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霞石
,
孙静
,
包莉
,
郭荣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03.020
研究了β-环糊精(β-CD)-CTAB微乳液(CTAB-M)混合体系对Bi(Ⅲ)-8-羟基喹啉(HQ)荧光体系协同增敏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β-CD对Bi(Ⅲ)-HQ水体系的荧光强度无增敏作用,但β-CD-CTAB-M对Bi(Ⅲ)-HQ系具有较好的协同荧光增敏作用.在优化条件下,铋含量在0.2~1.4 mg/L内符合Lambert-Beer定律,检出限(3σ)为13.8 μg/L.测定标样及实际样品中铋的含量,结果较满意.
关键词:
铋(Ⅲ)
,
β-环糊精
,
微乳液
,
增敏
,
荧光分析法
周楠
,
朱霞石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326
合成了单-6-脱氧-6-咪唑-β-环糊精聚合物(β-CDIMCP),建立了以β-CDIMCP为固相萃取剂分离分析碱性桃红T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与β-环糊精聚合物(β-CDCP)相比,β-CDIMCP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室温下、pH=11.0时,β-CDIMCP能快速定量吸附碱性桃红T(吸附率95%);以3.0 mL无水乙醇在8min内可脱附碱性桃红T(脱附率90.0%).在最佳条件下,β-CDIMCP对碱性桃红T富集倍数为10,检出限为4.9 μg/L,相对标准偏差3.4%(n=3,ρ =3.00 mg/L),线性范围为0.09~6.00 mg/L,相关系数R为0.9972.通过包合常数测定探讨了β-CDIMCP对碱性桃红T的吸附机理.采用该方法对实际样品中碱性桃红T含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碱性桃红T
,
咪唑-β-环糊精聚合物
,
固相萃取
,
紫外可见光谱法
王玉江
,
王晓峰
,
邓敏
,
唐明述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7.03.009
以霞石正长岩为代表,研究了含碱集料对碱一硅酸反应膨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80℃或 150℃蒸汽养护条件下可快速检测出霞石正长岩对碱-硅酸反应的影响;霞石正长岩在混凝土中的分解反应在增加混凝土可溶碱含量的同时,反应本身还将降低孔溶液 OH-浓度,因此由霞石正长岩分解析出的碱与水泥中的碱对碱-硅酸反应影响不同,只有在适当的条件下才能显著增大碱-硅酸反应膨胀.
关键词:
霞石正长岩
,
碱-硅酸反应
,
集料碱析出
,
碱
,
快速检测方法
康利军
,
刘彤
,
苏志梅
,
李同海
,
孔玉娥
,
王丽莉
,
赵京
功能材料
研究了β-锂霞石微晶玻璃的制备技术、结构特征及其负膨胀特征.首先采用玻璃结晶法制备β-锂霞石负膨胀微晶玻璃材料,然后通过XRD、SEM等测试手段,表征了β-锂霞石微晶玻璃材料的结构特征.并讨论β-锂霞石负膨胀微晶玻璃的膨胀系数及其与晶相组成和晶化温度及时间的依从关系,使其负膨胀系数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研究并制备出热膨胀系数可达到为-1.037×10-5/℃的β-锂霞石微晶玻璃.
关键词:
β-锂霞石
,
微晶玻璃
,
负膨胀系数
张巍
,
韩亚苓
,
吴嘉希
,
吴旭
硅酸盐通报
为了提高氧化铝陶瓷的抗热震性,将具有负膨胀系数的锂霞石加入到Al2O3中,通过无压烧结工艺,制备出了氧化铝-锂霞石复合抗热震陶瓷.结果表明,锂霞石加入量w(锂霞石)=20%,烧结温度为1500℃时,陶瓷样品能够承受钢水中1500℃温差(空冷)的热震破坏.采用SEM对陶瓷进行组织结构分析,发现在基体内部形成片状组织,这样的显微组织对提高陶瓷的抗热震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抗热震性
,
氧化铝
,
锂霞石
,
负膨胀系数
薛宗伟
,
王黎东
,
杨丛涛
,
费维栋
材料科学与工艺
采用热压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一种新的β-锂霞石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的致密性,热膨胀性能和热传导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β-锂霞石颗粒在铜基体中分布均匀,界面清晰,不发生界面反应;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致密性、热膨胀系数和热导率有明显影响,当β-锂霞石颗粒体积分数超过40%时,复合材料的致密性有明显下降,热膨胀系数在(9~15.4)×10-6/K,同时热导率在50~170 W/m·K.
关键词:
β-锂霞石
,
铜基复合材料
,
热压烧结
,
热膨胀系数
卢希龙
,
赵秀娟
,
曹春娥
,
洪琛
,
沈华荣
,
梁翠玲
人工晶体学报
以超细氧化铝、水磨石英和碳酸锂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锂铝硅(LAS)系β-锂霞石(LiAlSiO4)低膨胀陶瓷粉体.用TG-DTA研究了β-锂霞石陶瓷粉体的固相合成工艺,找出合适的工艺参数.用XRD、SEM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以β-锂霞石为目标晶相的锂铝硅(LAS)三元系统配合料晶相组成随温度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石英在658℃左右先于氧化铝参与反应形成了偏硅酸锂;石英和氧化铝的引入,使得Li2 CO3由纯物质达到熔点后熔融-逐步分解模式转变为LAS三元系统中迅速、完全地直接分解模式.当温度为1200℃、保温时间120 min时,能完全生成β-锂霞石(LiAlSiO4)陶瓷粉体,其晶相组成随温度的演化次序为:Li2 SiO3 →LixAlxSi1-xO2→α-锂辉石→β-锂辉石→β-锂霞石.
关键词:
β-锂霞石
,
固相合成
,
低膨胀
,
陶瓷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