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国
,
吴熙
,
毕巧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通过试验研究了两种水胶比分别为0.33和0.29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SCLC)的收缩和徐变性能,并与配合比相似的普通骨料自密实混凝土(SCC)及强度接近的普通混凝土(NC)进行了对比.收缩试验从入模后12小时开始,至6个月结束.徐变试验从3天龄期开始加载,分别在7、14、21和28天继续加载,而后保持荷载不变,加载应力水平分别为相应龄期抗压强度的40%,持续12个月.试验结果表明:SCLC前10天龄期有轻微膨胀现象,收缩变形始终小于SCC和NC,至6个月时三者有接近趋势;360天龄期SCLC徐变系数低于NC和SCC,而徐变度则高于NC,与SCC相当;随着抗压强度的提高,SCLC的徐变系数和徐变度均有减小趋势.
关键词: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
,
工作性能
,
收缩
,
徐变
占彦龙
,
李文
,
李宏
,
胡良云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7.06.034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交联剂、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DOTDL)为催化剂,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与聚四氟乙烯(PTFE)超细粉杂合固化在玻璃基体上制得具有一定透明度的自清洁超疏水涂层.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表面浸润性、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讨论了PTFE超细粉加入量对表面结构和浸润性的影响,探究了涂层的自清洁性能.制得的超疏水表面静态接触角最高达169.83°,滚动角2~3°,具有很好的超疏水性、低粘附力及自清洁性能.
关键词:
PDMS
,
PTFE超细粉
,
浸润性
,
接触角
,
自清洁
郑建勇
,
钟明强
,
冯杰
材料导报
简要介绍了超亲水表面的自清洁原理、各种制备方法及目前超亲水自清洁表面的产业化状况.从初始接触角、光谱响应范围和超亲水持久性角度出发,指出了当前超亲水自清洁表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超亲水
,
自清洁表面
,
产业化状况
季金苟杨斌夏之宁蒋兴良舒立春
材料研究学报
用自由基共聚法制备氟改性丙烯酸树脂的无规共聚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涂层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粒子填充法将纳米SiO2、TiO2与氟改性丙烯酸树脂共混后制备的超疏水自清洁涂层, 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达160 o以上, 滚动角小于5o, 具有超疏水性。涂层对其表层覆盖的污物具有一定的自清洁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涂层表面观察结果表明, 涂层表面具有类似荷叶表面的微米-纳米双微观结构。
关键词: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
coating
,
fluorine modified
,
nanometer
,
superhydrophobic
,
self-cleaning
季金苟
,
杨斌
,
夏之宁
,
蒋兴良
,
舒立春
材料研究学报
用自由基共聚法制备氟改性丙烯酸树脂的无规共聚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涂层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粒子填充法将纳米SiO2、TiO2与氟改性丙烯酸树脂共混后制备的超疏水自清洁涂层,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达160℃以上,滚动角小于5℃,具有超疏水性。涂层对其表层覆盖的污物具有一定的自清洁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涂层表面观察结果表明,涂层表面具有类似荷叶表面的微米-纳米双微观结构。
关键词: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
涂层
,
氟改性
,
纳米
,
超疏水
,
自清洁
杨钦
,
罗荘竹
,
谭生
,
罗一旻
,
张招柱
,
刘维民
中国表面工程
doi:10.11933/j.issn.1007-9289.2016.04.002
仿生超疏水自清洁涂层是表面工程领域的前沿课题,在电力、通信等领域防结/覆冰雪方面显示出重要的工程应用前景.文中主要围绕“工程适用性”,在总结国内外典型“多步法”制备超疏水表面的发展历程及局限性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新发展的“一步法”的优势及研究进展,并论述了超疏水涂层在工程应用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结合自然低温结冰环境,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结冰测试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探讨了超疏水表面结冰/脱冰行为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简要介绍了超疏水涂层防结冰工程示范的新成果,并展望了其于工程防结冰领域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超疏水
,
自清洁
,
低温冻雨
,
防结冰
,
工程应用
王宏
,
徐阳
,
聂清欣
,
李莘
,
魏取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文采用熔融静电纺制备聚己内酯(PCL)自粘结超细纤维膜,并对其进行恒温后处理.探讨了主要纺丝工艺参数对PCL纤维直径、纤维间粘结程度(粘结形式、粘结点数目及其分布)的影响以及恒温后处理温度对纤维形貌及热学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较高的电压与适中的接收距离有利于形成直径较小且粘结度较高的纤维;升高纺丝环境温度,有利于纤维直径的减小及粘结度的增加,但温度过高则无法成纤;喂料气压的增加虽使纤维直径变大,但纤维间粘结度有增加趋势;随着恒温后处理温度的提高,纤维直径基本不变,纤维膜结晶度和粘结点均有所增加.通过纺丝过程工艺与恒温后处理的调控实现自粘结超细纤维的可控制备有望成为增强电纺纤维膜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
熔融静电纺
,
聚己内酯
,
工艺调控
,
恒温后处理
,
自粘结超细纤维
黄胜前
,
杨永清
,
李晓斌
,
陈志伟
材料导报
单轴、双轴和三轴徐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徐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徐变试验得到的徐变系数、徐变泊松比以及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的双轴、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计算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空间徐变,介绍了应力组合对有效徐变泊松比的影响和基于有效徐变泊松比的空间徐变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应力张量的弹性力学意义,引入了球应力徐变系数(ψ)m和偏应力徐变系数(ψ) d,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徐变系数的空间徐变计算统一表达式,可计算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和三轴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
关键词:
混凝土
,
单轴
,
双轴
,
三轴
,
应力状态
,
空间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