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中
,
孙水裕
,
陈华林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7.08.025
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飞灰为吸附剂,就飞灰对电镀废水中Cu2+的静态吸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着重探讨了平衡时间、pH值、飞灰剂量、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飞灰吸附处理电镀废水中Cu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 h;pH值是影响飞灰吸附废水中Cu2+的重要因素,pH=6时吸附效果最好,对Cu2+的去除率可达到87.01%;飞灰对Cu2+的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Henry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但不符合Langmuir模型.
关键词:
飞灰
,
吸附
,
电镀废水
,
Cu2+
,
吸附等温线
卢圆圆
,
刘果
,
张静
,
冯兆池
,
李灿
,
李智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1023-3
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有可能成为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以TiO2,WO3和Bi2O3等半导体为催化剂的光催化反应受到广泛关注.WO3是一种典型的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电致变色、气敏和光催化等性能,在电致变色器件、气敏传感器和光催化剂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由于WO3具有高的太阳能利用率、良好的可见光响应性和较强的抗光腐蚀性,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所以在光解水制氢及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WO3半导体表面上较高的光生电子-空穴复合效率是影响其光催化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而限制了WO3在光催化领域的工业应用.研究发现,TiO2材料在从锐钛矿向金红石转变的过程中,通过精细调变焙烧温度,可以在两种晶相的界面形成TiO2异相结.形成的锐钛矿-金红石异相结能有效促进电子-空穴分离.目前,构建异相结已成为改善光催化剂电子-空穴分离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人们先后成功构建了α-Ga2O3/β-Ga2O3,α-Bi2O3/β-Bi2O3和WO3/WO3·H2O等异相结,这些异相结催化剂在光催化降解水产氢和降解污染物反应中显示了比单一晶相更高的光催化活性.WO3是一种多晶相材料,具有正交、六方、单斜和四方等多种晶体结构,其中六方晶相(h-WO3)由于具有开放结构而在气体传感器和电池电极等领域显示了突出性能,而单斜晶相(m-WO3)具有合适的带宽和良好的可见光响应性,因而广泛应用在光催化领域.而且,h-WO3的导带和价带均低于m-WO3的导带和价带,所以在WO3材料中有可能通过构建单斜/六方异相结(m-WO3/h-WO3)来提高WO3的光催化性能.本文借鉴半导体异相结概念,采用固相热分解法,试图通过调节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以构建m-WO3/h-WO3异相结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WO3样品的晶相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等进行了表征.以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为模型,研究了不同晶相WO3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考察了WO3晶相和异相结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从而为WO3材料中异相结的构建提供思路、方法和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采用偏钨酸铵固相热分解制备WO3的过程中,焙烧温度为600-700℃时,样品为单斜晶相,随着焙烧温度升高至800℃时,样品中开始出现六方晶相.随着焙烧温度升高,h-WO3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当温度升至1000℃时,h-WO3的含量有所减少.SEM和HRTEM结果验证了m-WO3/h-WO3异相结的形成,小的m-WO3粒子分布在棒状h-WO3上,并且两者紧密接触.为了进一步证实WO3的异相结效应,将偏钨酸铵在800℃焙烧不同时间(8-30 h).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焙烧时间可有效控制m-WO3和h-WO3混合晶相比例,800℃焙烧8h时m-WO3为主要晶相,焙烧12h时h-WO3含量明显增加,当焙烧时间延长至24和30h时h-WO3含量减少.SEM结果同样显示,在800℃焙烧12h样品中棒状h-WO3显著增多,与小的m-WO3粒子接触几率增大,即m-WO3/h-WO3异相结数量增加.不同晶相WO3样品光催化降解RhB的结果表明,具有m-WO3/h-WO3异相结结构的WO3催化剂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单斜相/六方相异相结的形成提高了电子-空穴分离效率,从而提高了其光催化降解RhB的活性.而在具有m-WO3/h-WO3异相结结构的WO3催化剂中,随着焙烧温度升高或焙烧时间延长,h-WO3含量有所减少,从而导致暴露的m-WO3/h-WO3异相结数量减少,因而使得活性有所降低.本文采用固相热分解法通过调变焙烧温度构建了m-WO3/h-WO3异相结光催化剂,显著提高了光催化降解RhB的活性,这对设计合成高效WO3基光催化剂具有一定借鉴.
