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6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高氮奥氏体钢中退火孪晶界及其断裂刻面的特征

刘世程 , 刘德义 , 陈汝淑 ,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5.04.010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18Cr-18Mn-0.7N高氮奥氏体钢固溶处理后的退火孪晶界及低温脆断中的退火孪晶界断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高氮奥氏体钢固溶处理时形成大量退火孪晶,退火孪晶界上存在微米高度的台阶,同一退火孪晶界上的台阶可以合并和分解,取向也在不断变化.退火孪晶界断面上存在折线状台阶花样,折线的首、末两端均位于断面边缘即晶界上;每根折线由三根取向不同的直线段依次圆滑连接而成,每根直线段分别与一组形变迹线平行,而相邻直线段间成120°角;数根折线以晶界上的同一点为圆心,形成一组同心半圆形花样,断裂刻面上的这种折线状台阶可作为退火孪晶界断裂刻面的判断依据.

关键词: 高氮奥氏体钢 , 低温脆断 , 退火孪晶界断面 , 台阶 , 形变迹线

铜中氧对铜/钢扩散复合界面的影响

王璞 , 刘世程 , 刘德义 , 陈汝淑 , 滕颖丽 ,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6.03.016

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含氧量的铜/钢双金属棒扩散复合界面氧化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铜中氧含量较少时,扩散复合中基本不形成氧化物.当铜中含氧量较高时,界面附近铜中形成弥散分布的氧化物颗粒;随扩散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氧化物颗粒尺寸变大,分布区域变宽;界面剪切断裂时裂纹在氧化物处形成、扩展.从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结果中可以确定在铜/钢界面附近的氧化物为Fe2O3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氧化物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铜/钢界面 , 铜中氧含量 , 氧化物 , 扩散

高氮奥氏体钢低温断裂途径与断口形貌

刘世程 , 刘德义 ,

金属学报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8Cr-18Mn-0.7N高氮奥氏体钢低温断裂途径进行了观察,证实该钢低温脆断中裂纹既可穿晶扩展又可沿晶界和退火孪晶界扩展仔细观察发现裂纹更容易在晶界和退火孪晶界形成并沿这些晶界扩展.对断面与侧面组织的双面观察表明,退火孪晶界断裂、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分别形成光滑平面状断裂刻面、光滑曲面状断裂刻面和粗糙不平的断裂刻面.

关键词: 高氮奥氏体钢 , null , null

高氮奥氏体钢低温断裂途径与断口形貌

刘世程 , 刘德义 ,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2.10.007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8Cr-18Mn-0.7N高氮奥氏体钢低温断裂途径进行了观察,证实该钢低温脆断中裂纹既可穿晶扩展又可沿晶界和退火孪晶界扩展仔细观察发现裂纹更容易在晶界和退火孪晶界形成并沿这些晶界扩展.对断面与侧面组织的双面观察表明,退火孪晶界断裂、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分别形成光滑平面状断裂刻面、光滑曲面状断裂刻面和粗糙不平的断裂刻面.

关键词: 高氮奥氏体钢 , 低温脆断 , 断裂途径 , 断口形貌

用李谱诺夫指数配置法控制统一混沌系统

李国辉 , 雷云逸 , 徐得名 , 周世平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4.01.010

解析设计控制器,通过配置相应的李谱诺夫指数,使统一混沌系统趋于预期点.由于受控后系统李谱诺夫指数具有先知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李谱诺夫指数的大小来控制系统收敛速度.设计还表明,受控的统一混沌系统的收敛情况与参数无关.

关键词: 量子光学 , 统一混沌系统 , 谱诺夫指数 , 控制混沌 , Jacobi矩阵

基于偏差的李普诺夫方法超导量子比特系统调控

杨鑫 , 胡菊菊 , 嵇英华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6.04.014

应用李普诺夫控制理论,对含约瑟夫森结电荷量子比特系统的状态实施了有效调控.数值仿真表明:对超导电荷量子比特系统,采用基于偏差的李普诺夫控制方法,不管是间接还是直接调控形式,选取适当的控制幅度可以达到对量子系统的调控目的;并且增大控制幅度,得到的控制函数曲线更平滑,完成控制任务需要的时间越短.这种控制方法避免了传统控制方法所需要的复杂的迭代计算,可以确保量子系统的稳定.因此,李普诺夫方法是一种具有一定实用意义的调控方法.

关键词: 量子控制 , 超导量子比特 , 普诺夫方法 , 约瑟夫森结

含左手材料的托多层结构

朱世忠

硅酸盐通报

采用转移矩阵的方法研究了由左手材料和右手材料交替组成的托结构的透射谱,发现相比于全部由右手材料组成的托多层结构的透射谱,其透射峰的个数减少,但是随着托结构代数的增加,这种现象逐渐消失.在托多层结构中,场强的分布呈现出与结构相似的现象.本文同时研究分析了托结构中的零有效折射率带隙.

关键词: 左手材料 , 托结构 , 有效折射率带隙

新疆古尔金矿床综合找矿模型

闻晓慧 , 姚敬金 , 张素兰 , 林天亮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305

找矿模型的建立对在已知矿床周围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重大的意义.古尔塔格金矿带是新疆东天山的重要金矿带,已发现金矿床(点)多处,其中古尔金矿床是该带具有代表性的矿床.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古尔金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找矿信息,进而建立古尔金矿床综合矿模型,确立一套有效找矿方法技术组合,为该成矿带同类型矿床的快速高效找矿评价提供合理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 古尔金矿床 , 地质 , 地球物理 , 地球化学 , 找矿模型

西藏北喜马拉马扎拉金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张建芳 , 郑有业 , 张刚阳 , 龚瑞君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01.005

马扎拉金锑矿床位于西藏北喜马拉金锑成矿带.阐述了马扎拉金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金的赋存状态以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并对矿床成矿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马扎拉金锑矿床严格受构造及层位的控制,金主要以裂隙金、包裹金和晶隙金3种形式赋存在黄铁矿、辉锑矿、石英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二相包裹体和含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温度在180~350℃之间,峰值为270℃,w(NaCl)为2.90%-5.56%,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岩浆水与地热水混合流体,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闪长质岩浆及周围地层.因此,其成矿作用为早期断陷盆地沉积地层经区域变质作用使成矿物质初步富集,中新世岩浆热液带来成矿物质叠加成矿.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成矿作用 , 马扎拉金锑矿床 , 北喜马拉成矿带

酸铵改性对聚丙烯腈热性能的影响

张寿春 , 温月芳 , 杨永岗 , 郑经堂 , 凌立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二甲基亚砜溶液体系中,制备了丙烯腈-衣酸铵共聚树脂.用差示扫描量热和热失重-质谱仪分析了衣酸铵对聚丙烯腈预氧化稳定化放热曲线和炭化裂解过程的影响.衣酸铵有效地降低了树脂的预氧化放热峰起始温度和放热量,拓宽放热峰,提高了炭化收率;衣酸铵含量从0.2%增至1.0%时,炭化收率逐渐增大;含1.0%衣酸铵的共聚PAN与均聚PAN相比,炭化过程中部分主要挥发性产物的释放量减小.

关键词: 聚丙烯腈 , 共聚单体 , 预氧化稳定化 , 炭化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