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7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中国古青铜器表面富锡铜镀及焊的工艺探索第三部分——

吴元康 , 储荣邦

电镀与涂饰

焊是从镀衍生而来的.阐述了焊的定义、特点、应用和意义.设计了用于制作组合青铜器的焊工艺,给出了焊料、焊剂配方,说明了前处理、加热驱汞及后处理的操作方法.以西汉云南纳贡场面青铜贮贝器为例,介绍了镀与焊工艺的具体实施过程.提出了鉴别古青铜器是由失蜡铸造后铸焊而成还是由分铸小件铜焊而成的方法.

关键词: 青铜器 , 富锡铜 , , 贮贝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表面镀技术(二)

吴元康 , 储荣邦

材料保护

3镀与焊 3.1镀工艺 镀富锡铜时镀件置于炉中不免相互紧靠,甚至上下叠放。若镀件之间不放置范板相隔,加热去汞时不免会有镀液流淌而导致上下两镀件焊在一起。如果说商代早中期就有了镀富锡铜的青铜器,则最晚在商代晚期已有少数焊件。考古学者认为,两周时期青铜器已采用铜焊工艺。

关键词: 青铜器 , 技术 , 表面 , 古代 , 中国 , 镀件 , 工艺 , 商代

铀表面镀锌涂层及其抗腐蚀性能

沈崇雨 , 李炬 , 李嵘 , 陈亮

腐蚀与防护

利用锌汞齐在铀表面镀锌保护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对涂层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重法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了涂层的抗氧化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铀表面镀的锌涂层结构致密,与基体结合紧密;在40%的氧气氛中,150℃温度时的加速腐蚀试验结果显示,镀锌涂层具有优良的抗氧化腐蚀性能,锌涂层的抗腐蚀原理是基于在锌涂层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锌保护膜,从而阻止基体铀的进一步腐蚀。

关键词: , 汞齐 , 涂层 , 腐蚀

中国古青铜器表面富锡铜镀及焊的工艺探索第二部分——镀的原理及工艺设计

吴元康 , 储荣邦

电镀与涂饰

阐述了镀料中铜、锡、铅、汞的主要作用,以及加热驱汞时各元素之间冶金反应的原理和物相变化.以仿古青铜镜为例,设计了3种镀用富锡铜粉的配方,介绍了青铜件的镀前处理,汞齐涂料配制和涂抹的方法,以及加热驱汞的操作步骤.指出了古青铜器表面富锡镀层为镀富锡铜的依据.

关键词: 青铜器 , 富锡铜 , , 驱汞 , 原理 , 配方

中国古青铜器表面富锡铜镀及焊的工艺探索 第一部分——富锡铜镀在古青铜器中的应用

吴元康 , 储荣邦

电镀与涂饰

根据出土文物的情况,介绍了表面具有富锡铜层的古青铜器.阐述了镀的定义及分类.指出古青铜器大多经过富锡铜镀工艺处理,而不是热浸镀或其他工艺.认为镀后加热驱汞及Sn7-9Hg在土壤环境中分解,是导致古青铜器表面测不出汞的原因.

关键词: 青铜器 , 富锡铜 ,

中国古代青铜器表面镀技术(一)

吴元康 , 储荣邦

材料保护

镀即汞合金镀,在中国春秋末期已被发明,用于青铜器的表面鎏金,战国初期已出现了大量的鎏金青铜器。最初鎏金被称为“鋈续”,汉书称为黄金涂。

关键词: 青铜器 , 表面 , 中国 , 技术 , 古代 , 合金镀

近壁方柱绕流非定常特性的TR-PIV测量

, 余俊 , 万津津 , 刘应征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采用时变粒子图像速度场测试技术(TR-PIV),研究了低速循环水槽中近壁(G/D=0.1)二维方柱绕流的非定常流动特性.通过对实验得到的20000个连续瞬态速度场进行分析,得到了时均速度矢量场,速度大小分布和流向速度脉动强度分布.根据回流间歇系数的分布确定了时均再附点的位置.通过对原始速度场进行互相关分析,得到了流场中低频大尺度相干结构输运速度Uc=0.4U0.

关键词: TR-PIV , 相干结构 , 互相关

材料中受交换电子的电导机制

田锡芝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3969/j.issn.1671-6620.2004.03.012

金属中相邻原子间交替受互换价电子是金属键合的基本模式[1].作者据此研究金属、半导体、绝缘体中的受交换电子结构,并进而探讨这种结构与上述材料导电特性的关系.

关键词: , 价电子 , 电导 , 金属 , 半导体 , 绝缘体

提高天井贯通精度的测实践

张峰 , 鲍玉学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2.01.008

贯通测量是地下开采矿山井巷施工的重要环节.通过宏达矿业公司在天井贯通测量中应用手持激光测距仪配合半圆、挂罗盘测角的测实践及分析,提出了消弱磁干扰和减小垂曲误差影响的实用方法,一方面提高了测量精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测量人员在天井测量过程中的安全性.

关键词: 地下矿山 , 天井 , 贯通工程 , 测量精度 , 手持激光测距仪 , 挂罗盘

超声振方式对纯铝凝固组织细化规律的研究

蒋日鹏 , 李晓谦 , 张立华 , 张雪 , 吴钰 , 谢恩华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9.02.002

分别采取静态连续振和动态间歇振两种方式对工业纯铝熔体进行超声处理,并根据空化效应和声流效应理论详细分析了铸锭凝固组织的细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振方式对凝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细化.连续振条件下,不同的超声功率对组织的细化效果有所不同.当选取振功率为170W时,组织细化作用最强,所得晶粒尺寸最小.间歇振条件下,当超声功率从大到小加载时,组织细化较为理想.每隔不同温度施以不同时间的超声振动时,若处理时间与温度选取适当则能获得比连续振时更为细小的组织.

关键词: 铝熔体 , 振方式 , 超声振动 , 凝固组织 , 晶粒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