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莲
,
钱昭
,
成会朝
,
田家敏
,
成创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Mo-Ti-Zr-TiC/ZrC合金,研究微量TiC/ZrC对合金性能与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TiC/ZrC后合金性能得以明显提高,TiC/ZrC添加量为0.4%(质量分数,下同)时,合金室温抗拉强度分别达到最高值.同时,微量TiC/ZrC显著提高了合金的高温强度,添加的微量碳化物粒子促进了合金高温拉伸过程中韧窝的形成,使合金高温拉伸由穿晶解理和韧窝断裂的混合断裂模式向韧窝断裂转变.
关键词:
TZM合金
,
TiC
,
ZrC
,
高温强度
,
韧窝断裂
张顺
,
范景莲
,
成会朝
,
田家敏
,
成创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W-ZrC合金,研究ZrC对W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显微组织分析表明:ZrC显著提高了合金相对密度和拉伸强度.ZrC均匀分布在W基体中,并与W生成含W、Zr、C和O等多元素的第二相粒子.存在于晶界之间的第二相粒子,有效抑制了合金烧结过程中的晶粒长大,随合金中ZrC含量的增加,合金晶粒尺寸减小.同时,随ZrC的添加,合金断口由沿晶断裂转变为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的混合断裂特征.
关键词:
W-ZrC合金
,
相对密度
,
拉伸强度
,
显微组织
,
断口形貌
陈建
,
顾明元
,
潘复生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3.03.017
把金属/陶瓷界面反应处理成表面相之间的反应,运用表面热力学基本原理研究了活性金属/陶瓷体系的粘着功.提出了一个活性体系的粘着功计算方法,并和文献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活性体系的最终粘着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每单位面积的金属/陶瓷表面相之间反应自由能的变化,另一部分是陶瓷或固相产物与基体金属的粘着功.界面反应越剧烈,固相产物与金属粘着功越大,则活性体系最终粘着功越大,这就为改善金属/陶瓷润湿性和粘着功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粘着功
,
界面反应
,
反应强度
,
固相产物
张滨
,
孙玉珍
,
王文皓
物理测试
详细介绍了紫外光电子谱(UPS)测量功函数的原理与实验方法,测量了金属镍、银和ITO靶材的功函数,并对测量方法和误差进行了讨论,表明这个方法更适用于测量功函数变化。
关键词:
功函数
,
UPS
徐亮
,
徐人平
,
薛彬
,
闫沛军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10.02.010
鉴于 ADB610钢冲击功(Akv)数据的分散性.采用多种概率统计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并采用相关系数法和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检验法( K-S检验法)检验拟合效果,检验结果显示三参数威布尔分布最优.通过对ADB610钢冲击功置信区间的研究,得到置信度95%、可靠度99.9%的置信区间为[139.5J, 217.1J].最后对冲击功进行求解,以获得一定可靠度下的安全冲击功, 分别得到对应可靠度为 0.9,0.975和0.99时的安全冲击功228.7J,210.1J和200.7 J.
关键词:
概率统计分布
,
三参数威布尔分布
,
K-S检验
,
置信区间
,
安全冲击功
张兴华
,
张琦
,
陈伦刚
,
徐莹
,
王铁军
,
马隆龙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2)60733-5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SiO2-ZrO2复合氧化物载体,并以浸渍法制备了Ni/SiO2-ZrO2双功能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愈创木酚加氢脱氧制环己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00°C焙烧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最高,在Ni金属中心和SiO2-ZrO2载体材料的协同作用下,愈创木酚转化率为100%,环己烷选择性为96.8%.对催化剂进行N2物理吸附、H2化学吸附、X射线衍射分析、H2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与Raman光谱等表征后发现,合成的SiO2-ZrO2为无定形的酸碱两性氧化物;经500°C焙烧的催化剂样品的有效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明显增大,表面酸量最多,硝酸镍分解成小颗粒的NiO较易被H2还原,这些特性是该催化剂样品具有高效加氢脱氧活性的原因.
关键词:
镍
,
氧化硅
,
氧化锆
,
焙烧温度
,
愈创木酚
,
加氢脱氧
,
环己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