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载铝改性沸石除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研究

李冰川 , 马志军

硅酸盐通报

本文依次采用1.0 mol/L的氢氧化钠和10%的硫酸铝改性天然沸石,然后经过焙烧得到载铝改性沸石样品.对天然沸石和改性沸石的吸附性能做了比较,考查了溶液pH值和温度对改性沸石吸附容量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沸石的吸附容量远远大于天然沸石,在溶液pH值为6,温度为室温时改性沸石的吸附容量达到最佳为1.44 mg/g;改性沸石对氟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热力学的吉布斯自由能以及焓变和熵变均为负值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反应;初步探讨了载铝改性沸石对氟离子吸附过程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 沸石 , 改性 , 吸附 , 热力学 , 动力学

改性沸石的制备与除氟性能研究

杨艳国 , 李冰川 , 马志军 , 王俊成 , 张威

硅酸盐通报

以阜新天然丝光沸石为原料,依次使用0.2 mol/L的EDTA溶液25℃恒温浸泡2h、1.0 mol/L的NaOH溶液煮沸1h、0.15 mol/L的KAl(SO4)2溶液25℃恒温浸泡10 h处理后得到改性沸石.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分析,通过静态除氟实验和动态除氟实验结合,考查改性沸石除氟实验过程的影响因素和除氟效果,并对天然沸石的改性、除氟和再生过程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改性沸石做吸附剂,可使氟离子浓度为80 mg/L的废水浓度降低到10 mg/L以下,达到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且沸石再生使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天然沸石 , 改性 , 除氟

阜新天然沸石改性除氟试验研究

马志军 , 李冰川

硅酸盐通报

以阜新天然沸石为原料,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红外光谱(IR)、差热(DT)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了焙烧改性、酸改性、碱改性、盐改性和有机改性等方法对沸石除氟效果的影响,并对改性沸石的除氟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450℃焙烧4h,1.0 mol/L氢氧化钠浸泡24h,1.5 mol/L硫酸铝钾浸泡36 h的方法复合改性沸石,沸石粒度为40 ~ 60目,静态除氟固液比为5∶100(g∶mL),可使10 mg/L的模拟废水氟离子浓度降低到1.0 mg/L以下,达到国家饮用水含氟标准.

关键词: 沸石 , 改性 , 除氟

新疆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地区冰川融水锶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仝晓霞 , 马武明 , 孙兴乐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4.2016072207

本文研究了帕米尔高原地区冰川融水的Sr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且结合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结果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区以HCO3-Ca (Ca-Mg)和HCO3-SO4-Ca-Mg水为主;冰川融水矿化度低,水化学类型简单,NO3-离子含量很少,是研究冰川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和用锶同位素研究水-岩作用的理想地区.研究区冰川融水的18O和2H具有明显的高度效应,δ18O-δ2H关系水点均位于世界降水线的左上方,显示了寒冷气候条件下,冰川融水18O和2H同位素特征;本研究应用87Sr/86 Sr比值与1/[Sr2+]相关性以及87Sr/86Sr、[Sr2+]/[Na+]比值的相关性发现,塔什库尔干河流域的上游西南部喀喇其库尔河一带是以硅酸盐岩为主的分布区,其特点是高87Sr/86Sr比值和低[Sr2+]/[Na+]比值,南部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分布区,其特征是低87Sr/86Sr比值和高[Sr2+]/[Na+]比值;到了中游和下游,河水都是混合水,其中靠近上游水点以低87Sr/86Sr比值和高的1/[Sr2+]比值为特征,而下游则以低87Sr/86Sr比值和小的1/[Sr2+]比值为特征,这些特点与混合水的来源和流经区的岩性有关;本研究还发现,氘过量参数d值是识别大气降水补给河水或地下水的重要指标,可用于研究该地区古气候的演变.

