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曼
,
袁福根
,
徐闻雅
,
顾章海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30604
研究了双组分体系Cp3 Ln/HSCH2 CH2 NEt2 (Ln=Sm,Yb)催化ε-己内酯聚合反应性能,并与Cp3 Ln/HOCH2 CH2 NMe2和Cp3 Ln(Ln=Sm,Yb)催化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催化活性:Cp3 Yb/HOCH2 CH2 NMe2> Cp3Sm/HOCH2CH2NMe2> Cp3 Yb/HSCH2CH2NEt2> Cp3Sn/HSCH2CH2NEt2> Cp3Sm> Cp3Yb.发现Cp3Ln(Ln =Sm,Yb)和HSCH2CH2NEt2是通过可逆平衡反应生成相应茂基稀土硫化物的,硫醇的加入可提高Cp3Ln的催化活性.Cp3Ln (Ln =Sm,Yb)和HOCH2CH2NMe2反应则立即完全生成茂基稀土烷氧化合物.测定了[Cp2Sm(μ-OCH2CH2NMe2)]2的晶体结构.
关键词:
己内酯
,
催化
,
烷氧化合物
,
硫化物
,
稀土
李国辉
,
雷云逸
,
徐得名
,
周世平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4.01.010
解析设计控制器,通过配置相应的李雅谱诺夫指数,使统一混沌系统趋于预期点.由于受控后系统李雅谱诺夫指数具有先知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李雅谱诺夫指数的大小来控制系统收敛速度.设计还表明,受控的统一混沌系统的收敛情况与参数无关.
关键词:
量子光学
,
统一混沌系统
,
李雅谱诺夫指数
,
控制混沌
,
Jacobi矩阵
杨鑫
,
胡菊菊
,
嵇英华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6.04.014
应用李雅普诺夫控制理论,对含约瑟夫森结电荷量子比特系统的状态实施了有效调控.数值仿真表明:对超导电荷量子比特系统,采用基于偏差的李雅普诺夫控制方法,不管是间接还是直接调控形式,选取适当的控制幅度可以达到对量子系统的调控目的;并且增大控制幅度,得到的控制函数曲线更平滑,完成控制任务需要的时间越短.这种控制方法避免了传统控制方法所需要的复杂的迭代计算,可以确保量子系统的稳定.因此,李雅普诺夫方法是一种具有一定实用意义的调控方法.
关键词:
量子控制
,
超导量子比特
,
李雅普诺夫方法
,
约瑟夫森结
张建芳
,
郑有业
,
张刚阳
,
龚瑞君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01.005
马扎拉金锑矿床位于西藏北喜马拉雅金锑成矿带.阐述了马扎拉金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金的赋存状态以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并对矿床成矿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马扎拉金锑矿床严格受构造及层位的控制,金主要以裂隙金、包裹金和晶隙金3种形式赋存在黄铁矿、辉锑矿、石英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二相包裹体和含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温度在180~350℃之间,峰值为270℃,w(NaCl)为2.90%-5.56%,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岩浆水与地热水混合流体,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闪长质岩浆及周围地层.因此,其成矿作用为早期断陷盆地沉积地层经区域变质作用使成矿物质初步富集,中新世岩浆热液带来成矿物质叠加成矿.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成矿作用
,
马扎拉金锑矿床
,
北喜马拉雅成矿带
吴健松
,
梁海群
,
黄雪清
人工晶体学报
以苦卤为原料,先在体系中加入Na2CO3-NaHCO3缓冲溶液,再以Na2CO3为沉淀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直晶率好、分散性好的碱式碳酸镁晶须(Mg2 (OH)2CO3·3H2O).通过元素分析、SEM及XRD测试等手段分别表征了产品的纯度、形貌特征及属性.结果表明,碱式碳酸镁晶须分散性好、晶形好、粒度分布均匀、晶须质量好.当反应温度T=32℃,反应时间t=69 h时可获得晶形好、表面光滑的碱式碳酸镁晶须.
关键词:
碱式碳酸镁
,
晶须
,
苦卤
,
增韧补强剂
,
阻燃剂
王发强
,
刘崇新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6.05.019
提出利用符号函数产生3涡卷混沌吸引子的方法,进行基本的混沌动力学分析,给出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功率谱、庞加莱映射,并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研究了两个3涡卷混沌吸引子的单向耦合同步的问题,给出3涡卷混沌吸引子产生及其同步的数值模拟结果.
关键词:
量子光学
,
混沌
,
3涡卷混沌吸引子
,
符号函数
,
单向耦合同步
刘源
,
徐仁扣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6.2014111201
为考察土壤锰氧化物的还原溶解行为,本文选取常见的根系分泌的8种有机酸(抗坏血酸、香草酸、柠檬酸、草酸、酒石酸、水杨酸、半胱氨酸和邻苯二甲酸)和1种酚类化合物(邻苯二酚),人工合成的MnO2和5种富含氧化锰的土壤(广东徐闻的砖红壤、海南澄迈的砖红壤、云南昆明的砖红壤、浙江嵊县的红壤和江苏南京的黄棕壤),研究了有机化合物对氧化锰的还原溶解作用.结果表明,较低pH和较高温度有利于有机化合物对MnO2的还原溶解.在pH 4.5—5.5和温度5—45℃范围内,不同有机化合物还原溶解MnO2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邻苯二酚>半胱氨酸>抗坏血酸>香草酸>柠檬酸>草酸≈酒石酸>水杨酸≈邻苯二甲酸.邻苯二酚、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对土壤中氧化锰也有较强的还原溶解能力.当5种土壤比较时,徐闻砖红壤中还原溶解出的锰量最高,其次为昆明砖红壤,嵊县红壤中还原溶解出的锰量最小.当有还原性有机化合物存在时徐闻砖红壤、昆明砖红壤和澄迈砖红壤中的氧化锰容易发生还原溶解反应,增加土壤中可溶态和交换态Mn2+的含量,并可能对植物产生锰毒害.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
二氧化锰
,
土壤易还原性锰
,
氧化锰的还原溶解
,
锰毒
吴小乐
,
谭德新
,
徐远
,
王艳丽
,
邢宏龙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2.038
以溴乙烷、甲基三氯硅烷、苯乙炔为原料,通过格利雅反应合成甲基三苯乙炔基硅烷单体(MTPES),采用FT-IR、1H-NMR、13C-NMR、29Si-NMR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非等温DSC法和流变学对单体的固化行为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MTPES的熔点为130℃,加工窗口为200℃,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
关键词:
甲基三苯乙炔基硅烷
,
格利雅反应
,
非等温DSC
,
流变
,
固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