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书争
,
宣天鹏
,
琚正挺
,
朱云丽
金属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5-8192.2006.03.005
研究了稀土元素Ce对化学沉积Co-Ni-B合金成分和电化学行为等的影响,利用等离子光谱仪分析了沉积层的化学组成,在电子天平上测定了合金的沉积速度,使用LK988Ⅱ型电化学分析系统测定了化学沉积过程阴极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曲线.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稀土元素Ce可以与钴基合金实现共沉积,且随着镀液中Ce的浓度的增大,合金镀层中Ce、Co和Ni的含量逐渐升高,B含量降低;且Ce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明显提高合金的沉积速度;稀土还使Co-Ni-B合金的析出电位发生了正移,减小了极化度.
关键词:
稀土元素
,
化学沉积
,
Co-Ni-B合金
,
阴极极化
杨广舟
,
宣天鹏
,
冯书争
,
朱云丽
,
杨礼林
金属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5-8192.2006.02.005
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Ni-P-La合金镀层,用网络测试仪测试了不同稀土添加量、不同环境下样品的电磁屏蔽效能.结果表明:在10~350MHz内,Ni-P-La合金镀层的电磁屏蔽效能在45~70dB之间,盐雾腐蚀对镀层的电磁屏蔽效能影响较小;少量稀土的添加,不但能提高镀层的耐蚀性能,而且能将镀层的电磁屏蔽效能提高1~5dB.
关键词:
Ni-P-La合金
,
电磁屏蔽
,
屏蔽效能
,
电沉积
冯书争
,
宣天鹏
,
朱云丽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5.09.004
向Co-Ni-B合金镀液中加入了稀土La.以沉积速度为评价标准,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其适宜的镀液基础配方为:10~13 g/L CoCl2 * 6H2O,2.3~4.9 g/L NiCl2 * 6H2O,0.6~1.2 g/L NaBH4,55~65 g/L Na2C4H4O6 * 2H2O,12~16 g/L NH4Cl,1~2 g/L稳定剂,0.8~1.2 g/L La,θ 50~80 ℃,pH 14,负载因子 0.4~0.8 dm2/L.在此基础上,研究了La对沉积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La能提高Co-Ni-B镀液稳定性、沉积速度,改善镀层表面质量.在一定范围内,La的加入量越多,效果越明显;La的适宜加入量为0.8 g/L.同时探讨了主盐浓度、还原剂浓度、络合剂浓度、缓冲剂浓度对沉积速度的影响.
关键词:
化学镀
,
Co-Ni-B合金
,
稀土元素
,
La
黄兴友
,
胡汉峰
,
夏俊荣
,
卜令兵
,
张雪芬
,
雷勇
,
黄建松
,
王巍巍
,
吴迪
,
蒋昌华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3.01.013
为了比较几种自动化测云仪器的性能,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气象探测基地首次组织了一次为期近5个月的比对试验,试验仪器包括四台激光云高仪、两部红外测云仪、一台全天空成像仪以及一部毫米波云雷达.对其中大部分仪器取得的三个月云底高度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三台激光云高仪测量结果比较一致;两部红外测云仪在测量低云时一致性稍差;云雷达与激光云高仪测量的最低层云底高度数据一致性较差,但与红外测云仪的测量结果匹配较好.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云底高
,
激光云高仪
,
红外测云仪
,
云雷达
陈斌
,
彭向和
,
孙士涛
,
季金苟
,
陈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丽文哈贝壳的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观察显示它是由无机霰石层和有机胶原蛋白组成的一种生物陶瓷复合材料,其中无机霰石层平行于贝壳表面整齐排列.观察也显示这些霰石层是由长而薄的霰石片所组成,不同霰石层中的霰石片具有不同的方向,构成螺旋等铺层形式.更仔细的观察显示每一霰石片又是由长而细的霰石纤维所组成,最细的霰石纤维具有纳米的尺度.根据在贝壳中观察到的螺旋结构,进行了螺旋结构和平行结构最大拔出力的比较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螺旋结构的最大拔出力大于平行结构的最大拔出力,它使贝壳具有高的强韧性.研究结果对高性能仿生陶瓷复合材料设计提供了有益指导.
关键词:
丽文哈贝壳
,
生物陶瓷复合材料
,
螺旋微结构
,
最大拔出力
丁高明
,
卢树东
,
刘国荣
,
肖淳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904
朱林西金矿床位于金山金矿田的中北部,是与韧-脆性剪切带有关的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在综合研究和利用矿区以往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基础上,选取矿区40号勘探线为典型地质剖面,对该剖面坑探工程控制的Ⅰ号金矿带进行系统采样和数据分析与统计计算。利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金矿床的原生晕组合特征。通过绘制和分析原生晕元素轴向异常分布图和叠加图、地球化学参数计算图,初步归纳了矿床构造叠加晕总体特征,并分析了矿体原生晕特征的地质意义以及对深部盲矿体预测的应用。研究认为:As与 Au关系密切, As、Sb和Hg为金矿体的前缘指示元素组合;Pb、Zn、Cu分布于矿体周围,为矿体的近矿晕指示元素组合;Mo、Mn和Co元素为矿体的尾晕元素组合;尾晕的反带异常、前缘晕与尾晕叠加等特征对深部盲矿体预测有重要指示作用。
关键词:
原生晕
,
朱林西金矿床
,
金山金矿田
,
盲矿体预测
侯能邦
,
李祖碧
,
李崇宁
,
王加林
,
曹秋娥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2.05.006
利用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丽春红G(PG)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铱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硫酸介质和90℃加热15min的条件下,于500nm波长处,采用固定时间法测定丽春红G吸收值的降低.Ir(Ⅳ)的浓度在0~1.0μg/25mL范围内与催化反应的速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 81 ×10 mg/mL.对0.3μg/25mLIr(Ⅳ)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1%(n=11).体系至少稳定3.5h.考察了40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催化反应对Ir(Ⅳ)和丽春红G均为一级反应,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03.66kJ/mol.用于冶金产品及岩矿中铱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十分吻合.
关键词:
铱
,
丽春红G
,
高碘酸钾
,
催化光度法
何鹏
,
张俊
,
严定鎏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096
为了合理利用云铜渣,采用ITmk3工艺获得高质量粒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研究.通过比较试样全铁质量和熔分得到的粒铁质量,得到了金属铁的收得率,结合化学分析方法,分别得到了试样还原后的金属化率以及熔分后金属铁中的碳质量分数,研究了各个因素对以上指标的影响规律,形成了对云铜渣合理还原熔分的工艺路线,得到如下结论:渣熔化是形成粒铁的必要条件,铁的聚合程度取决于渣铁分离熔化之前铁的渗碳质量分数.渣中SiO2的存在是渣相低熔点的根本原因,碱度改变时云铜渣的熔化区间会发生变化,但对熔化开始温度的影响不显著.当碱度大于0.4后,添加CaO能显著地提高云铜渣的还原性能.
关键词:
铜渣
,
还原熔分
,
渗碳
,
粒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