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江
,
孔春阳
,
秦国平
,
王楠
,
戴特力
,
方亮
材料导报
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对射频磁控溅射制备的ZnO薄膜进行N掺杂,通过退火实现了ZnO薄膜的p型转变.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Hall实验对样品热退火前后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表明,该掺杂方法能得到稳定的p型ZnO薄膜,其电学性能随热退火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改善,其中在950℃、7min退火条件时,载流子浓度为1.68E+16cm-3,电阻率为41.5Ω·cm.
关键词:
氧化锌薄膜
,
p型
,
离子注入
,
制备
成华东
,
刘小井
,
苑震生
,
朱林繁
,
钟志萍
,
李文斌
,
徐克尊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z1.016
用高分辨快电子能量损失谱方法, 在入射电子能量2.5 keV、激发能范围8-88 eV、动量转移范围0.056-3.56 ato. unit的条件下, 测量了氪的贝特面, 并进一步分析了贝特面的特性.
关键词:
贝特面
,
广义振子强度
,
光学振子强度
朱志远
,
甄新刚
,
蒋海涛
,
李景光
,
王玉龙
,
白占禄
钢铁
研究了钢水成分、结晶器保护渣、结晶器振动、浸入式水口、二次冷却制度等连铸工艺技术对400mm特厚板坯表面横裂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400mm特厚板坯,钢的化学成分及第Ⅲ脆性区的高温延塑性,是形成表面横裂纹的内因;二冷区强冷及矫直力是形成表面横裂纹的外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400mm特厚板坯表面横裂纹的有效措施:浸入式水口采用凹底结构、液渣层厚度控制在8~13mm、二次冷却制度采用弱冷方式、垂直段板坯表面温度控制在1 100℃以上、矫直段表面温度控制在940℃以上。研究结果经实际应用后,特厚板坯表面横裂纹的发生率降低到4.88%,铸坯表面质量得到很好的改善。
关键词:
特厚板坯
,
横裂纹
,
高温延塑性
,
结晶器保护渣
,
结晶器振动
刘延湘
,
张旭
,
邓凤霞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9.2015032609
为考察阿特拉津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行为,实验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以叶绿素铜钠盐作为光敏化剂,探讨了阿特拉津光降解的影响因素及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阿特拉津直接光解较慢,叶绿素铜钠加入可以促进阿特拉津的光降解,具有敏化作用,当阿特拉津初始浓度为2 mg·L-1,加入8 mg·L-1叶绿素铜钠时,阿特拉津的降解率最大,达52.4%.pH影响阿特拉津的光敏化降解,在pH =7时降解率较大,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阿特拉津的降解率也随之提高.阿特拉津的光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半衰期为174 min.
关键词:
阿特拉津
,
光敏化
,
降解
,
叶绿素
甄新刚
,
朱志远
,
杨建平
,
王玉龙
,
刘洋
,
赵新宇
钢铁
分析了板坯厚度、钢液碳含量、铌含量、拉速、动态配水模型和3D喷淋技术对400 mm特厚板坯表面横裂纹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动态二次冷却模型存在缺陷,使得特厚板坯在低拉速浇铸时,受二冷区最小水量的限制,在矫直力和热应力的综合作用下,坯壳承受的总应变超过了其临界应变值,在距离铸坯角部150~500mm的振痕波谷处,最终形成沿晶界开裂的表面横裂纹.
关键词:
特厚板坯
,
表面横裂纹
,
矫直应变
,
动态配水模型
,
3D喷淋技术
马春武
连铸
对特厚板铸机的工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重点分析了影响铸机拉速的关键因素,特厚板铸机与转炉匹配关系的选择,静止凝固时间对减少铸坯缩孔的影响效果,以及其他一些特厚板铸机工艺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
特厚板
,
立式连铸机
,
工艺分析
毛敬华
,
王水根
,
占贤辉
连铸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特厚板坯在弯曲矫直区的温度与机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垂弯带液芯矫直型连铸机有利于防止铸坯表面裂纹.本研究成果对选择适宜的特厚板坯连铸机型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特厚板坯
,
连铸
,
机型
,
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