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
胡云辉
,
曾惠元
,
钟平
,
汤智慧
,
宋颖刚
中国表面工程
doi:10.11933/j.issn.1007-9289.2016.02.016
结构因素和加工方式对零件疲劳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车削、磨削和喷丸等方法改变光滑(Kt=1)和缺口(Kt=2)两种结构应力集中状态试样的表面完整性,表征了6种应力集中和表面完整性状态下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的高频轴向疲劳应力寿命曲线,并研究了表面残余应力和表面粗糙度等表面完整性参数.将光滑车削状态的疲劳极限作为基线.结果表明:在光滑条件下,磨削、车削喷丸和磨削喷丸后疲劳极限较基线分别提高18.1%,21.4%和26%;而在缺口条件下,相比于基线,磨削疲劳极限下降了20.8%,喷丸后的疲劳性能较磨削提高25.9%.车削、磨削、车削喷丸和磨削喷丸后粗糙度分别为1.733、0.819、2.251和2.228μm.结构应力集中状态对于疲劳性能的影响大于表面完整性,但对于确定的结构,表面完整性对于疲劳性能亦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结构应力集中
,
表面完整性
,
疲劳性能
,
喷丸
王洪涛
,
张俊华
,
张天宁
,
姜玉玲
,
丁少峰
,
郭廷忠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8.2015123101
以惠济河水系开封段底泥为研究对象,沿河采集75个底泥样品,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并采用富集系数法分析重金属富集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惠济河开封段底泥Cd、Cr、Cu、Ni、Pb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24.51、67.86、290.65、28.46、115.34、1936.95 mg·kg-1,远高于我国潮土背景值.富集系数分析表明,底泥各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146.10) >Zn(19.62)> Cu(9.89) >Pb(3.83) >Cr(0.89) >Ni(0.88),其中Cd、Cu、Zn已显著富集污染,Cr、Ni无明显富集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底泥各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Cd>Cu>Zn>Pb>Ni>Cr,6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7259.21,属于很强生态风险,RI“很强”等级样点主要分布在黄汴河、化肥河、惠济河下游及马家河下游河段,镉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关键词:
开封市
,
惠济河
,
底泥
,
富集
,
潜在生态风险
罗阳
金属学报
<正> 在具有实用意义的Fe-Si(≤8wt-%)系中,碳含量在万分之几范围内的变化,足以显著改变α,γ单相区和α+γ等双相区的存在范围,硅钢生产工艺参数均依据相图。至于借脱碳以发展柱状晶的特殊热处理工艺,更离不开相图的指引。所以长期来曾对Fe-Si-C三元系中各相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到目前为止,文献中尚缺少有关此成分范围的较详细而精确的相图可借鉴。为此,我们绘制了Fe-Si(≤8wt-%)-C(≤0.1wt-%)局部三元三维相图。同时介绍,借发展柱状晶特殊热处理工艺来校核γ和γ+α存在温区的有效方法。最后,在附录中分别给出一系列等硅和等碳赝二元剖面,相应的成分间隔各为1wt-%Si和0.02wt-%C。
关键词:
相图
,
Fe-Si-C system
,
Si-steel
丁学勇
,
王文忠
金属学报
由Miedema二元合金生成热模型得到计算任意二元系中组元活度的新公式,该公式适用于任何液态和固态溶液,通过对大量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用该方法计算的结果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关键词:
二元系
,
null
,
null
张庆礼
,
李冬青
,
肖进
,
王宜申
,
殷绍唐
人工晶体学报
本文给出了一种由生成元计算所有群元的计算方法,该算法可用于点群、空间群及其一般群的计算.以Oh点群和空间群I23的生成元计算了它们的全部群元,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
关键词:
算法
,
点群
,
空间群
,
群生成元
,
群元
丁学勇
,
陈星秋
,
P.Rogl
,
J.E. Morral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0.08.010
提出了预测三元系合金中原子浓度(原子分数,%)低于10的组元的扩散系数、本征扩散系数和热力学因子的模型;通过此模型预测1473 K时,Ni-Al-Cr(富Ni)三元合金系的扩散系数,并和实验值进行比较,模型预测结果良好.
关键词:
扩散系数
,
预测模型
,
三元合金系
,
Ni-Al-Cr
王亲猛
,
郭学益
,
廖立乐
,
田庆华
,
张永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通过分析氧气底吹炼铜过程产生的高品位铜锍中Cu、Fe、S、SiO2等组元含量变化趋势,结合冶金过程原理,研究上述各组元造锍行为及组元含量间的映射关系.结果表明:Cu、Fe、S、SiO2等组元在铜锍中的造锍行为具有相互关联性,其中Cu、Fe、S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较强,Cu-Fe、Cu-S、Fe-S含量之间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0.89、0.79,但SiO2与Cu、Fe、S之间的关联性较弱.构造了Cu、Fe、S组元含量复合映射模型,该复合模型预测精确度高于单因素模型的预测精确度,可为生产过程中高品位铜锍多组元含量的精细调控,及熔炼-吹炼过程热量精确分配提供指导.
关键词:
氧气底吹
,
炼铜
,
铜锍
,
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