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素丽
,
朱以华
,
杨晓玲
无机材料学报
以明胶微球为模板, 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明胶/SiO2/PAH复合微球, 并用热水溶解模板得到了SiO2/PAH复合空腔微球. 通过用ζ电位、TEM、IR、TG等测试手段对其样品进行表征分析. 结果表明, SiO2/PAH有效地组装在明胶微球上, 形成了核壳式结构, 模板去除后得到空腔结构. 在溶解模板的过程中, 通过对明胶水解产物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发现SiO2/聚电解质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缓释性.
关键词:
明胶微球
,
composite microspheres
,
hollow microspheres
,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
slow-releasing effect
丁素丽
,
朱以华
,
杨晓玲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4.05.005
以明胶微球为模板, 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明胶/SiO2/PAH复合微球, 并用热水溶解模板得到了SiO2/PAH复合空腔微球.通过用zeta电位、TEM、IR、TG等测试手段对其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 SiO2/PAH有效地组装在明胶微球上, 形成了核壳式结构, 模板去除后得到空腔结构.在溶解模板的过程中, 通过对明胶水解产物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发现SiO2/聚电解质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缓释性.
关键词:
明胶微球
,
复合微球
,
空腔微球
,
层层自组装
,
缓释性
施利毅
,
李春忠
,
房鼎业
,
张剑平
,
朱以华
,
陈爱平
无机材料学报
高温管式气溶胶反应器中,利用TiCl4气相氧化制备超细TiO2光催化材料,研究了停留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粒子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粒度随停留时间延长和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金红石相含量随停留时间延长而增加,当反应温度1300℃时,粒子中金红石含量出现最大值.以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为模拟废水;考察粒子光催化活性.光催化活性与粒径和晶型等形态指标有关,等效粒径36.4nm、金红石含量1897%TiO2的活性高于商品P25和SH-1.
关键词:
光催化材料
,
null
,
null
,
null
,
null
施利毅
,
李春忠
,
房鼎业
,
张剑平
,
朱以华
,
陈爱平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1999.05.003
高温管式气溶胶反应器中,利用TiCl4气相氧化制备超细TiO2光催化材料,研究了停留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粒子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TiO2粒度随停留时间延长和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金红石相含量随停留时间延长而增加,当反应温度1300℃时, 粒子中金红石含量出现最大值. 以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为模拟废水,考察粒子光催化活性. 光催化活性与粒径和晶型等形态指标有关,等效粒径36.4nm、金红石含量18.97%TiO2的活性高于商品P25和SH-1.
关键词:
光催化材料
,
二氧化钛
,
超细粒子
,
气溶胶
,
染料废水
董岩
,
朱以华
,
匡继
,
邱志勇
,
周鲁卫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1.05.010
采用十二烷基胺(DDA)做模板合成了二氧化钛颗粒,并在氮气流中以不同温度碳化制出了掺碳的二氧化钛.掺碳二氧化钛的结构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XRD、XPS等表征.掺碳二氧化钛颗粒的电镜照片显示颗粒中存在不规则孔,粒径大小为130~200n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表明这些符合Ⅳ型等温线的颗粒存在介孔;XRD显示在673K和873K碳化的二氧化钛是锐钛型结构;XPS分析显示碳主要分布在粒子的表面.DDA和二氧化钛的摩尔比在0.049~0.092,并在673K碳化的掺碳二氧化钛粉末分散在石蜡油中形成无水电流变液,因为在粒子表面的碳有合适的电导率,所以表现出很强的电流变效应.
关键词:
TiO2颗粒
,
无水电流变液
,
掺碳
杨晓玲
,
姚珂
,
朱以华
无机材料学报
以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作为胶体模板,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交替组装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PDDA]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10和20nm),得到核壳型聚苯乙烯/聚电解质/二氧化硅复合微球,高温煅烧除去模板PS和聚电解质,制得空腔二氧化硅微球.TEM观察的结果显示空腔二氧化硅微球呈单分散性且内部空腔呈球形;XRD图谱显示组装的二氧化硅颗粒热处理后晶化的程度很小,仍基本保持着无定形状态;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测得用10和20nm的二氧化硅组装成的空腔二氧化硅微球的平均孔径和比表面积分别为11nm、282.71m2·g-1和15nm、158.17m2·g-1. 染料的装载和释放实验分别验证了空腔二氧化硅微球的腔壁具有可渗透性和缓释性.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
hollow silica microspheres
,
release
杨晓玲
,
姚珂
,
朱以华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5.06.022
以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作为胶体模板,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交替组装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PDDA]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10和20nm),得到核壳型聚苯乙烯/聚电解质/二氧化硅复合微球,高温煅烧除去模板PS和聚电解质,制得空腔二氧化硅微球.TEM观察的结果显示空腔二氧化硅微球呈单分散性且内部空腔呈球形;XRD图谱显示组装的二氧化硅颗粒热处理后晶化的程度很小,仍基本保持着无定形状态;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测得用10和20nm的二氧化硅组装成的空腔二氧化硅微球的平均孔径和比表面积分别为11nm、282.71 m2·g-1和15nm、158.17 m2·g-1.染料的装载和释放实验分别验证了空腔二氧化硅微球的腔壁具有可渗透性和缓释性.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
空腔二氧化硅微球
,
缓释
杨晓玲
,
朱以华
,
朱孟钦
,
李春忠
无机材料学报
利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粒径和组成可裁剪、具有核-壳式结构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二氧化硅(SiO2)复合微球.对复合微球进行热处理除去有机物中心,制备出壁厚可剪裁的空腔硅球.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中心外生成均匀壳层,而煅烧后则可得到轮廓分明的球形空腔;热重分析(TG)说明复合球体的硅含量随着所组装的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的增加而增加;比较PS、SiO2、复合球体及热处理后的粉体的红外光谱,可分别验证二氧化硅的成功组装和热处理过程中作为中心的PS的完全去除.在吸附相同层的前提下,随着所选用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10um,20um,40um)的粒径的增大,复合微球的粒径增大,空腔球体的壁厚增加.
关键词:
自组装
,
PS/SiO2 composite microspheres
,
hollow silica sphe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