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玉英
,
方建章
,
彭峰
,
李保健
,
黄垒
催化学报
采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氨水微乳体系合成了纳米TiO2和SiO2/TiO2复合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甲基橙降解评价了其光催化性能,讨论了SiO2/TiO2摩尔比、晶相组成及粒径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SiO2/TiO2催化剂中形成了新的 Ti - O - Si 键和无定形SiO2; 在纳米TiO2中复合SiO2能有效抑制锐钛矿向金红石的转变,增加锐钛矿的稳定性,并阻止TiO2晶粒的聚集生长. 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随金红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加入适量SiO2能明显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其中摩尔比为1/7的SiO2/TiO2光催化活性最高.
关键词:
纳米粒子
,
二氧化钛
,
氧化硅
,
光催化
,
微乳法
,
甲基橙
李明玉
,
牛谦
,
方建章
,
李桂敏
,
唐启红
,
李秀玉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4.02.004
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液膜体系在分离过程中的传质、溶胀和渗透等性能,分别考查了聚胺型表面活性剂L-113A和LMA-1及酯型表面活性剂Span 80对含P204载体液膜体系迁移镧(Ⅲ)的影响,以及L-113A、L-113B和EM-301对无载体液膜体系富集氨氮的影响.实验表明,因表面活性剂不同,造成乳状液膜体系在分离富集镧或氨氮时,分离传质性能相差较大,LMA-1-P204-煤油的液膜体系对镧具有最大的迁移能力,迁移率97.4%;而L-113A-膜相添加剂-煤油的液膜体系对氨氮的溶解渗透能力最大,迁移率为86.4%.另外,对因表面活性剂结构不同而造成油水界面黏度的差异以及对传质速率的影响,从乳状液膜和自组装双分子液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
乳状液膜
,
镧(Ⅲ)
,
氨氮
,
分离
,
传质
雷芸
,
姚建云
,
张科
,
袁继祖
硅酸盐通报
本试验以安徽凤阳石英为原料,利用石英在高温煅烧制备方石英,并对影响石英-方石英转化率的因素:石英的粒度,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分别进行研究.
关键词:
石英
,
方石英
,
煅烧温度
,
保温时间
,
转化率
阎军
,
田文庆
,
陈林
,
沈晓辉
,
章静
钢铁
为满足钢坯连轧机在生产圆坯和方坯的需要,同时提高椭圆和圆孔型的利用率,提出“椭圆圆菱方”孔型系统生产方坯的方法。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和工业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圆坯和方坯在菱方孔型中的变形规律,对比了方坯进菱孔和圆坯进菱孔轧制时的变形特点。发现圆进菱轧制时轧件的变形更加均匀,轧件的头尾尺寸超差小,菱孔的磨损更加均匀。为合理利用中间圆孔型轧制方坯工艺规程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方坯;圆坯;菱方孔;轧制;有限元
阎军
,
田文庆
,
陈林
,
沈晓辉
,
章静
钢铁
为满足钢坯连轧机在生产圆坯和方坯的需要,同时提高椭圆和圆孔型的利用率,提出"椭圆-圆-菱-方"孔型系统生产方坯的方法.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和工业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圆坯和方坯在菱方孔型中的变形规律,对比了方坯进菱孔和圆坯进菱孔轧制时的变形特点.发现圆进菱轧制时轧件的变形更加均匀,轧件的头尾尺寸超差小,菱孔的磨损更加均匀.为合理利用中间圆孔型轧制方坯工艺规程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方坯
,
圆坯
,
菱方孔
,
轧制
,
有限元
王荣
腐蚀与防护
08钢板制成的方管在电镀锌后,库存半个月左右发现其表面出现大量白斑,白斑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等分析手段对该白斑进行了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方管由于镀锌前酸洗过度,钢板表面产生严重晶间腐蚀和晶粒脱落,导致镀锌过程中锌层愈合不良,锌层不连续.腐蚀产物主要为ZnO,呈白色绒毛状结晶物聚集在表面微孔区域.
关键词:
电镀锌
,
白斑
,
腐蚀
,
晶粒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