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江
,
张剑飞
,
陶文铨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采用Bell-Delaware换热器设计方法研究了传统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加热轻油时在不同管束排列角度下,改变换热器壳侧折流板间距以及改变折流板的窗口高度对管壳式换热器的壳体内径、换热管数目、壳侧换热系数及壳侧压降的影响.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
弓形折流板
,
结构优化
张承武
,
刘志刚
,
梁世强
,
管宁
工程热物理学报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流经直径为0.5 aim,高度分别为1.0 mm、0.75 mm、0.5 mm和0.25 mm的圆柱组成的柱群板,其宽度与长宽分别为3.5 mm和40 mm,测量通道进出口压差及流量,研究微柱群内部分别在叉排和顺排时液体流动的阻力特性.研究表明,微柱群内流动阻力系数f,随Re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Re数大于500时,f基本不变;微柱高度和直径之间存在一个有利于流动的最佳比例,该值介于1到1.5之间;顺排微柱群的f明显小于叉排微柱群,其,值为叉排微柱群的0.5倍.
关键词:
微柱群
,
圆柱绕流
,
阻力特性
李智丽
物理测试
对材质为20钢的无缝管内折缺陷进行了扫描电镜以及金相显微镜检测分析,经检测分析,该折叠缺陷产生原因为钢坯内部疏松严重并有硫化物聚集,在穿管过程中暴露在管内壁,这种伴随有夹杂的组织缺陷在轧制过程中无法焊合从而形成内壁折叠缺陷.
关键词:
无缝管
,
内折
,
扫描电镜
马雷
,
王英双
,
杨杰
,
刘志春
,
刘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折流杆换热器的基础上,以水为流动介质,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不同折流杆杆型与间隔组合的折流杆式换热器进行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折流杆杆型为椭圆杆,折流杆间隔为120 mm时,性能最好.
关键词:
换热器
,
折流杆
,
数值模拟
,
强化传热
曹兴
,
杜文静
,
程林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搭接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邻折流板轴向周边重叠的结构有效地减轻了三角区漏流,使轴向速度沿径向的分布更加均匀;与1/4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相比,其壳程传热系数更高,压降更低,综合性能在小螺旋角下更具优势.
关键词:
换热器
,
螺旋折流板
,
搭接
,
新型
,
数值模拟
刘晓君
,
陈国华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20371
3-硝基-4-氯苯甲酸(2)经甲胺化得3-硝基4-甲氨基苯甲酸(3),2-氨基吡啶与丙烯酸乙酯经迈克尔加成得3-[(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5),化合物3与5经缩合、催化氢化得3-{[(3-氨基-4-甲胺基)苯甲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7),化合物7再与N-(4-氰基苯基)甘氨酸(8)酰化、环合和Pinner反应,最后与氯甲酸正己酯反应得到达比加群酯(1),总收率约40%(以3-硝基-4-氯苯甲酸计),结构经IR、1H NMR和MS测试技术确证.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
非肽类凝血酶抑制剂
,
合成
郑兆勃
金属学报
引入了模糊对称群的概念,并用来描述非晶态结构的短程有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