的变系数、变泊松比以及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的双轴、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变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计算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空间变,介绍了应力组合对有效变泊松比的影响和基于有效变泊松比的空间变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应力张量的弹性力学意义,引入了球应力变系数(ψ)m和偏应力变系数(ψ) d,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变系数的空间变计算统一表达式,可计算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和三轴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变.

关键词: 混凝土 , 单轴 , 双轴 , 三轴 , 应力状态 , 空间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