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亮
,
张智勇
,
游红军
,
戴志群
,
未本美
,
宣丽
,
彭增辉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10.06.004
合成了高双折射率、低黏度的含氟联苯乙炔类液晶系列化合物(Ⅵ),这些化合物经过IR、1H-NMR、13C-NMR,19F-NMR、MS鉴定确定分子结构正确,其液晶相态经过DSC和POM测定,并测试分析了它们的折光率和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液晶化合物的双折射率达到0.32以上,与其他结构相当的炔类化合物相比,具有较低的低温黏度以及较小的温度依赖性.这些特性有利于降低液晶材料的黏度并提高响应速度.
关键词:
烷基含氟联苯乙炔类化合物
,
合成
,
低温黏度
,
高双折射率液晶
张明
,
杨玲
,
吕辉华
,
未本美
,
张军涛
,
谢东
,
汪海波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7.03.001
以天然鱼源胶原为基质材料,以罗丹明B为模拟负载目标药物,采用不同方法制备负载罗丹明B的胶原缓释材料,以负载率和材料缓释性能作为评价指标,优化了胶原基生物缓释材料的制备工艺条件,探讨了胶原负载罗丹明B的缓释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直接共混、共混/组装、共混/组装/离心及共混/组装/离心/交联几种方法中,前2种方法制备材料对罗丹明B的负载率较高,但负载材料的缓释效果较差;而后2种方法罗丹明B负载率虽然较低,但展现出较好的缓释能力,其中共混/组装/离心方法的缓释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材料干燥方法和胶原浓度对材料缓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2,-64,-196 ℃预冻后冷冻干燥及30 ℃烘箱干燥几种方法中,-64 ℃预冻后冷冻干燥形成的材料缓释效果最佳;提高胶原浓度后,材料的负载和缓释能力均有显著提升.针对胶原基负载罗丹明B材料的缓释动力学研究表明,该材料对罗丹明B的释放机理是基于菲克定律的Higuchi动力学模型的扩散过程;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表明胶原对罗丹明B的吸附同时包含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形式;材料的电镜观察结果证实,该材料中罗丹明B大部分镶嵌或包裹在胶原纤维中,只有少部分被吸附在纤维表面.
关键词:
淡水鱼
,
胶原蛋白
,
自组装
,
缓释材料
,
罗丹明B
刘运
,
张智勇
,
任占冬
,
戴志群
,
未本美
,
宣丽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10.04.005
液晶显示(LCD)的响应速度与液晶材料黏度成反比关系.到目前为止,液晶低温黏度及其低温响应速度对温度依赖性大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成为液晶显示技术与应用发展的瓶颈.文章利用二氟亚甲氧基烷基苯两环液晶化合物作为液晶组分和溶剂,探讨液晶化合物和液晶混合物的低温黏度行为及其对温度的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二氟亚甲氧基烷基苯两环液晶化合物不仅能有效降低液晶的低温黏度,减小液晶低温黏度对温度的依赖性,而且可作为液晶溶剂和液晶组分配置液晶组合物,有效地降低液晶材料的低温黏度和减小低温黏度对温度的依赖性.
关键词:
二氟亚甲氧基烷基苯
,
液晶材料
,
低温黏度
,
温度依赖性
邓萌萌
,
王勇丽
,
张智勇
,
刘运
,
未本美
,
宣丽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338
合成了4个二氟亚甲氧基苯类液晶化合物,经过IR、1 H NMR、13C NMR、19F NMR和MS谱图表明分子结构正确;并用动态流变仪测试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发现这些液晶不仅粘度低、对温度的依赖小,而且可以用作替代酯类的液晶溶剂.如果用于液晶溶剂可以提高液晶器件的低温响应速度.
关键词:
二氟亚甲氧基烷基苯
,
两环液晶化合物
,
合成
,
低温粘度
,
温度依赖性
赵玉民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0.03.260
本征值问题是自然科学中基本运算之一,对于超大矩阵的对角化是当今许多科学问题的瓶颈.在应用原子核壳模型理论研究较重的原子核结构时,因为壳模型组态太大,通常的方法是基于各种物理考虑做某些组态截断,另一个思路是利用新的算法和飞速发展的计算机资源对这些大矩阵对角化或者近似对角化.总结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在壳模型哈密顿量本征值近似方面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最低本征值半经验公式及多种外推方法、本征值与对角元的相关性等.
关键词:
壳模型
,
本征值
,
哈密顿量
,
组态截断
王寒冰
新型炭材料
杨全红教授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开设“碳质纳米材料和绿色电源科技”课程多年,后又在天津大学全校范围内开设“简单造就神奇--从富勒烯、碳纳米管到石墨烯”的创新选修课。“梦想照进现实”、“简单造就神奇”以及“科研嗅觉、科研味觉”是这两门课共同的主题词。科学追梦之旅中的“柳暗花明”和“无心插柳”、纳观世界中的“至简至奇”触动着少年同学的心弦;潜移默化中,“灵敏嗅觉”和“发达味觉”成为少年同学对“创新”的理解……课后作业,同学们用诗词歌赋书写着对科学的热爱和科研生活的憧憬……此文为其中的一篇作业,作者为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08级王寒冰同学。该文生动地描述了富勒烯发现中的“意外之美”、碳纳米管发现中的“失落之美”以及石墨烯发现中的“追寻之美”,字里行间透着对“碳”之“美”和科研之美的感悟……
关键词:
李述体
,
江风益
,
范广涵
,
王立
,
莫春兰
,
方文卿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4.03.017
采用卢瑟福背散射/沟道技术,X射线双晶衍射技术和光致发光技术对几个以MOCVD技术生长的蓝带发光差异明显的未掺杂GaN外延膜和GaN:Mg外延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未掺杂GaN薄膜中出现的2.9 eV左右的蓝带发光与薄膜的结晶品质密切相关.随未掺杂GaN的蓝带强度与带边强度之比增大,GaN的卢瑟福背散射/沟道谱最低产额增大,X射线双晶衍射峰半高宽增大.未掺杂GaN薄膜的蓝带发光与薄膜中的某种本征缺陷有关.研究还表明,未掺杂GaN中出现的蓝带与GaN:Mg外延膜中出现的2.9 eV左右的发光峰的发光机理不同.
关键词:
薄膜光学
,
GaN
,
卢瑟福背散射/沟道
,
X射线双晶衍射
,
光致发光
胡慧萍
,
陈启元
,
尹周澜
,
张平民
,
叶露升
,
郭冠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用TG分析法研究了未活化与机械活化闪锌矿在氧气氛下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400~873 K之间,机械活化闪锌矿的剩余质量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未活化闪锌矿则表现为热质量损失.用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重量分析法分别对机械活化闪锌矿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机械活化闪锌矿球磨一定时间后,其比表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晶格畸变率增大,晶块尺寸降低,且机械活化闪锌矿中的单质硫磺含量极低,可忽略不计.机械活化和未活化闪锌矿在TG曲线上的表现主要与晶格畸变率增大和晶块尺寸降低有关.
关键词:
TG分析法
,
氧化行为
,
闪锌矿
,
机械活化
,
晶格畸变
李猛
,
刘晶
,
郑楚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PW91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研究了飞灰中未燃尽炭表面对汞的微观吸附机理.建立了表征未燃尽炭的饱和簇模型,讨论了该簇模型在不同的情况下对汞的吸附作用,计算得出吸附能,并做出了相关的实验解释.结果表明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是揭示汞等痕量元素的吸附机理以及筛选合适吸附剂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汞
,
未燃尽炭
,
簇模型
,
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