关键词:
氧化钨
,
异相结
,
热分解法
,
光催化
,
罗丹明B
王永祥
,
罗开基
,
吴朗
,
肖平平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7.05.022
根据含五阶非线性微扰修正项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采用变分法,导出了光纤中类明孤子各参数随传输距离演化的方程组,研究了脉宽与距离、啁啾与脉宽之间的关系,并对描述相位和频率的方程组用龙格-库塔算法进行了数值求解.结果表明:五阶非线性使类明孤子的脉宽压缩,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初始啁啾和三阶色散对脉宽的展宽作用;五阶非线性对类明孤子的相位和频率演化特性的影响不明显,因而适度的五阶非线性(γ在0.0001到0.1之间)有利于类明孤子的稳定传输.
关键词:
纤维与导波光学
,
脉宽压缩
,
变分法
,
类明孤子
,
龙格-库塔算法
王永祥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8.06.019
根据含三阶色散微扰修正项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采用变分法,导出了三阶色散效应作用下光纤中具有初始啁啾的类明孤子各参数随距离演化的微分方程组,并用龙格-库塔算法对微分方程组进行了数值求解,数值结果表明:正三阶色散使脉宽展宽,负三阶色散使脉宽压缩,而初始啁啾总是使脉宽展宽,它们都导致相位与频率的抖动和更为严重的频率啁啾.为保证类明孤子稳定传输必须控制三阶色散系数和初始啁啾在很小(如≤0.0001)的范围内,采用三阶色散符号正负交替改变的光纤也有助于类明孤子稳定传输.
关键词:
纤维与导波光学
,
传输特性
,
变分法
,
类明孤子
,
龙格-库塔算法
黄典文
,
殷连寿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4.01.017
硫酸介质中和有KBr存在下,碘酸根对罗丹明B有褪色作用,且褪色的程度与碘酸根存在量有关,从而建立了光度法测定碘的新方法.在0.06mol/L H2SO4中,吸光度至少能稳定24h.方法的最大吸收波长54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7×104,在25mL溶液中碘质量在0~60μg范围与罗丹明B褪色的程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应用于测定加碘盐中碘,结果满意.
关键词:
碘
,
罗丹明B
,
加碘食盐
,
分光光度法
阎军
,
田文庆
,
陈林
,
沈晓辉
,
章静
钢铁
为满足钢坯连轧机在生产圆坯和方坯的需要,同时提高椭圆和圆孔型的利用率,提出“椭圆圆菱方”孔型系统生产方坯的方法。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和工业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圆坯和方坯在菱方孔型中的变形规律,对比了方坯进菱孔和圆坯进菱孔轧制时的变形特点。发现圆进菱轧制时轧件的变形更加均匀,轧件的头尾尺寸超差小,菱孔的磨损更加均匀。为合理利用中间圆孔型轧制方坯工艺规程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方坯;圆坯;菱方孔;轧制;有限元
阎军
,
田文庆
,
陈林
,
沈晓辉
,
章静
钢铁
为满足钢坯连轧机在生产圆坯和方坯的需要,同时提高椭圆和圆孔型的利用率,提出"椭圆-圆-菱-方"孔型系统生产方坯的方法.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和工业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圆坯和方坯在菱方孔型中的变形规律,对比了方坯进菱孔和圆坯进菱孔轧制时的变形特点.发现圆进菱轧制时轧件的变形更加均匀,轧件的头尾尺寸超差小,菱孔的磨损更加均匀.为合理利用中间圆孔型轧制方坯工艺规程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方坯
,
圆坯
,
菱方孔
,
轧制
,
有限元
候立松
,
刘纯
,
陈述春
材料研究学报
用溶胶—凝胶法将不同浓度的罗丹明6G(Rhodamine 6G,R6G)染料掺入硅凝胶块和涂层薄膜中,用倍频YAG 激光(0.53μm)做激发光源研究其荧光性质。对凝胶块、凝胶薄膜和乙醇溶液中R6G 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比较,研究了温度和R6G 浓度对荧光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R6G/SiO_2摩尔比高达10~(-4)时,凝胶薄膜中的R6G 分子仍不发生聚集现象;在475K 以下,积分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表现出很好的重现性;当温度高于600K 时,荧光消失,表明染料R6G 已完全分解。
关键词:
罗丹明6G
,
fluorescent spectra
,
sol-gel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