关键词: 帕米尔高原 , 塔什库尔干 , 冰川融水(水-岩作用) , 锶同位素 , 氘过量

青藏高原贡嘎山冰川区水体中Hg的空间分布及其源汇特征

梅露 , 王训 , 冯新斌 , 罗辑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8.2015122301

通过测定青藏高原东北部贡嘎山冰川区流域尺度的雪样、冰川、地表水、地下渗透水的汞(Hg)含量及形态,发现流域水样的总Hg浓度介于1.74-17.8 ng.L-1之间,其60%以上的形态为颗粒态汞;Hg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海拔效应,即低温高海拔区域具有Hg的冷捕获和放大积累效应;从降雪到冰雪融化形成汇流河水再到地下渗透的过程中,Hg发生了重要的沉淀作用,土壤能够吸附大量的Hg.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定量确定了水体环境中大气沉降的正贡献为163.3%,沉淀作用的负贡献为-69.8%.这些结果表明,大气沉降的颗粒物不仅是水体环境的Hg输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土壤Hg的重要来源,青藏高原可能是全球大气Hg循环中重要的沉降汇集区.

关键词: 青藏高原 , Hg循环 , 大气沉降 , 海拔效应 , 土壤沉淀作用 , 全球变暖

基于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比研究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坑中痕量元素?

熊隆飞 , 李月芳 , 李真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3.2014070803

通过对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坑中非季风季节沉积的雪样分别进行酸化处理和消解处理后,利用高分辨扇形磁场等离子体质谱仪( ICP?SFMS)测试了样品中19种痕量元素( Ba、U、Sr、Rb、Tl、Mo、Cs、Pb、Sb、V、Cr、Mn、Fe、Co、Al、Cu、Ti、Li、As)的酸化浓度和总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痕量元素浓度的变化范围较大,元素Al的最大/最小浓度比为326(酸化浓度)和465(总浓度),元素Pb相应比值为27和48.雪冰中痕量元素的总浓度一般大于该元素的酸化浓度,其中,元素Pb、Fe、Sb、Ba、Al、Ti的酸化浓度占总浓度的平均比值分别为91%、76%、60%、52%、33%和21%.一般地,样品中不溶微粒含量越大,酸化浓度占总浓度的比值越小;不溶微粒含量越小,则相反.对痕量元素的富集系数( EF)分析表明,各元素总浓度EF均值小于酸化浓度EF均值,揭示了用酸化浓度计算EF存在对痕量元素人为来源影响的高估.人类排放是小冬克玛底冰川中痕量元素的来源之一,对于元素Mo和Sb,人类排放估计是主要来源.利用后向轨迹模型模拟出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冰中痕量元素在非季风季节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西部及中亚中东地区.

关键词: 痕量元素 , 总浓度 , 酸化浓度 , 小冬克玛底冰川 , 粉尘 , 人类排放

DX-300离子色谱测定山地冰川雪冰中的有机酸与无机酸阴离子

周会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1.04.019

利用AS4A-SC分离柱,AG4A-SC保护柱,ASRS-Ⅱ抑制器, T AC-2阴离子富集柱和ATC-1阴离子捕集柱,以四硼酸钠(Na2B4O7)为淋洗液试剂,25 mmol/L H2SO4为化学抑制的再生液,采用梯度淋洗方式,对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雪冰中的生物有机酸和无机酸阴离子进行了测试分析。2 mL雪冰融水样品可在16 min 内通过一次进样检测出氟离子、乙酸根离子、甲酸根离子、丙酮酸根离子、一氯乙酸根离子、氯离子、亚硝酸根离子、溴离子、硝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草酸根离子共 10多种有机酸和无机酸阴离子。绝大多数阴离子的测试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关键词: 离子色谱 , 梯度淋洗 , 有机酸 , 无机酸 , 阴离子 , 雪冰

黑龙江北部砂金矿的物质来源及金的富集作用

周坤 , 张宏颖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12.006

黑龙江北部砂金矿的金主要来源于经过壳幔作用使金再次富集的含金建造和岩金矿.上地幔隆起区是控制砂金矿和岩金矿面式分布的主要因素.在第三纪,夷平面上的风化壳中的金经历了重要的次生富集作用;在第四纪,在冰川和径流作用下最终形成了砂金矿床.

关键词: 黑龙江北部 , 含金建造 , 砂金矿 , 富集作用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