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晨
,
朱佳媚
,
孙雅钗
,
钟昌祥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4.017
采用浸渍法将两种离子液体负载在A型和B型硅胶上,研究了硅胶种类和活化温度、离子液体种类和负载量、吸附剂孔径分布(PSD)等对CO2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吸附剂均具有发达的微孔结构,在0.4~0.8 nm连续分布;A型硅胶经500℃活化,且[bmim]PF6用量为20%(质量分数)时,负载样品具有较好的CO2吸附性能,273 K和0.1 MPa时为3.68%(质量分数);载体中引入[bmim]PF6,可以协同提高负载样品的CO2吸附量和CO2/N2选择性,且吸附速率高于纯[bmim]PF.
关键词:
离子液体
,
CO2
,
吸附
,
浸渍法
丁高明
,
卢树东
,
刘国荣
,
肖淳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904
朱林西金矿床位于金山金矿田的中北部,是与韧-脆性剪切带有关的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在综合研究和利用矿区以往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基础上,选取矿区40号勘探线为典型地质剖面,对该剖面坑探工程控制的Ⅰ号金矿带进行系统采样和数据分析与统计计算。利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金矿床的原生晕组合特征。通过绘制和分析原生晕元素轴向异常分布图和叠加图、地球化学参数计算图,初步归纳了矿床构造叠加晕总体特征,并分析了矿体原生晕特征的地质意义以及对深部盲矿体预测的应用。研究认为:As与 Au关系密切, As、Sb和Hg为金矿体的前缘指示元素组合;Pb、Zn、Cu分布于矿体周围,为矿体的近矿晕指示元素组合;Mo、Mn和Co元素为矿体的尾晕元素组合;尾晕的反带异常、前缘晕与尾晕叠加等特征对深部盲矿体预测有重要指示作用。
关键词:
原生晕
,
朱林西金矿床
,
金山金矿田
,
盲矿体预测
冯震宙
,
王新军
,
王富生
,
高行山
,
岳珠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7.02.027
LS-DYNA可以满足用户对某些材料本构关系子程序开发的要求.本文首先编制了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本构模型子程序,计算单轴拉伸作用,得到材料子程序开发的可行性;另外主要编制了飞机风挡材料采用的具有应变率效应的非线性粘弹性朱-王-唐本构模型,结果能很好地对朱-王-唐模型进行描述,特别是应变率对该模型的影响.并用于真实风挡的计算,得到的数值结果与试验值比较吻合.
关键词:
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
,
材料子程序
,
风挡
,
应变率
材料研究学报
金属材抖zr对DZ38LC合金凝固行为和持久性能的影响~................……、............……~.·..·..········……~…李英敖唐亚俊张静华张济山朱耀霄胡壮麒(l)金属材料低温疲劳性能的预测方法·······‘···‘····,···1·····,,·············……,’···················..-……吕宝桐郑修麟(8)N嘛BZ,5111三维金属玻璃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朱立群
腐蚀学报(英文)
电沉积非晶态Fe-Mo合金复合镀研究朱立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系、北京100083)获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三届全国青年腐蚀科技论文讲评会优秀奖朱立群,男,1955年8月生,原籍山东菏泽市,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属腐蚀与防护专业副教授.主要从事金属防护原理等教学工作,科研涉及耐蚀性涂层,高强钢应力腐蚀与红脆等,已发表论文对篇.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oj年被航空航天部评为”做出突出成绩的中国硕土学位获得者”光荣称号.电....
关键词:
唐文波
,
刘德顺
,
唐思文
,
李鹏南
机械工程材料
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装置对SMF-800高强石墨进行了冲击压缩试验,获得了不同应变速率(618,868,1 185 s-1)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采用损伤型朱-王-唐粘弹性本构模型和一维弹脆性损伤本构模型分别对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并对拟合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强石墨材料的破坏应力和应变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不断增大;损伤型朱-王-唐粘弹性本构模型比一维弹脆性本构模型更能有效描述高强石墨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在应变速率为618,868,1 185 s-1时,前者拟合曲线的相关指数分别为0.992 15,0.999 52,0.972 15.
关键词:
高强石墨
,
动态力学性能
,
分离式Hopkinson压杆
,
朱-王-唐粘弹性本构模型
罗尘丁
,
张娜
,
蔡睿贤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提出了新的CO2近零排放中低温太阳能化石能源互补系统(ZE-SOLRGT)并对其进行了热力性能分析。该系统在SOLRGT系统基础上引入纯氧燃烧,构成以水为工质的准联合循环。中低温太阳能集热与水蒸发过程相集成,改善了换热匹配,增大了工质流量,提高了输出功与热效率;并通过热化学反应品位得以提升,最终借由燃机循环实现高效热功转换。系统以低能耗实现了CO2近零排放。研究表明ZE-SOLRGT相对SOLRGT尾气排放媚损减少了50.5%,热效率提高了3.6%,实现了CO2分离与能源高效利用的一体化集成。
关键词:
多能源互补系统
,
太阳能
,
系统集成
,
热力性
,
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